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三)
2017-01-15 18:30: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是仪字子羽,北海营陵人也。本姓氏,初为县吏,后仕郡,郡相孔融嘲仪,言“氏”字“民”无上,可改为“是”,乃遂改焉。孙权承摄大业,优文征仪。到见亲任,专典机密,拜骑都尉。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劝权听之。从讨羽,拜忠义校尉。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简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既定荆州,都武昌,拜裨将军,后封都亭侯,守侍中。欲复授兵,仪自以为非材,固辞不受。黄武中,遣仪之皖就将军刘邵,欲诱致曹休,休到,大破之,迁偏将军,入阙省尚书事。外总平诸官,兼领辞讼,又令教诸公子书学。
大驾东迁,太子登留镇武昌,使仪辅太子。太子敬之,事先咨询,然后施行。进封都乡侯。后从太子还建业,复拜侍中、中执法。平诸官事、领辞讼如旧。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时同坐人皆怖畏壹,并言闻之,仪独云无闻。于是见穷诘累日,诏旨转厉,群臣为之屏息。仪对曰:“今刀锯已在臣颈,臣何敢为嘉隐讳,自取夷灭,为不忠之鬼!顾以闻知当有本末。”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权递舍之,嘉亦得免。
南、鲁二宫初立,仪以本职领鲁王傅。为傅尽忠,动辄规谏,事上勤,与人恭。不治产业,不受施惠,为屋舍才足自容。邻家有起大宅者,权出望见,问起大宅者谁,左右对曰:“似是仪家也。”权曰:“仪俭,必非也。”问果他家。其见知信如此。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权闻之,幸仪舍,求视蔬饭,亲尝之,对之叹息,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时时有所进达,未尝言人之短。权尝责仪以不言事,无所是非,仪对曰:“圣主在上,臣下守职,惧于不称,实不敢以愚管之言,上干天听。”事国数十年,未尝有过。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权叹曰:“使人尽如是仪,当安用科法为!”
及寝疾,遗令素棺,敛以时服,务从省约,年八十一卒。
(选自《三国志·是仪传》)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专机密典:管理
B.迁偏将军,入阙尚书事省:省略、减少
C.权遂之,嘉亦得免舍:安置住宿
D.仪累辞让,以恩为戚:亲戚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不能说明是仪为人谨慎的一组是(3分)
①吕蒙图袭关羽,权以问仪,仪善其计
②在刁嘉案件中,“仪据实答问,辞不倾移”
③即增俸赐,益田宅。仪累辞让,以恩为戚
④服不精细,食不重膳,拯赡贫困,家无储蓄
⑤吕壹历白将相大臣,或一人以罪闻者数四,独无以白仪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是仪本姓氏,因为郡相孔融嘲笑他心中无百姓,便改变了自己的姓氏。
B.在叙述江夏太守刁嘉事件时,作者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以突出是仪的忠勇公正。
C.是仪置办家产私业,拥有一栋大宅,从不接受别人的施舍惠赐。
D.是仪既不推荐贤才,又从不说人家的短处,于是引起孙权对他的责备,说他“不言事,无所是非”。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仪陈谢,权令曰:“孤虽非赵筒子,卿安得不自屈为周舍邪?”(5分)
(2)典校郎吕壹诬白故江夏太守刁嘉谤讪国政,权怒,收嘉系狱,悉验问。(5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①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论语·述而》)
  ②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之,乐取于人以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1)下列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要想事业有成,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必须勤奋学习,多闻多见,掌握丰富的知识。
B.儒家认为,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不仅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而且要对批评者心怀感激。
C.孟子引用子路、禹、舜的事迹,目的就是劝诫人们要勇于检讨自己的缺点,发现别人的优点。
D.历史上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而且为求同存异,往往保留自己的观点。
(2)结合上面选段,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及归,公又请殿将。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
  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及就之,温如也。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②护:统率。③帖:安定,顺从。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乱而继迁我,必败——薄:轻视
B.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
C.继迁兵相随——属:连接
D.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阵——拔剑切啖之
B.武康为公令军——不求闻达诸侯
C.而所得禄赐,多散亲党——奚以九万里而南为
D.惜朝廷无一忠臣——宜百姓之谓我爱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 [???? ] A.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
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
C.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B.王德用治军用人坚持原则,刚直不阿,他拒绝执行明肃太后为人谋求军职的诏命,最终赢得了太后的理解和赞赏,受到天子的重用。
C.由于御史中丞孔道辅的建议,王德用被天子外放为地方官。但是当孔道辅去世时,他反而感伤朝廷失去了一位忠臣,表现出一种博大的胸襟。
D.王德用为人宽厚忠实,淡泊名利,平和处世,得到广泛爱戴。文章运用生动的叙述描写,多角度地展现了他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
5.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空题  解释下列句中的词。
顾: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轲自知事不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日以尽矣???/?皆白衣冠以送之??/????以次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顷之未发?/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对下列代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君既若录  见:代自己。
B、会永无缘  渠:第二人称代词“你”。
C、我自不驱  卿:第二人称代词“你”。
D、不堪驱使  妾:旧时妇女自称。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