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3 19:50: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题目。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皇祐二年(1050年)夏天,王安石任浙江鄞县知县期满,去官返回故乡江西临川,路过杭州,游览灵隐寺东南的飞来峰时写下这一首诗,时年三十岁。
(1) 这首诗虽然是写登高游览,但在它里面却体现了作者的理想和报复。首句先交代了?????????????,第二句中的“闻说”一词和三、四两句诗说明这首诗并非着意写景,而是???????????
(2) 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理想和报复?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性文字,10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游览地点;借景抒怀(或议论)(2)表达了作者不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1分)
江汉???唐?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小题1: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6分)
答:??????????????????????????????????????????????????????????
小题2:诗人借“老马识途”的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情怀?这首诗写景的作用是什么?(5分)
答:??????????????????????????????????????????????????????????


参考答案:
小题1:由远浮天边的片云,孤悬明月的永夜,联想到了自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小题1:题干中列出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并要求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因此,在解答时,可概括其所写之景,再分析其情。只不过在分析其景的过程中要注意,景由几个意象构成,其意象本身就包含着诗人情愫。所以这里面的景情关系,可从两个方面,一是意象之情,二是由几个意象构成的景所表达之情。
小题2:对“老马识途”典故所表达的诗人情怀的理解,要结合诗中的诗句来把握。“落日心犹壮”“不必取途”,都可以看出,诗人老当益壮,想为国家效力情怀;写景,目的是为了抒情。这里诗人写情,是借景来抒情。
点评:“诗是由诗人对外界所引起的感觉,注入了思想感情,而凝结为形象,终于被表现出来的一种‘完成’的艺术。”解读形象,从诗歌表现的人、事、景、物等生活图景中体味思想感情,是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诗歌里,形象和情意结合被称作意象,意象是古典诗歌鉴赏题考查的一个重点。考查意象的题目,主要有把握意象的特点、分析形象与内容情感的关系、理解形象的寓意、表现形象的技巧、通过形象理解意境、通过形象理解哲理等。题型常用简答,也可用填空。对诗歌意象的体味,实际上是对诗歌的色彩、构成、情味等作出具体理解。可以采用“意象类型找位法”来分析,即诗歌意象一般可分为情、物、景、事、古迹等类型,而每一类中的景物或事物、古迹等,往往有特定的文化积淀,形成独特的意蕴寄托,我们要做这方面的积累。同时,要结合对作者的个体认识和对时代背景的联想。分析这些景物等与作者的“情”的结合点在哪里,体味其独特意味,感受其独特形象,如此,才能准确而有创建性做题。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问题。(11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 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①路云遮寺, 清弋江②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③, 我心悬旆④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九华山:为宣州去往舒州的必经之处。????②清弋江:在宣州城西。??????③的的:鲜明的样子。??????④旆:旗子。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做官的杜牧即将离任,回京任职。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
小题1:这首诗的颔联展示了两幅形象而鲜明的画面,请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表达技巧。(5分)
小题2:这首诗后两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与前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这两句诗一幅是想象中的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回答此题,可先根据诗句内容分析此联上下两句所描写画面的内容,再在比较中发现它们在“虚和实”“动和静”或“声和色”“远和近”等方面的不同,从而发现它们的艺术技巧。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有两问,需分别作答。分析思想情感,要着重从诗句所写之景出发,结合诗句内容,揣摩其是以哀景写哀情,还是以乐景衬哀情。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新乐府》《长恨歌》等诗都是具有感伤色彩叙事诗。
B.《楚辞》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C.“明远《行路难》,壮丽豪放”种“明远”是称鲍照的“字”,而“集中什九从军乐,恒古男儿一放翁”中的“放翁”指的是陆游的号。
D.“一剪梅”是词牌名。“行路难”是乐府杂曲。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新乐府》不是“具有感伤色彩叙事诗”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诗歌鉴赏(7分)
春晚书山家屋壁二首其二??????唐·贯休
水香塘黑蒲①森森,鸳鸯鸂鶒如家禽。前村后垄桑柘深,东邻西舍无相侵。
蚕娘洗茧前溪渌,牧童吹笛和衣浴。山翁留我宿又宿,笑指西坡瓜豆熟。
注:①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池沼中,高近两米。根茎长在泥里,可食。叶长而尖,可编席、制扇。
小题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怎样的景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生活理想?(3分)
小题2:最后两句刻画了“山翁”怎样的性格?一个“熟”字回应了上文哪些情景?(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前四句描写了山村秀美的田园,丰富的物产,邻里


本题解析:1、本题考查诗歌景物特点的概括与情感的把握。抓住关键意象黑蒲,鸳鸯鸂鶒。桑柘,东邻西舍,蚕娘,牧童等,概括出特点:山村秀美的田园,丰富的物产,邻里的和谐无争。通过对整首诗意境的把握,概括出诗人的生活理想:对宁静美好,和谐安宁,民风淳朴的田园生活的向往。
2、本题考查对诗歌重要意象的把握。从关键词“留我宿”“笑指”可以看出山翁有着淳朴善良的性格。“熟”字的作用要注意内容上和形式上两方面,即表达中心和照应前文两方面。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熟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