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3 20:13: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曾经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是,现在读起来仍有深刻的意义。
B.1999年12月14日,美国正式向巴拿马政府移交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统治权,“巴拿马运河”今天真正成为了“巴拿马的运河”。
C.对于中国人来说,主要的不仅是在历史的丰碑面前凭吊怀古,而是奋起直追。
D.飞往火星的宇宙飞船的建造,是目前世界最高水平的科学技术的集成,同时是20世纪科学和产业的结晶。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A项语意无转折关系;C项“不仅”应为“不是”,D项“同时”改为“也”。)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填入下列各句空缺处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1)他文思敏捷,下笔千言,__________。
(2)在那动乱的日子里,一听到枪声,他就__________,吓得发抖,仓皇失措。
(3)我们必须正确的看待自己,既不要__________,也不要妄自尊大。
(4)从旧社会来的知识分子绝大部分都已__________,有了很大的进步。
A.一挥而就失魂落魄妄自菲薄脱胎换骨
B.一挥而就魂不附体妄自菲薄洗心革面
C.一蹴而就失魂落魄自暴自弃脱胎换骨
D.一蹴而就魂不附体自暴自弃洗心革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一挥而就”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非常快;“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了,一下子就成功。“魂不附体”只形容恐惧万分;“失魂落魄”除了形容恐惧外,还常形容紧张、忧虑和神经失常、行动失常。“妄自菲薄”多指心理状态,精神面貌,语意较轻;“自暴自弃”兼指行动表现,语意较重。“洗心革面”只指罪人的改造;“脱胎换骨”可以指罪人的彻底改造,也可以指一般思想上有毛病的人的改造。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
①经过他再三劝说,两人的误会总算____了。
②李白的诗歌想像奇特瑰丽,风格豪放____。
③一直东行,就到了圆明园____中的”西洋楼”。

A.消释 潇洒 遗址
B.消失 潇洒 遗迹

C.消失 飘逸 遗迹
D.消释 飘逸 遗址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③必用"遗址",排除B、C;②必用"飘逸",故选D。消释:消除,解除。潇洒:神情举止自然大方。飘逸:洒脱、不俗。遗迹:旧时代的事物遗留下来的痕迹。遗址:毁坏的年代久远的建筑物所在的地方。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你_______生活中_______人生中有什么不如意,不妨去一趟孤山,一定会有所感悟,起码你会平静下来。从这个意义上说,靖江孤山_______诗意盎然,古意盎然,_______没准能从孤山峭石间发现一个大境界。
A、如果 乃至 不仅 而且?????????????
B、虽然 以至 不管 都
C、如果 甚至 不论 还???????????????
D、尽管 乃至 因为 所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每一句都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②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④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⑤山川相缪,郁乎苍苍????????????????⑥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⑧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A.②③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②③⑥⑦⑧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②“生”通“性”;③“受”通“授”;⑤“缪”通“缭”;⑥“属”通“嘱”。
点评: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有人认为部分通假字就是古人所写的白字(别字)。事实上,第一个写通假字的人可以说是写的白字,但是后人纷纷效仿,也就积非成是了。通假字大量存在于古书之中,是造成中国古书难读的原因之一。
一般课文里都会给出明确的注释,考试卷上如果是关键部分的话,也会有注释的。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