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作文升格》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六)
2017-01-15 18:49:1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可以横绝峨眉巅”意思是能够阻断峨眉山的顶峰。横绝,横着阻断。
B.“连峰去天不盈尺”描绘出一幅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近景画面。
C.“砅崖转石万壑雷”是动景的描绘,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D.“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两句直抒胸臆,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寞苍凉的环境气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横绝”的意思是“横渡”;B项是远景;D项是借景抒情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既表达了对琵琶女的不幸遭遇的同情,又抒发了自己谪居江州后的郁闷心情。“天涯沦落”写出了人们对苦难生活的共同感情体验,隐含了社会变化、政治衰落给人造成的痛苦。
B.“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两句叙述了江边送客的环境。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渲染了送别时凄凉愁惨的气氛。
C.“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两句中“千呼万唤”呼应上文的“忽闻”“寻声”“暗问”“移船”直到“邀相见”,可见琵琶女出场是不得已。“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她由于身世低微,怕人瞧不起,不好意思,不愿见人的心理。
D.“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两句中“沉吟”的神态与询问有关,反映了琵琶女欲说还休的内心矛盾。“放拨”“插弦中”“整顿”“起”“敛容”一系列动作和表情表现了她克服内心障碍,一吐为快的心理活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半遮面”的肖像描写表现了琵琶女有难言之隐,不愿见人的心理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阅读《迢迢牵牛星》,选出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

A.这首诗虽以“迢迢牵牛星”入题,但所重点刻画的人物却是“皎皎河汉女”——描写了织女的勤劳、美丽,及其复杂的情感世界。
B.诗篇展开丰富的想像,假借牛郎织女不能相聚的神话故事,表现了社会的动荡,控诉了现实的黑暗。
C.这首诗选材奇特,且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和叠字的修辞手法,使诗歌优美含蓄,意境深远。
D.“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两句诗歌的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虽相距遥远,但彼此都在相互思念。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与原意不符,属曲解。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这首词的赏析,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既描绘了湘江寒秋图,又抒发了革命者的豪情壮志。
B.这首词描绘了深秋的萧瑟景象,写出了作者心中的悲凉情绪。
C.用词准确精当是这首词的一大特点,如“看万山红遍”,一个“万”字摹出了群山叠嶂之态,“遍”字绘出了红色的彻底。
D.从词中可以看出,诗人和一群青年同伴在长沙经历了不平凡的岁月,见证并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对《致大海》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致大海”这个标题,从侧面曲折地显示了对大海的敬意;而诗句“我多么爱听你的回声”,“心里充满了你”等,则从正面直接显示了诗人对大海的敬意。
B.诗篇落笔即以“自由的原素”5字为大海定位,这等于发出一个信号,它暗示读者:诗人赞美的似乎是大海的“形”;实质上,诗篇的核心则是颂扬自由奔放的“神”。
C.诗人视大海为朋友,先用第三人称“他”,后又用第二人称“你”,拉近和拉紧了同大海的关系,既写出自己对大海的难舍难分,又写出大海对自己的呼唤与怨诉。
D.诗篇结构圆合。——以“再见吧”开篇,又以“再见吧”煞尾,给人天衣无缝之美感。诗人又调动起多种修辞手法,诸如呼告、反复、比拟等等,更使诗篇富有艺术魅力。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诗的段①中先用了第二人称“你”(当然,其他各段也都有第二人称“你”),只是到了段②,才用了第三人称“他”。可见,C的评说不当。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作文升格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古代诗歌鉴赏》..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