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3 20:22:2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 < style="WIDTH: 513px; HEIGHT: 82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513">A.娟(chán)?
B.恶(zēng)?
C.寂(cén)??
D.酌(zhēn)? 垂(xián)? ?
(jiè)?? ?
(dú)??? ?
(zǐ)??? 例(yuán)?? ?
(zhuó)?? ?
桥(bà)???? ?
没(cù)???? 咬文字(jiáo)??
铢必较(zī)????
枚举(shèng)?
作品(shèng)?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地对学校(gěi)予的这把金钥(chí)赶到惊讶和痴迷。
B.颓(yuán)与荒冢呀/都披上了土色的忧郁/孤单的行人/上身俯前/用手遮住了脸(jiá)。
C.豁然开朗的前景证明,一个(zǎn)新的重要(jué)色正等待着她。
D.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sì)意地把我吹到(pín)临绝望的边缘。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语言运用题  日前,武汉市某中学进行月考后,各班级陆续召开家长会,反馈学生的月考成绩。会前,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了“不好好学习的两种下场:逛不完的菜市场、穿不完的地摊货”。
请你以微博的方式对班主任写的“话”进行评价,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
1.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对成功的评价也不仅仅是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对班主任写在黑板上的话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态度,既要理解老师的心情,也要看到其偏颇之处,然后自然连贯得体地表达出来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4、填空题    江河(1949~?),原名于友泽,_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之一,以《________》等政治抒情诗和________组诗《太阳和它的反光》赢得社会瞩目。出版的诗集有《________》、《太阳和他的反光》等。


参考答案:朦胧;纪念碑;古代神话;从这里开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金秋时节,全国人大代表相聚人民大会堂共商国是,讨论并     下一个五年的国家经济发展计划。
(2)经深入调研,卫生部发现我国某些地区的有些领导对高致病性禽流感危害的认识还是很     的。
(3)尽管这五六年来,他总是疾病缠身,但他还是那么乐观爽朗,     比原来显得苍老了一点。

A.制定浮浅只是
B.制订肤浅不过

C.制定肤浅只是
D.制订浮浅不过


参考答案:【答案】
C


本题解析:【解析】
(“制定”、“制订”适用对象不同:“制定”适用有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制订”适用一般具体的事项。“浮浅”、“肤浅”词义侧重不同:“浮浅”侧重认识浅薄、不扎实;“肤浅”侧重认识局限于表面、不深刻。“不过”、“只是”,都表示转折,但“只是”的语气要比“不过”轻,根据句意,宜用“只是”。)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学类文本..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