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老北京的门神
门神是我国,也是北京市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其历史之久,流传之广,种类之多在民间诸神中是最为突出的。
其中,祈福门神专为祈福而用。供奉、张贴者的家庭多为商界人物,希望从祈福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爵鹿蝠喜、宝马瓶鞍”,皆取其名,以迎祥祉。
武将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为了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入,故所供的门神多手持兵器。北京居民院门口的武将门神多为唐代名将秦琼与尉迟恭。秦琼又名秦叔宝,山东历城人,武艺高强,世人赞为: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尉迟恭,隋唐大将,武艺高
强,日占三城,夜夺八寨,功累封鄂国公。秦、尉迟二将帮助李世民打下天下建立大唐后,被封为开国元勋,为什么会充当民间的门神呢?古籍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早年降瓦岗、扫窦建德、镇杜伏威等起义军,其间杀人无数。即位后,身体极差,夜间梦寐不宁,多做噩梦,常见祟魔在寝殿内外抛砖扔瓦,鬼魅呼叫,太宗终受不住恶鬼的折磨,召众将群臣商议。众将提出让元帅秦琼与大将军尉迟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卫于宫门两旁。是夜,果然无事。然久而久之,太宗念秦琼、尉迟恭二将日夜辛劳,便让宫中画匠绘制二将之戎装像,怒目发威,手持鞭锏,悬挂于宫门两旁。此后邪祟全消。后世沿袭此法,遂将二将永做门神而使他们在民间得以成为流传最广、影响最大、威望最高、普及性最强、贫富皆爱的门神,至今长盛不衰。
北京民居中供奉的除秦琼、尉迟恭外,还有《水浒传》里的解珍、解宝、吕方、郭盛。因为北京的院落较大,占地面积往往延至后面的胡同。所以,在北京的住宅里,还有一种专贴在后门的门神。不过北京民居的后门门神只贴一位,为什么呢?因为后门一般多为单扇门。贴谁呢?多为捉鬼神钟馗和大唐丞相魏征。魏征在隋唐演义中本是一文臣,最早在潞城县二贤庄三清观内当道长,被民间奉为门神后,其像也仗剑怒目,一派英武气概。
因为北京是座古老的城市和元明清数朝的政治、文化、商业中心,所以全国各地的文人、商贾、官宦、旅游者纷纷来到北京,与此同时,他们家乡的门神也随之而到,以神佑他们平安。所以,在北京民宅的大门上,各地门神应有尽有。如:燃灯道人、赵公明,东汉的姚期、马武,抗金英雄岳飞、韩世忠,最可爱的是密云一带供奉的门神竟是夫妻二人——杨宗保与穆桂英。总之,北京住宅院中所贴的门神多取自中国古典名著中的英雄好汉,这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英雄,妇孺皆知,影响面广,备受民间的崇拜。
这些历史上的门神在千年的中华文化中神佑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人们喜欢这种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只有贴上门神才能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得到一种让他人难以想象到的思想满足和精神满足。
小题1:下列各项中关于“门神”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门神为祈福而用。爵鹿蝠喜、宝马瓶鞍,各取其名,供奉者希望从门神那儿得到功名利禄。
B.门神通常贴在临街的大门上,多手持兵器,用以镇住恶魔或灾星从大门外进
入。
C.门神有前门和后门门神之别,北京住宅后门多为单扇门,只贴“魏征”一位门神。
D.住宅院落中的门神形象,多取自古典名著中那些武艺出众、仗义疏财、精忠报国的人物。
小题2:本文认为门神是北京民俗中最多信仰的神祗之一,以下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北京作为数朝政治中心,政局动荡,门神文化最能体现北京百姓渴望和平、祈求福祉的美好愿望。
B.北京民居的门神形象丰富多彩,有神话传说人物,也有历史英雄人物,各地门神可谓应有尽有。
C.历史上,各地文人、商贾、官宦等,因各种目的纷纷涌进北京,他们带来了各地各种不同的门神文化。
D.北京百姓喜欢五颜六色的吉祥门画,他们认为在欢度佳节的喜庆气氛中贴上门神能够得到神的庇佑。
小题3: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北京的门神形象各异,风格多样,是北京作为数朝政治、文化和商业中心的体现。
B.门神风俗能流传至今并成为一种文化,与中国古典名著的深远影响是分不开的。
C.随着时代发展,门神已失去了原来“祈福”“镇鬼”等功能,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D.门神的产生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这是当时人们心理的渴望和精神抚慰的需要。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A
小题3: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20分)
访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肖勇
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下午2:30,记者有幸在烟台见到了200 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
记者: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能够设计奥运奖牌是一份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有机会参与到这一工作中?
肖勇: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一直想着用设计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几年,我曾有机会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虽然我个人不是体育迷,但我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可以说,我一直有这个准备。
记者:听说整个设计工作是由你和你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肖勇:是这样的,我是设计小组的组长、主创设计师,另有杭海、王沂蓬两位教授全程参与,先后有十几位学生参加。当时的工作很苦!2006年1月11日,我们的方案中标,整个团队立刻着手修改。因时间紧迫,限时3个月完成,24小时加班很正常。可以说很单调、枯燥。
记者: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设计之初,你们拟订了怎样的一系列思路?
肖勇:我们尽可能屏除任何限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然后提出了100多套方案,分10多个方向进行梳理。第一次复选,我们的方案有多个入围前10名;第二次复选,我们有两个方案获得前3名,其中有一个最终胜出。总的来说,最终作品与我们的创意理念是吻合的。
我认为,设计奥运奖牌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以此来体现中国精神、北京特色。因此,在最终的设计中,我们也没有过多采用繁复的造型和图案,而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此实现文化与奥运的沟通。
记者:对于这件作品,有官方评价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选用玉作为奖牌,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肖勇:玉的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在设计之初,所有设计者心目当中对奖牌的属性和最后的结果是摸不透的。设计团队成员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了馆藏的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前期共产生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许多代表中国元素的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这个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
记者:本届奥运会奖牌与往届有什么不同?体现在哪里?
肖勇:我们希望能够赋予奖牌一种新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中国的文化、思想,从创意上真正地创造出与往届很不相同的奖牌设计。最终的设计,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它是中西合璧的。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还有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还有中国传统对于天、地、人,对于自然、对于人文、对于奥运精神的一种追求,同时也真正能够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完美理念。
16.下列不属于肖勇取得成功的主观因素的一项是(3分)
A.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曾进行了长期的准备。
B.重视团队合作,发挥众人的力量。
C.中国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元素,如脸谱、丝绸、敦煌壁画等。
D.敢于创新,彰显个性,真正做到了“中西合璧”。
17.下列对肖勇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
B.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
C.玉的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玉”比“德”的价值观。
D.用玉作为奖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圆形的整体形态和方形的包装充分展示了“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理念。
18.“玉”在中国代表什么?肖勇和他的同伴是如何产生用玉作为奖牌这一创意的?(6分)
答:
19.肖勇设计的奖牌是怎么体现“个性”和“民族”的?请简要回答。(6分)
答:
参考答案:16.C
17.D
18 示例:(1)玉自古以来
本题解析:16.C有这些元素只是客观条件,它对于任何设计者都是一样的。关键是肖勇运用得好。
17.D解答此题注意两点:一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二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展示。
18.??第一问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玉”文化的了解。?第二问要注意这个设计理念并不是一开始就明晰的.而是在创?作过程中逐渐明确的,它有一个“千呼万唤”“淘尽黄沙”的过程。
19. 压缩最后一段的语段,提取关键信息。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小说《第二次冒险》,完成小题(15分)
第二次冒险
退休教授安德鲁是个言语不多的人,然而谈及他1944年春的遭遇,就会激动地滔滔不绝,我们也会听得入迷。
那是在大规模反攻的前夜。盟军向德军控制的法国诺曼底地区空投了伞兵,安德鲁就是其中之一。不幸,他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地方着陆。那时候差不多天亮了,那些记熟了的标志,他一个也找不到,也见不到自己的伙伴。
他懂得,必须马上找地方隐蔽起来。在熹微的晨光里,他看见不远处有一个小小的、红色屋顶的人家住宅。他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亲盟国的呢,还是亲德国的,但是,总得碰碰运气。他朝那住宅奔去,一边温习着出发前刚学的几句法语。
听到敲门声,一个年约三十岁的法国妇女——她长得并不漂亮,但是眼光善良而镇定——开了门。她的丈夫和三个幼小的孩子坐在饭桌旁边,惊慌地盯着他。
“我是一个美国兵。”伞兵说,“你们愿意把我藏起来吗?”“赶快,你得赶快!”做丈夫的说着就把美国兵推进壁炉边的一个大碗橱里。
几分钟后,六个德国冲锋队员闯了进来。他们已经看到这个伞兵的降落。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他们搜查也很彻底,转眼这间就把这个伞兵从碗橱里拖了出来。
无须履行手续,德国人依照惯例,把女主人的丈夫当场枪毙。女主人和孩子放声大哭起来。如何处置俘虏安德鲁,德国兵却有一场争议。由于谁也说服不了谁,只是暂时把他推进一间棚屋里,把门闩了。
棚屋后面,有一个小小的窗口,越过田野就是树林。安德鲁蜷身挤出窗口向树林奔去。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他刚跑进要树林,就听到周围追兵的叫嚷声。他们有条不紊地搜索着。抓住他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但伞兵没有失望。他一回头又跑进田野,穿过院子。院子里躺着那个被害者的尸体。这个美国兵再次敲响了他们家的门。
女主人很快地走出来。她脸色苍白,泪流满面,笔直地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他刚才的到来,使她失去了丈夫,孩子们失去了父亲。
“你愿意把我藏起来吗?”他问。
“当然,快!”她毫不迟疑地把他关回壁炉的碗橱里。
德国冲锋队员再也没有到这户农家搜查。
小题1:“言语不多”的安德鲁为什么讲到那回遭遇就“滔滔不绝”?文中对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描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小题2:“从当时的情况来看,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安德鲁千钧一发从哪些情况判断出“逃跑几乎是没有希望的”?(3分)
小题3:既然“这是附近惟一的房子”,德国冲锋队员为什么没有再次到这户农家搜查?(4分)
小题4:文题“第二次冒险”的含义是什么?(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法国人民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要透过人物的外在活动把握他们的心理情感。安德鲁的“反常”及其原因,法国夫妇的简短的语言所附带的神态,以及全文的情节都对正确回答此题有帮助。
点评:在现代文中,理解词语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熟知词语本身固有的意义,二是能全面把握上下文,对语言环境中的相关信息了解得比较清楚。而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时,要考虑形象性作用(修辞);主旨表达倾向,感情色彩等(主观);.描写对象特点(客观);结构性作用:在篇中的地位及点题、照应、过渡等方面。总的来说,对文章中重要词语作用的理解一定要与所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3题。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
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或改为: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
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1.作者把王若虚的改文与《史记》中李广射虎一段文字对举,通过比较分析,令人信服地阐述了什么道理?以下所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简洁必须以准确表达情味为前提。
B.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C.文字的细微差别,应该玩索一番。
D.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
2.统观整个语段,作者所要论证的观点是(???? )
A.既是咬文嚼字,则必锱铢必较。
B.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C.咬文嚼字,实质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D.过简则必失原汁原味。
3.从上面语段中,我们获得哪些道理和启示?以下所说不符合原文旨趣的一项是(???? )
A.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思想情感表现的高下。
B.咬文嚼字的实质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C.乱改别人的文章必将遭人讥讽,贻笑大方。
D.选取典型材料阐释道理才令人心悦诚服。
参考答案:1.D
2.D
3.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
张掮中
①启功的书法是难得的墨宝,所以假冒之作颇多,还真有几家店铺专卖这种“作品”。启功听说此事,有次会后路经此店,便进去一件一件地细看。有人特地走近他身旁问道:“启老,这字是您写的吗?”他微微一笑,答道:“比我写得好!”在场的人全都哈哈大笑起来。紧接着,启功改口说:“这是我写的。”事后,他解释说:“人家用我的名字写字,这是看得起我。再者,此人一定是生活困难缺钱,他要是找我借钱,我不是也得借给他吗?”这便是启功的幽默风趣。他在家养病时,曾写一张字条贴在门上以谢客,上书:熊猫病了。让你吃了闭门羹,却仍不免莞尔一笑。
②好多人都知道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启功第一怕是“怕过生日”,所以北师大把给他办九十岁生日的活动改为庆祝他从教七十年的研讨会和书画展。他的第二怕是怕沾上“皇家祖荫”,故隐其姓“爱新觉罗”。第三怕是怕良朋给自己介绍老伴。在他著述的《赌赢歌》中,有一个哀婉而温馨的故事:启功夫妻恩爱,相濡以沫。一次,夫人章宝琛对他开玩笑说:“我死后一定有不少人为你介绍对象,你信不信?”启功以他素有的幽默笑道:“老朽如斯,哪会有人又傻又疯这样子做呢?”夫人进而逼问:“如果你不信,咱俩可以赌下输赢账。”启功颇感意外,便狡黠地笑言:“万一你输了,那赌债怎么能生还?”夫人便说:“我自信必赢。”不料这一戏言果然灵验。当夫人撒手人寰后,启老家中可谓“门庭若市”,不少热心朋友乐呵呵地手拿“红丝线”,进门就往启老的脚脖上系。更有人不经同意便领女方前来“会面”的。这可吓坏了启功,于是他先以幽默自嘲谢客:“何词可答热情洋溢良媒言,但说感情物质金钱生理一无基础,只剩须眉男子相,如此而已而已。”此招仍不能挡驾,他干脆撤掉双人床,换成一张单人床,以此明志,谢绝盈门说客。
③再说启功的“二不怕”,即一不怕病二不怕死。面对颈椎病发作,医生要他做“牵引”治疗。这般痛苦事,他却开心地喻为“上吊”,形神毕肖地写下《西江月》:“七节颈椎生刺,六斤铁饼拴牢,长绳牵系两三条,头上数根活套。虽不轻松愉快,略同锻炼晨操,《洗冤录》里篇篇瞧,不见这般上吊。”一次验血检查,他见护士拿着装有他血液的试管不停地摇晃,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如此摇晃?”护士答曰:“您的血太稠啦,不摇晃很快就会凝固的,今后您要少吃肉啊!”此时,恰巧碰上赵朴初老先生也来此抽血化验,赵老颇为感叹地说:“我吃了一辈子素,现在也是血脂高……”这下可让启功抓住“反驳”的理由了:“你看,我说一定和吃肉没什么关系嘛!”
④在北师大校园内,“师”门弟子爱戴、尊敬启老,见面总爱称他为“博导”。启功便言:“老朽垂垂老矣,一拨就倒、一驳就倒,我是‘拨倒’,不拨‘自倒’矣!”在他被任命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后,有人祝贺说,这是“部级”呢。启功则利用谐音风趣地说:“不急,我不急,真不急!”更为幽默风趣的是启功外出讲学时,听到会议主持人常说的“现在请启老作指示”,他接下去的话便是:“指示不敢当。本人是满族,祖先活动在东北,属少数民族,历史上通称‘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不折不扣的‘胡言’……”如此见面语,立马活跃了会场气氛。
⑤早在1978年,六十六岁的他风头正健之时,就自撰《墓志铭》,其诙谐幽默,仍充满字里行间:“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写启功书法的假冒之作颇多,并且真有几家店铺专卖这种“作品”,这是从正面表现了启功的书法作品价值之高,是难得的墨宝。
B.启功面对假冒之作说“比我写得好”,后来又说“这是我写的”,既有对别人书法的肯定,确实比自己写得好,也有对别人的理解。
C.文中详述启功在夫人去世后拒绝不少牵红线的热心朋友的故事,不仅以幽默自嘲谢客,还以行动表决心,表现了启功夫妻恩爱,情深意浓。
D.结尾的《墓志铭》,概括了启功的主要生平,从中可以读出启功自撰《墓志铭》时的诙谐幽默,对自己即将身名俱灭的自嘲及其历经艰难坎坷的豁达。
E.本文选取了启功人生的若干片断,描写了他为人真诚善良,谈吐幽默诙谐,心态平和豁达,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启功重感情、淡生死的形象。
小题2:本文题目是“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而第①段的内容似乎游离了题目,对此,你怎么看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启功的“三怕”与“二不怕”体现了启功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启功的幽默体现在许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这体现了其怎样的人生价值取向及对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小题1:CD
小题2:第①段的内容似乎游离了题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
小题1:A项,“正面表现”错误,应该是“侧面表现”。B项,“确实比自己写得好”文中没有体现,事实也不可能。E项,“浓墨重彩”不恰当。
小题2:本题的答题区间很明确,即第①段。文本中对某一内容的突出必有其具体意图,作者通过它,服务文本的主旨,突出人物某种性格,丰富人物形象。
小题3:作答此题要仔细审读题干,找准答题区间,即文中②③两段。由这两段中启功“三怕”与“二不怕”的具体内容分析概括出启功的性格特点。
小题4:作答此题,首先要结合全文找出启功幽默的事例,然后根据事例分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