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元散曲,回答问题。 西江月·黄陵庙①
张孝祥
满载一船明月,平铺千里秋江。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这首词是张孝祥由湖南长沙改任湖北荆州时,途经黄陵山下,遇风阻所作。 [双调]沉醉东风·秋景
卢挚
挂绝壁松枯倒倚,落残霞孤鹜齐飞。四围不尽山,一望无穷水。
散西风满天秋意。夜静云帆月影低,载我在潇湘画里。 (1)这两首作品描写的旅程,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不同,请结合具体意象,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西江月》上片和《沉醉东风》开头四句分别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首词都描写了一幅潇湘秋景图,但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西江月》写的是晚上出发,到黄昏滞留,标志是“明月”和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nb sp;“初唐四杰”是?????????、????????、????????、????????。(2分)
参考答案:“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黄溪夜泊 欧阳修
楚人自古登临恨,暂到愁肠已九回。
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非乡况复惊残岁,慰客偏宜把酒杯。
行见江山且吟咏,不因迁谪岂能来。
【注】本诗是诗人于景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10分)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刘长卿
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
野寺来人少,云峰隔水深。
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注: 刘长卿,唐代诗人。以五言律诗擅长。曾任监察御史等官。因被诬陷,贬州南巴尉,迁睦州司马,后死于随州刺史任上。
小题1:请说说颔联营造了什么样的氛围,主要采用了什么写景方法。(3分)
小题2:请找出颈联两句中分别用得最好的一个字,选择其中的一个,结合诗句进行分析。(4分)
小题3: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内心有哪些复杂的情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氛围:凄清、安静(1分),视角由近到远:前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冯至
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
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
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哪条路,哪道水,没有关连,?
哪阵风,哪片云,没有呼应;?
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
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
我们的生长,我们的忧愁
是某某山坡的一棵松树,?
是某某城上的一片浓雾;???
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水流,?
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
化成蹊径上行人的生命。???
小题1:填空。冯至,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现代( )人,( )家,教授。代表作有诗集《昨日之歌》( )散文集《山水》等。
小题2:古人“登高临远”往往触景生情,或怀思或言志,而此诗却和古人的意境大大不同,请你谈谈诗人《我们站在高高的山巅上》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或情感。
参考答案:小题1:诗,翻译,《十四行集》
小题2:诗人站在高高的
本题解析:赏析:?人类与世界万物有什么关系呢?诗人就此发问,构造诗篇。?我们站立在高高的山巅,化身为一望无边的远景,化成面前的广漠的平原,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在此,我们、山颠、一望无际的远景、广漠的平原、交错的蹊径等要素构成了一幅立体的画面,由远及近,由模糊到清晰,我们就在其中穿梭着、行进着。路、水,没有关联;风、云,没有呼应,然而,“我们走过的城市、山川,都化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成长、我们的忧愁是山坡上的一棵松树、城上的一片浓雾,我们与万物共同存在;我们随着风吹,随着流水,化成平原上交错的蹊径,化成蹊径上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