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五)
2017-01-15 18:47: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然亦远斥候,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由、行伍、訾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
  臣光曰:《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言治众而不用法,无不凶也。李广之将,使人人自便。以广之材,如此焉可也;然不可以为法。何则?其继者难也,况与之并时而为将乎!夫小人之情,乐于安肆而昧于近祸,彼既以程不识为烦扰而乐于从广,且将仇其上而不服。然则简易之害,非徒广军无以禁虏之仓卒而已也!故曰“兵事以严终”,为将者,亦严而已矣。然则效程不识,虽无功,犹不败;效李广,鲜不覆亡哉!
1.上文选自《资治通鉴》,它是一部________体史书,文中的“臣光”是________(人名)。
2.对“就善水草舍止”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就近修缮好水边的草房住下
B.靠近有好水的草地住下
C.就近好好地在水草边扎营休息
D.靠近好水好草扎营休息
3.李广和程不识治军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后者。(用文中词语回答)
4.作者引《易》中的话,是为了说明治军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全文看,为什么李广“如此焉可也”,却又“不可以为法”? (用自己的话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6分,每小题2分)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持千金之资物     币:礼品
B.厚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遗:给予、赠送
C.荆轲顾笑武阳,前为曰谢:感谢
D.图而匕首见穷:穷尽
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荆轲“精忠报国”的一组句子是(  ) (2分)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③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④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 ⑤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⑥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A.③⑤⑥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小题3:下列对送别场面内容的理解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 (2分)
A.太子及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是为了与荆轲永诀,激励他冒死行刺,不负重托。
B.文中的音乐描写,渲染了凄凉的气氛。
C.三个“皆”字写出全体送行者的强烈反应,烘托了送行场面的壮烈气氛。
D.整个送行场面的描写,有主有次,有景有情,虽不足百字,却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小石城山记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①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②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③。其上为睥睨梁欐④之形;其旁出堡坞⑤,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⑥有水声,其响之激越⑦,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⑧,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⑨,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⑩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⑾,而列是夷狄⑿,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⒀,是固⒁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⒂,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⒃,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
(选自唐·柳宗元《柳河东集》第二十九卷《记》)
【注释】
①少:稍、略。②土断:山势突然断落,形成峭壁。③垠:边、岸。④睥睨(pì? nì):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欐(lì),房屋的大梁。⑤堡坞:像小城堡的石头。⑥洞然:石子击水声。⑦激越:声音响亮清脆。⑧美箭:美竹。⑨疏数(cù)偃仰:疏密起伏。数(cù):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仰:抬头。⑩造物者:指天。古人认为万物都是天创造的,故称天为“造物者”。⑾中州:中原地区。⑿夷狄:指偏远的永州。⒀更千百年句:经历千百年而不能一献其优美景致而被人们所赏识、承认。⒁固:真的。⒂不宜如是:不应这样做,即徒劳的把小石城山安排在荒僻的永州。⒃气之灵:地气的灵秀。
小题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义。
(1)其一少①北而东
(2)其响之激越
(3)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小题2: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2)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小题3:作者借小石城的奇景,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陈咸字子康,年十八,以父任为郎。有异材,抗直,数言事,刺讥近臣,书数十上,迁为左曹。父尝病,召咸教戒于床下,语至夜半,咸睡,头触屏风。父大怒,欲杖之,曰:“乃公教戒汝,汝反睡,不听吾言,何也?”咸叩头谢曰:“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父乃不复言。
父死后,元帝擢咸为御史中丞,总领州郡奏事,课第诸刺史,内执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惮之。是时中书令石显用事专权,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时槐里令朱云残酷杀不辜,有司举奏,未下。咸素善云,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于是石显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语,下狱掠治,减死,髡为城旦,因废。
成帝初即位,大将军王凤以咸前指言石显,有忠直节,奏请咸补长史。复为南阳太守。所居以杀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辄论输府,以律程作司空。咸所居调发属县所出食物以自奉养,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长吏皆令闭门自敛,不得逾法。下吏畏之,豪强执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见废。
时车骑将军王音辅政,信用陈汤。咸数赂遗汤,后竟征入为少府。少府多宝物,属官咸皆钩校①,发其奸臧,没入辜榷②财物。官属及诸吏,举奏按论,畏咸,皆失气。为少府三岁,与翟方进有隙。方进为丞相,奏:“咸前为郡守,所在残酷,毒螫加于吏民。”咸坐免。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③,为光禄大夫给事中,方进复奏免之。后数年,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取材于《汉书·陈万年传(附陈咸)》有删改)
【注解】①钩校:探究查对。???②辜榷:垄断、侵占。??③方正: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言事,刺讥近臣刺讥:指责。
B.于是石显微伺知之微伺:暗中探察。
C.然操持掾史操持:筹划,料理。
D.与丞相翟方进有隙,咸坐免坐免:因……牵连被罢官。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抗直,数言事 // 后数年,立有罪就国
B.乃公教戒汝 // 父乃不复言
C.公卿以下皆敬惮之 // 顷之,红阳侯王立举咸方正
D.然亦以此见废 // 方进奏归咸故郡,以忧死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具晓所言,大要教咸谄也
我全明白您所说的意思,您主要就是教我如何巴结、奉承人。
B.咸颇言显短,显等恨之
陈咸多次议论石显的短处,石显等人对他就怀恨在心。
C.云从刺候,教令上书自讼
朱云探听并等候裁决,皇帝命朱云上书申诉自己的情况。
D.立有罪就国,方进奏归咸故郡
红阳侯王立有罪回到封邑中,翟方进也奏明皇帝让陈咸回到原籍。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陈咸开始对父亲所谓的“教戒”很反感,后来他却也贿赂权贵。
B.陈咸被髡首罚做苦工,是因为他在执法时滥杀无辜,施法严苛。
C.陈咸任南阳太守时对境内大户与下属均严治,可自己生活奢侈。
D.陈咸晚年为官,因为与翟方进有矛盾,先后多次被其奏请免职。
小题5:第二大题文言文中,作者写陈咸仕途数起数伏,后被发回故郡,最终“以忧死”。你如何看待陈咸的结局?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10分)



5、单选题  下列句中的加粗词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问征夫以前
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
D.悦亲戚之情话



Tags:高考 语文 文言文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常见题型》试..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