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1-13 20:26:55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惊世骇俗hài恍然大悟huǎng扛大梁káng
B.含英咀华jǔ据理力争jù龃龉jǔ,yǔ
C.嫉贤妒能jì喝水hē修葺qì
D.穿梭suō逡巡qūn一蹴cù而就



2、单选题  在下列文言句子中句式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省介词
B.蟹六跪而二螯。省量词
C.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宾语前置
D.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省宾语



3、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校园网站“聊天室”的对话,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是???????(???)
小五说:我们语文老师给我们一首纪弦先生的现代诗《苍蝇与茉莉》,可是句子是乱
的,谁帮我看一下我排得对不对?
一只大眼睛的苍蝇,停歇在含苞待放的茉莉花朵上
①应该拿DDT来惩罚
②不时用它的两只后脚刷刷它的一双翅翼,非常爱好清洁和讲究体面的样子
③也许这是对于美的一种亵渎
④但是谁也不能证明它不是上帝造的
谁也不能证明它在上帝眼中是一个
丑恶的存在
小六对小五说:不对啦!应该是????????才对啦!
小五说:你怎么知道?
小六对小五说:嘿嘿嘿……因为我就是语文老师啊!

A.③①④②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④②③①



4、单选题  下面一段文字顺序已被打乱,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默契”的形成和发展是谅解、定势、求美、求新等心理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
谅解和求美是“默契”的基础。
②所以“默契”具有稳定性;
③任何艺术的创作与欣赏之间都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同时,因为有心理定势在起作用,
⑤所以“默契”又不是凝固不变,而是变动发展的。
⑥又由于创作欣赏双方都要求出新,
⑦这种关系在艺术形式上的深刻表现之一,就是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存在着心照不宣的“默契”。

A.①④⑤③②⑥⑦
B.③①⑦⑥⑤②④

C.③⑦①④②⑥⑤
D.①②⑥⑤③⑦④



5、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三曹”指汉魏时期的曹操、曹丕、曹睿祖孙三人;“三苏”指北宋时期的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
B.我国“五四”以来的文学名著《阿Q正传》、《女神》、《子夜》、《背影》、《雷雨》、《家》的作者依次是鲁迅、郭沫若、茅盾、朱自清、曹禺、巴金
C.作为小说,《药》、《夜》、《群英会蒋干中计》、《智取生辰纲》等都有明暗两条线索,暗线虽是副线,但却是构成故事情节所不可缺少的
D.《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著名小说,《海燕》是高尔基的著名诗歌,《鲁滨逊飘流记》是笛福的著名游记,《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海涅的著名童话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