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①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②丑奴儿:即《采桑子》。 ③层楼:高楼。
前人在评论这首词时曾说,“愁”字是全词的关键,词中“愁”在上下两片中的寓意分别是什么?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上片的“愁”是登楼赏玩无病 呻吟的闲愁,下片的愁是关心国事、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题溧阳三塔寺【注】
张孝祥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
【注】这首词作于1162年春,作者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此前三年,张孝祥曾两次遭罢官。
(1)上阕中“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展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下阕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展现的是一幅宁静优美,充满诗情画意的画面:作者驾舟荡漾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红楼梦》第四十八回,对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香菱说:“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你认为香菱对这两句诗的体味有没有道理,为什么?(3分)
答:???????????????????????????????????????????????????????????????????????????
???????????????????????????????????????????????????????????????????????????????
(2)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赏析。(3分)
答:???????????????????????????????????????????????????????????????????????????
???????????????????????????????????????????????????????????????????????????????
参考答案:
(1)有道理。因为诗歌的意境不仅指诗所描绘的寄寓着诗
本题解析:(1)有道理。置身大漠,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这样一副景象:黄沙莽莽,无边无际。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断绝行旅。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狼烟)在升腾,诗人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烽烟是边塞的典型景物,“孤烟直”,突出了边塞气氛。在碧天黄沙之间,添上一柱白烟,成为整个画面的中心,自是点睛之笔。《坤雅》:“古之烟火,用狼烟,取其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清人赵殿成说:“亲见其景者,始知‘直’字之佳。” “直”写出了孤烟的高,有雄浑壮阔之美。“圆”写出了落日之低,给人一亲切
本题难度:一般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
(2)??????????,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4)白头搔更短,??????????????。(杜甫《春望》)
(5)俄顷风定云墨色,?????????????????????。(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6)?????????????????????,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参考答案:
(1)白露未晞
(2)水何澹澹
(3)海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要放在平时点滴解决。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晞”“澹”“簪”“瀚海阑干”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8分)
[双调]驻马听·吹
白朴
裂石穿云,玉管宜横清更洁。霜天沙漠,鹧鹕风里欲偏斜。
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人静也,一声吹落江楼月。
【注释】①玉管:玉制的古乐器,用以定律,后泛指萧管之类管乐器。②鹧鸪:南方山鸟,栖息于有灌木丛和疏树的山地。另外,《教坊记》中列有《山鹧鸪》之曲名。郑谷诗云:“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清风唱鹧鸪”,知为唐时南地歌曲。其曲或可入笛。③凤凰台:有三,一在甘肃成县南,与此曲无涉;一在陕西宝鸡市南,萧史弄玉的故事,就发生在此,但此台早已倾毁;一在南京市南面,古代旅游胜地。④梅花:此地当指腊梅。另外,《乐府杂录》中录有《落梅花》曲名,为古代笛名。
小题1:此曲开头四句写出了笛声曲调的什么特点?(4分)
小题2:作者是怎样表现笛声的惊人艺术效果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第一句写的是高亢清纯风格的曲调(1分)。“裂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首词主要表现了吹笛人高潮的技术.笛声一起,便"裂石穿云",可以想象笛声是清亮的,老天都会感动.而"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凤凰台上暮云遮,梅花惊作黄昏雪"是更深层次地表现笛声的优美,笛声让鹧鸪听到都会摇摇欲坠,梅花听见都会飘落化做"黄昏雪".这里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古曲"梅花落"是感伤离别的曲子,作者听到这样美丽的笛声,这样凄哀的曲子,不由自已想起家乡,想起自己的亲人,勾起离别之痛,这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在着力夸张渲染衬托吹笛人的高潮技术和笛声的优美同时,将感情更深入了一个层次,令这首词让人读来更为感动,达到了感情和艺术上的统一。
小题2:
试题分析:这首小令起句别致,先以比喻描绘其声,再言其声缘于何物,作品基调奇特、浓烈。以“霜天沙漠,鹧鸪风里欲偏斜”比喻乐声的意境及其使闻者动情的魅力。“一声吹落江楼月”,以夸张手法引出想象的世界,曲终而意韵不绝,妙笔!“梅花惊作黄昏雪”,满树梅花竟然闻笛声而惊落,飘飘洒洒如黄昏时的雪花。笛声使梅花有了人的情感,形象地显现了乐声的艺术魅力。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