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三)
2017-01-15 18:31:4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一段介绍王羲之书法的文字,请用比较工整的语句(如排比)概括王羲之在书法史上的主要贡献。要求:①符合原意。②不超过30字。
???????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他早年从卫夫人学书,后改变初学,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在书法上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中晚年时,他不满当时用笔滞重、结体稚拙的局面,锐意改革,书风大变。他对楷书的结构、点画等加以变革,使楷书趋于匀称俊俏,挺拔多姿;他开创了今草,其草书用笔多变,流畅而富有韵致,比起前人有了质的飞跃;他的行书婉转灵动,俊逸妍美,从此行书取得了与篆隶楷草并列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题文】 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唯仁者能好人
B.视其所以,观其所由
C.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
D.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3、语言运用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
①《百家性》是一本童蒙读物,但背后有着深厚的中华姓氏文化,以及由此        (yǎn  shēng)出来的重要价值。②今天,我们特别应该唤醒这些沉睡的传统文化,加以有效的弘扬和切实的研究。③这是我们中华子孙不可推卸的责任。
【小题1】请根据拼音写出①处的词语         (1分)
【小题2】文中第② 句中有语病.请找出并加以修改。(2分)
修改:                                                         
【小题3】请用一个成语替换第③句中的“不可推卸”,使之更恰当。(1分)
                



4、语言运用题  【题文】一种“答题捐大米”的爱心活动在网络上悄然流行。用户每答对一题即可获赠10粒或20粒大米。这些大米将由网站委托红十字会等慈善机构捐赠给贫困地区。
今年以来,14个省出现旱灾的消息传出,热心的网友更加追捧这项爱心活动。一家叫“米老师”的网站就曾有过一天捐出760780粒的纪录,折合人民币约80元。
据了解,最早开展这项活动的美国FrecRice网站提出的大米数量已够养活5万人。而这场分散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群众运动正在声势浩大地展开。不过可惜的是,愿意赞助大米的企业却寥寥无几。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20090411


 
   请你写一段文字,帮助网站争取到提供大米的赞助商,为这个活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要求]至少使用材料中提供的一个数字信息,选择一个行业作为对象,体现宣传的目的性,不超过40字。(6分)
答:(1)行业         
(2)内容:



5、单选题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古诗中常常将“树叶”写作“木叶”,这是为什么呢?______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
①至于“木” 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②“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属性。
③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
④“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
⑤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
⑥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

A.②⑤③⑥①④
B.⑤②①④③⑥

C.②⑤①③⑥④
D.⑤②①③④⑥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