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古代诗歌鉴赏》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19:01:0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②丑奴儿:即《采桑子》。 ③层楼:高楼。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上片的“愁”是登楼赏玩无病 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作于1162年春,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此前三年,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1)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作者驾舟荡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
答:???????????????????????????????????????????????????????????????????????????
???????????????????????????????????????????????????????????????????????????????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参考答案: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


本题解析:(1)有道理。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狼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直”写出了孤烟的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一亲切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5)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
(1)白露未晞
(2)水何澹澹
(3)海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晞”“澹”“簪”“瀚海阑干”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
[双调]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鹕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注释】①玉管: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后泛指萧管之类管乐器。②鹧鸪:南方山鸟,栖息于有灌木丛和疏树的山地。另外,《教坊记》中列有《山鹧鸪》之曲名。郑谷诗云:“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清风唱鹧鸪”,知为唐时南地歌曲。其曲或可入笛。③凤凰台:有三,一在甘肃成县南,与此曲无涉;一在陕西宝鸡市南,萧史弄玉的故事,就发生在此,但此台早已倾毁;一在南京市南面,古代旅游胜地。④梅花:此地当指腊梅。另外,《乐府杂录》中录有《落梅花》曲名,为古代笛名。
小题1:此曲开头四句写出了笛声曲调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2:作者是怎样表现笛声的惊人艺术效果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句写的是高亢清纯风格的曲调(1分)。“裂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首词主要表现了吹笛人高潮的技术.笛声一起,便"裂石穿云",可以想象笛声是清亮的,老天都会感动.而"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是更深层次地表现笛声的优美,笛声让鹧鸪听到都会摇摇欲坠,梅花听见都会飘落化做"黄昏雪".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古曲"梅花落"是感伤离别的曲子,作者听到这样美丽的笛声,这样凄哀的曲子,不由自已想起家乡,想起自己的亲人,勾起离别之痛,这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着力夸张渲染衬托吹笛人的高潮技术和笛声的优美同时,将感情更深入了一个层次,令这首词让人读来更为感动,达到了感情和艺术上的统一。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梅花惊作黄昏雪”,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