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写作题 有人说:“人言可畏”,有人说“人言可信”,有人说“人言可敬”。说可畏的难免步步警戒,对人言提心吊胆;说可信的不乏赤子情怀,请求一个一诺千金;说可敬的常常以言为敬,用人言砥砺人生
对人言,你是怎么看待的?
请以“人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2)立意自定(3)文体为议论文(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夹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心有静,行有度,学有长。——合肥市第八中学学风
请以“宁静致远”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宁静致远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宁静致远是一种崇高的心灵境界。“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心灵能宁静高远,哪怕身处再偏僻的地方,也不会觉得这样的地方偏僻,孤寂。这一点对于现代人尤其难得。在喧嚣、浮躁的现代社会,倘若把握不了自己,骄横轻狂;喧嚣鼓噪,别人见了唯恐避之不及;结果只能是累了别人害了自己。
道家葛洪曾说过:“无为自化,清静自在。”面对滚滚红尘,杂务缠身,与其;紧张烦恼,倒不如让自己宁静下来。宁静可以沉淀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滤尽浅薄、粗俗等杂质,可以避免许多轻率、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宁静是一种气质
本题难度:一般
3、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驼背禅师,天天在太阳下晒香菇,住持和尚看到后,忍不住说:“老长,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还要做这种苦差事呢?我可以找一个人为您老代劳呀!”
老禅师毫不犹豫地说:“别人并不是我啊!”
禅师的生活,无论做什么,都不假手他人,也不等到明天。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答案不一,属于开放性题
本题解析:思路点拨:阅读审核材料,老禅师的话“别人并不是我啊!”可作为立意的关键句。可立意为:
1、?????????????人要有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
2、?????????????自己的事情自己干,依靠别人不是好汉;
3、?????????????只有相信自己,才能走出盲从的迷谷;
4、?????????????缺乏独立精神的人只能扮演依附攀附的角色;
大脑长在别人头上的人是可悲的。
本题难度:简单
4、写作题 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了自尊的脖子,才能支撑起自信的头颅;有了不屈的脊梁,才能支撑起刚直的身体;
有了无私的胸怀,才能支撑起无畏的抉择;有了无敌的信念,才能支撑起压顶的泰山。
一位创下奥运会200米和400米跑双料冠军的短跑老将说:“我用了十年的训练才仅仅加快了一秒多。”原来,那一秒之瞬间是用十年辛苦支撑起来的。
一位打破世界记录的举重运动员说:“我举得起世界记录,但举不起我平时流下的汗水。”原来那世界记录是由那点滴汗水支撑起来的。
请你以“支撑”为题,写一篇作文,或叙写经历,或展开议论。
注意:①立意自定; ②文体自选; ③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作文评分参照高考评分标准。语言的优劣是拉开差距的重要依据。
建议:⑴以质赋分,52分切入,但切入分不是起评分、平均分;要拉开评分档次,让有思想个性、感情真挚、语言表达好的文章得高分,质量低的文章得低分。⑵抄袭作文评分20分左右,文体不正的作文评35分左右。⑶字数不够,每少50字扣2分;明显未成篇的,35分以下。错别字每一个扣1分,扣满5分为止。
诚如材料所言:人,要有支撑,才活得自信,活得坦然,活得无畏,活得强大;也才可能有成功的辉煌。帝王将相如果缺乏对黎民社稷的牵挂,则必然成为昏君奸相;乞丐
本题难度:一般
5、写作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的生存状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你或你熟悉的人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你认为怎样的生存状态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你对生存状态有什么体验和思考?
请以“生存状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参考答案:
示例一:生存状态
周国平自信这个世界,21世纪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一、作文题综述
(一) 对“生存状态”的理解
生存:保存生命,跟死亡相对
状态: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形态
生存状态:以怎样的形态保存生命,“状态”是定性的,如:艰难的、坚韧的、惬意的、舒适的等等,同时也是动态的,存在于具体行动之中。
(二)材料对思维的导引
1.材料中明确了写作的对象是人,这里的人可以有两种理解,一是具体的某一个人,一是某一类人。
2.你或你熟悉的人有着怎样的生存状态?
你——就是学生自己,可以写自己的生存状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