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十秒钟的较量
郭震海????
他一上车,我就注意到了。?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不妨就叫他小后生吧。?
他的年龄并不大,十八九岁的样子,人长得也不算难看。?
老实说,是他的眼神暴露了自己。别的乘客上车后,首先要找的是座位,他上车后,眼睛在车上扫来扫去,他在寻找,寻找着下手的目标。?
“你要到哪里?买个票好吗?”?
我走过去后,用手轻轻地碰了他一下。?
“到……到小……王庄。”?
他回头看我的瞬间,眼神里掠过一丝慌乱,说话也有点儿吞吐。?
“三块!”?
我很礼貌地先递给他一张车票。?
他接过票后,并不看我,仰着头,眼睛胡乱地盯着车的顶端,一只手插进牛仔裤兜里开始摸索,好半天才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钱。?
我找过他零钱后,重新回到了副驾驶位置上。?
可以确定,这个小后生不是一个老手,或许只是刚刚开始。?
作为一名售票员,我跟车售票十多年,我可以从一个人的眼神和动作中,很准确地判断出乘客和贼的区别。?
车继续前行着。车内不是很拥挤,天已经暗了下来,车厢内亮起了灯。?
一位中年妇女抱着孩子,坐在座位上开始迷糊,怀里的孩子已经入睡。她身边站着一个年轻小伙子,一只手抓着扶手,另一只手在玩弄着手机。?
小后生盯着中年妇女看了一会儿后,慢慢地靠近了她。?
我知道,他要行动了。?
这对他来说是个很好的机会,中年妇女的手提包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垂到了地上,胳膊上套着手提包的一根带子。?
小后生挤过去后,先用眼睛扫了一下四周,确定没有人注意他后,装作很无意的样子,将我刚刚找给他的两元钱纸钞,丢在了中年妇女的手提包边。?
“嗨,你的钱丢地上了。”?
玩手机的小伙子,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下飘落的两元钱后,很善意地提醒小后生。?
“哦——谢谢!”小后生假装低头四处寻找。?
接着,他蹲下了身。?
我知道,中年妇女就要遭殃了。?
我猛地大声咳嗽起来,很夸张地发出了很响亮的声音。?
乘客都朝我看来。中年妇女醒了,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后,注意到她脚下蹲着的小后生,迅速将手提包提上握在了手里。?
他没有得逞,站起身后,我看到他额头上渗出了汗,在灯光下发着亮晶晶的光。?
这家伙绝对是个新手,如果说我刚开始还有点儿拿不准,现在可以确定。?
首战失利后,小后生并没有就此罢手,他离开中年妇女,向后面走去。此时,一位大胡子挡住了我的视线。?
车里很安静,窗外漆黑一片。跑完这一趟就要收工了,我利用这个间隙低头开始去清点手里的零钞。?
“师傅,停车,快停车,我的钱包不见了?车上有贼!”?
一个中年男人的一声喊,彻底打破了车内的平静。?
许多人都应声去摸自己的口袋。?
我也被中年男子的喊声吓了一跳,我完全没有想到小后生能这样快就得了手。?
“停车!快停车!”?
中年男人继续喊到。?
我站了起来:“这位乘客,你先不要慌,你想想是不是在上车之前丢的?”?
“屁话,根本不可能,我刚才买票的时候还在,一眨巴眼的功夫就不见了,车上有贼,有贼!我要求你们迅速停车,我要报案。”?
中年男人的情绪很激动。?
“这位乘客你先别慌,我相信我们这趟车上的所有乘客都是高素质的,是不可能去偷窃的,偷窃可耻,这连小孩子都知道的行为怎么能发生到我们成人身上呢?是吧,孩子?”?
我低头有意识去试问我身边坐着的一位小女孩。?
“是——”小女孩大声说,“我妈妈经常对我说,偷别人的东西是最不道德的事儿。”?
“听听!大家都听听,这位小女孩说的多好啊!如果我们的乘客中间真的有贼,请你反思一下自己的行为,你难道连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都不如吗?”?
我说着,隔着乘客盯着小后生的脸。他很不自在,脸上汗晶晶的,注视着窗外。?
我又对这中年男人说:“这位乘客,你先别一口一个贼的,你先看看钱包是不是自己不小心掉到了地下,咱们尽量不去冤枉好人,但也绝不能放走一个坏人,如果脚下没有,你在喊贼也不迟。”?
我说完后,开车的李师傅心领神会,一伸手,关掉了车内的灯。?
“怎么断电了?怎么回事?”?
车内突然断电,引起大家一片喊声。?
“你让我找钱包,怎么连电都没有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中年男人喊道。?
“大家先别慌,电路出了点小故障。”我急忙解释道。“我们开车的李师傅是位老司机,这点小问题只用10秒就解决,现在我就开始倒数,丢钱的乘客请你在10秒过后再找,我们都是文明的人,谁愿意当贼啊,是不是啊!”?
我提高了嗓门开始倒数数字。?
“十、九、八……一。”?
车内灯亮了,中年男人蹲下身。很幸运,他的钱包找到了,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很快小王庄到了,小后生下车后,我望了他一眼,四目相对的瞬间,我说:“小伙子,你慢走,停电十秒让你受惊了。”?
他的脸“腾”地一下就红了,眼中有一丝慌乱,也有一丝感激,迅速消失在夜幕之中。???????
(选自《小说月刊》)
小题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天已经暗了下来,车厢内亮起了灯”交待出时间、地点,为故事的发生布设了一个特定的背景。
B.挽救“小后生”并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做到的,小女孩和开车的李师傅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小说主要运用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肖像描写和语言描写塑造了一个迷途知返的青年形象。
D.人性中的善恶交锋,有时在瞬间就分出胜负。在停电的10秒钟,“小后生”的内心经历了一次正邪之战,可喜的是他终于悬崖勒马,及时回头。
E.“我”觉察出“小后生”的不良动机后,并没有及时制止他,使“小后生”的胆子越来越大。“我”对中年男子的钱包被盗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所以“我”才要尽力挽救“小后生”。
小题2: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答:
小题3:小说为什么要以“十秒钟的较量”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
小题4:借停电的10秒钟,“小后生”把钱包悄悄地还给了中年男子。有人认为这个情节安排十分巧妙,表现了人性的复苏;有人认为这样安排不合理,违背生活的真实。请说说你的看法。(8分)
答: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2分)
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
周家兵
我家阳台上有盆野菊花,每年阴历九月就会恣意绽放,金黄金黄的葳蕤无比。我喜欢给她浇水施肥,我们一家人都喜欢这盆每年只开一季的野菊花。它在深圳我家阳台上默默无语的恣意生长,静悄悄地绽放,然后慢慢凋谢在阳台一隅的花盆中。来年的秋天,它依然在我家狭窄的阳台上恣意绽放。
这盆菊花是我从湖北老家带来深圳的。在记忆中她就是一直在那个山冈上长着,兀自自生自灭,兀自快乐开放。在金秋九月的风中,我和父亲一前一后地走在那片山冈上。满坡的芝麻黄豆,在飒飒秋风中摇曳着收获的喜悦。只有在山冈上面兀自开满金黄的菊花,在静默中朦胧而迷人。泛黄的秋叶在沙沙声中飘落细语。菊花在父亲烟斗吧嗒吧嗒声里香气四溢。母亲说把山冈开辟出来,种上麦子。父亲像秋夜月光下的菊花,绽放而静默。母亲叹口气转身回屋。给爷爷冲泡一杯自制的野菊花茶,清热解毒,降火消肿。爷爷入秋就胃热心烦、便秘口苦、头痛目赤。
深秋,父亲带我爬上那片满坡菊花的山冈,叫我仔细观察快要凋谢的金黄菊花。我仰望蓝天,辽阔高远,大雁南飞,我极目远眺,群山峻岭,满山冈是泛黄的树木,落叶在风中兀自飘零,我周围是依然飘香的金菊,摇曳,葳蕤,怒放。父亲坐在杂草中,点上一支自制的香烟,浓烈的烟草味直刺心肺,父亲剧烈咳嗽,声音在山巅翻滚到山谷,我看着痛苦的父亲在抽搐中不停地大口喘气。父亲在咳嗽之后,指挥着我和他一起用手逐一采摘金黄的菊花,留下突兀的枝和枯黄的叶,在秋风中萧瑟一片。
在秋雨来临之前,独自一人在家时,我爬上屋顶收拾晾晒的野菊花,一不小心从屋顶上滚了下来,跌落到院子的泥地上。菊花没有被雨水淋湿,父亲和母亲跟爷爷说,今年的野菊花收拾打理得很好,都是我的功劳。我心里美滋滋的,骄傲地笑着。我知道,多病的爷爷今年就可以像去年一样喝上制作上佳的菊花茶,爷爷的老毛病就可以平缓很多了。
父亲的病查出来是在我成年的时候,我已经远离了家乡。父亲在爷爷去世之后,就再没有打理那片山冈的菊花了。那片野菊花就兀自在老家那片山冈上生长开放。没有人浇水施肥,秋天来临,山冈上却依然金黄一片,葳蕤绽放,秋风送爽,也送来菊花的沁香,在老家村落里飘散游荡。只能是飘散游荡,因为村庄已经人丁不旺,外迁的浪潮在漫山遍野地疯长。
我也在外迁的浪潮中抵达深圳。没有在毕业后留在老家,违背了许多人的意愿,一心只想实现自己的梦想。每个夜晚我都在梦中将故乡一遍又一遍地张望,没有了老家旁边的那片金黄的菊花,只有依然站立在山冈上的父母期盼我回家的目光。父亲在我离家不久的秋天飘落在故乡的泥土中。那片金黄的菊花却依然在山冈葳蕤的绽放,父亲却再也不能和我一起采摘菊花。母亲说,自从爷爷去世后,父亲就再没有采摘过山冈上那片菊花了,父亲觉得,再好的菊花茶也没有意义了。
父亲,我没有亲手为您采摘老屋旁山冈上那片金黄的菊花,再为您制作上佳的菊花茶。父亲,我知道野菊花能扩张血管,又有明显的降低血压作用。可是,我只为您买了降血压的药物,我知道,你和爷爷一样也有高血压,可我没有明白,你和爷爷一样,多么希望我像当年的你,亲自爬上山冈,为您采摘金黄恣意绽放的野菊花,清洗,阴干,晾晒,冲泡,甚至从屋顶滚落院子的泥地上。父亲,岁月让我终于在你逝去的若干年的梦中才猛然醒悟。
梦中,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
如今,我家的阳台菊花绽放。
我找不回父亲的山冈,我只有在阳台上将父母遥想。深圳的秋天没有故乡的景象,老屋在那片菊花金黄的山冈下有说不出的凄凉……
(有删改)
小题1:请简要赏析“父亲像秋夜月光下的菊花,绽放而静默”这一语句。(4分)
小题2:请梳理本文的写作思路。(6分)
小题3:请分析作者以“父亲的山冈菊花金黄”作为文章题目的用意。(6分)
小题4:作者对自己没有回归故土远走深圳,始终心怀一份愧疚,你怎样看待评价他的这一行为与心理?读完全文,请用一句话表达你得到的启示。(6分)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霍金自述:我的公众科学观 ①如何利用兴趣向公众提供必须的科学知识,使之在诸如酸雨、温室效应、核武器和遗传工程方面作出真知灼见的决定?很清楚,根本的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可惜中学的科学教育既枯燥又乏味。孩子们依赖死记硬背蒙混过关,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相关。此外,通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尽管方程是描述数学思想的简明而精确的方法和手段,大部分人却对之敬而远之。当我最近写一部通俗著作(即《时间简史》——编者注)时,有人提出忠告说,每放进一个方程都会使销售量减半。我引进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也许没有这个方程的话,我能多卖出一倍数量的书。?
②科学家和工程师喜欢用方程的形式表达他们的思想,因为他们需要数量的准确值。但对于我们中的其他人,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这些概念只要通过语言和图解而不必用方程即能表达。
③人们在学校中学的科学可以提供一个基本框架,但是现在科学进步的节奏如此之迅速,在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我在中学时从未学过分子生物学或晶体管,而遗传工程和计算机却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有关科学的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可以帮助我们知悉新发展,但是哪怕是最成功的通俗著作也只被人口中的一小部分所阅读。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电视中有一些非常好的科学节目,但是还有些人把科学奇迹简单地描述成魔术,而没有进行解释或者指出它们如何和科学观念的框架相一致。科学节目的电视制作者应当意识到,他们不仅有娱乐公众的义务,而且有教育公众的责任。
④在最近的将来,什么是公众在和科学相关的问题上应做的决定呢?迄今为止最紧急的应是有关核武器的决定。其他的全球问题,诸如食物供给或者温室效应则是相对迟缓的,核战争意味着地球的全人类在几天内被消灭。冷战结束带来的东西方紧张关系的缓解表明,核战争的恐惧已从公众意识中退出。但是只要还存在把全球人口消灭许多遍的武器,这种危险就仍然在那里。
⑤如果我们避免了核战争,仍然存在把我们消灭的其他危险。有人讲过一个恶毒的笑话,说我们之所以未被外星人文明所接触,是因为当他们的文明接触到地球时总是先把自己消灭掉了。但是我对公众的意识有充分的信任,那就是相信我们能够证明这个笑话是荒谬的。(据2002年8月9日《文汇报》有改动)
1.理解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霍金这样说的真正意图是(???? )
A.意在讽刺中学科学教育的枯燥乏味,因为向公众提供科学知识,根本问题是中学基础教育。
B.意在批评中学生的科学观,因为中学生根本不知道科学和他们周围世界有何联系,并且常常需要方程才能学会科学。
C.意在强调《时间简史》是一部面向公众的通俗著作,而不是一部简明而精确的纯学术专著。
D.意在强调社会公众与科学家、工程师不同,他们不需要数量的准确值,只需要定性地掌握科学概念已经足够。
2.对原文第③段中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硕是(???? )
A.因为“人们离开中学或大学之后总有新的进展”,所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赶潮流是不必要的。
B.遗传工程和计算机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将来生活方式的两种发展,因而中学应该开设生物学或晶体管的相关课程。
C.《时间简史》在全球的销量已经创下了平均每数百人就有一册的记录,而霍金却说:只有电视才能触及真正广大的观众。体现了伟人的谦虚。
D.最佳的电视科学节目,一定要具备娱乐和教育的双重功能。
3.综观全文,对文末最后一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酸雨及温室效应等问题,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B.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核武器及核战争所带来的危机,实现地球的真正和平。
C.相信我们能够很好地解决食物供给和遗传工程等难题,确保地球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D.相信“我们人类”将不再让“外星人文明”所远离,让“恶毒的笑话”不攻自破。
4.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提高公众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就要从中学的科学教育抓起,从“娃娃”抓起。
B.让学生在头脑中对科学形成一个基本框架,而又不流于枯燥乏味,这无疑是中学科学教育需要研究并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C.普及公众的科学知识,电视媒体比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更有效,因此应该多开设电视科学栏目,尽量减少通俗著作和杂志文章的出版。
D.如果大众没有足够的科学知识,就会在危及地球和人类自身的重大问题上作出错误的决定,从而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4、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⑴不是所有的人都拥有孤独,孤独是一笔财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面对孤独而活得酣畅,孤独的到来和失落同样令人不悦。孤独也许可以使一个口若悬河的人从此缄默不语,但不能使一个思维活跃的哲人停止思考和遐想。
⑵当一位老人把孤独的身影留在香谢丽舍大街,留在枫丹白露树林,留在巴黎郊外草丛中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他已没有风采,已完成了他那登峰造极的人生而走向天国的花园。还指望他创造奇迹吗?没有人会去问津这位老人,也无人去探求他那曾经倾倒一代人的心底是否还闪着火花,更没有人去留意过时代会留给这位孤独者什么东西。
⑶然而,伟大的总归是不朽,杰出的并不因被人抛弃、诋毁、诅咒而变得卑劣。卢梭那洋溢着生命热血的心灵赋予了孤独以新的寓意!他面对孤独,浮想联翩,欲罢不能。他在孤独中找到了一个“不幸者在断绝了和人类交往,再也不能做点于他人、于自己有用或有益的事情时”的补偿。这补偿便是“有感而发的内心情境”与“四周的客观事物相融合”的创作。孤独提供了他晚年创作的惟一灵感。因为只有在那时他的“心底无拘无束,思潮可以尽情涌流”。他沉浸在“孤独散步中迷人的沉思默想中”。孤独并不等于沉默;没有内心活动才是生命真正的麻木。“沉静也同样令人惬意”。卢梭在他迟暮的余辉中再一次展开思维的双翅,任泛泛的、愉快的思考掠过清雅的心灵,在静谧的湖面上划出点点涟漪,淡淡地荡开,悠悠地波及心底深处。他再一次凭借丰富的想象力,从野花杂草的根茎花蕾中去领略人生的百味,从圣皮埃尔岛的欢乐中去享受大自然的甜蜜,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甜蜜啊,那是在巴黎的觥筹交错中绝对无法获得的。他感谢那些为了积怨排斥他的人们为他提供了这次孤独的旅程。孤独使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的勇气。这位老人清醒地意识到要“活得更为恬静”。于是他在悠闲的孤独中忙得不亦乐乎。“排除异念而感到自身的存在,这本身就是一种满足和宁静的珍贵情感”。他使得孤独不再那么可怕和黑暗了,他用孤独之火,照亮了余生,又点燃了生命。于是这黄昏暮色中朦胧的生命又变得光芒四射起来。卢梭这位智人,充分利用这孤独的时光,寻找到一个人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中的自身平衡,并留下这本盖世无双的佳作。
⑷孤独的老人走了。这位“自然之子、真理之子”在孤独中走完了他的全部历程。然而,他的“遐想”仍在延续他的生命,使后人百读不厌。“我常常想,若是把我困在巴士底狱或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室里,我也仍然可以悠悠幻想”。孤独曾使许多杰出的人士奈何它不得,而惟独卢梭不同凡响地为孤独谱下了华彩的乐章。作为一个人,卢梭是真正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智者。
⑸“我喜欢孤寂”,于是他拥有了孤独,拥有了财富。
1.文章第3节中“卢梭那洋溢着生命热血的心灵赋予了孤独以新的寓意”一句有什么含义?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超过60个宇)(4分)
2.文章第3节中“卢梭在他迟暮的余辉中再一次展开思维的双翅,任泛泛的、愉快的思考掠过清雅的心灵,在静谧的湖面上划出点点涟漪,淡淡地荡开,悠悠地波及心底深处。”一句中的“双翅”和“静谧的湖面”各比喻什么?(6分)
⑴“双翅”比喻????????????????????????????????????(不超过16个宇)(3分)
⑵“静谧的湖面”比喻????????????????????????????(不超过10个宇)(3分)
3.卢梭能让“黄昏暮色中朦胧的生命又变得光芒四射起来”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不超过40字)(4分)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意在告诉我们:孤独是一种财富,杰出的人士应为孤独谱写华彩的乐章。
B.第2节中作者用“没有人……,也无人……,更没有人……”这一排比句来增强气势,说明当一个人陷入孤独,他便失去了往日风采,无人问津也是必然。
C.围绕“拥有孤独便拥有财富”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作为“自然之子、真理之子”的卢梭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价值。
D.卢梭是真正认识自己、把握自己的智者,他在孤独中获得了一种满足和宁静的珍贵情感,并因此取得了盖世无双的成就。
E.作者虽然被困在巴士底狱的一间伸手不见五指的暗室里,但他和卢梭一样,凭着哲人的智慧,彻底摆脱了孤独,走出了孤独所带来的可怕和黑暗。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为尼古丁“洗冤”
尼古丁真是香烟中的最大“杀手”吗?最新科研结果颠覆了这一传统论断。中国学者的一项研究表明:尼古丁非但几乎没有神经毒性,还可防治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症。科学家正在为尼古丁申报相关药物的发明专利。
长久以来,存在于香烟中的尼古丁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神经毒素,可引起心、肺、眼、肾等多种疾病。但最新实验表明,尼古丁虽能使人上瘾,神经毒性却极小。据领衔该课题的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保路教授介绍,他们每天给小鼠喂食相当于一般吸烟者(1-2包香烟)的尼古丁长达5个月,小鼠未出现任何异常。
同时,另一现象引起科学家的兴趣: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吸烟者患帕金森氏综合征和老年痴呆症的概率远低于不吸烟者。为此,赵保路带领课题组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尼古丁居然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与诱发帕金森氏病的6-羟多巴胺,以及导致老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白是“死对头”,能够抑制它们对脑细胞的损伤,而且使患老年痴呆症的转基因鼠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明显减少。以上研究结果已经在国际权威学术杂志上发表。
那么,谁是香烟中真正的健康“杀手”?赵保路课题组经多年研究发现,卷烟烟气中的自由基、亚硝胺等主要有害物质,才是“真凶”——它们能导致人体组织和细胞的氧化,促发癌症等疾病。
科学家又发现,素有“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饮料”之称的茶,能有效消除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赵保路介绍说,茶叶中含茶多酚等有机物质450余种,无机矿物质超过15种,具有杀菌、解毒的特殊功能。
通过把茶的功效与卷烟嫁接,也就是将茶叶制成茶质滤棒,卷烟烟气中的主要有害成分自由基能降低30%左右,亚硝胺降低10-25%、苯酚类降低20%左右。赵保路课题组正就此继续研究,以取得更好效果。
另外,茶叶中的香气物质还使卷烟产生清香怡人的香气,对吸烟者口腔和上呼吸道有消炎作用,减少痰量,对部分人群还有戒烟作用——对“瘾君子”而言,可谓一举两得。同时,茶质滤嘴能自然降解有害物质的飘散,十分环保。
不过,科学家仍严正警告:吸烟有害健康,无论如何减小危害,最好的办法仍是远离烟草。
小题1:对“尼古丁”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尼古丁被中国科学家“洗冤”,它除可使人吸烟上瘾外,有利而无害。
B.尼古丁不但神经毒性很小,还可防治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症。
C.尼古丁是一种天然抗氧化剂,与诱发帕金森氏病的6-羟多巴胺,以及导致老年痴呆症的β淀粉样蛋白是“死对头”。
D.尼古丁能够抑制有害物质对脑细胞的损伤,而且使患老年痴呆症的转基因鼠脑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明显减少。
小题2:下列对“茶”的功能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A.茶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最好饮料。
B.茶能有效消除卷烟烟气中的有害成分,具有杀菌、解毒的特殊功能。
C.茶叶中的香气物质对吸烟者口腔和上呼吸道有消炎作用,可减少痰量。
D.茶制成茶质滤嘴,能自然降解香烟中的有害物质,收到极好的环保功效。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为了防止帕金森氏病和老年痴呆症,我们可以用吸烟来解决。
B.对所有“瘾君子”而言,可以通过吸带有茶质滤嘴的烟来达到戒烟的目的。
C.将来科学家研制出来更好的茶质滤嘴,人们就可以尽情地喷云吐雾,不用担心吸烟有害健康了。
D.尼古丁非但不是香烟中的最大“杀手”,它对人体还有很大益处,完全有可能成为预防帕金森氏综合征和老年痴呆症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