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亭林先生神道表
[清]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吴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独.家
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节选自《鲒埼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流:比喻遭蹂躏。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时四国多虞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事豫:参与
C.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遂:实现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见:表被动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别贮之以备有事 当求数顷之田于伊颍之上,以待余年
C.其心岂欲见知于人为降虏于蛮夷
D.予沉吟久之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神道表,主要用来记载死者事迹,并刻在死者墓道前的石碑上,一般多属歌功颂德的应酬之文。本文主要记述了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大师顾炎武的壮志难酬、赍志以殁的一生,表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
C.明亡之后,顾炎武遍游大江南北、关河内外,六谒思陵,最后定居华阴,垦田经营,表明了他耿耿复明之志已渐渐消退。
D.顾炎武三次放弃举荐为官的机会,他以死相拒的行为,表明了他心存明室、不事二姓的决心。
小题4:下面对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B.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C.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D.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
2、单选题 下列加粗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又重之以修能 重:再、加上;修:美好
B.皇览揆余初度兮 度:度量
C.恐美人之迟暮 迟暮:晚暮,指衰老
D.乘骐骥以驰骋兮 骐骥:骏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羊欣,字敬元,泰山南城人也。曾祖忱,晋徐州刺史。祖权,黄门郎。父不疑,桂阳太守。欣少靖默,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不疑初为乌程令,欣时年十二,时王献之为吴兴太守,甚知爱之。献之尝夏月入县,欣著新绢裙昼寝,献之书裙数幅而去。欣本工书,因此弥善。起家辅国参军,府解还家。隆安中,朝廷渐乱,欣优游私门,不复进仕。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此职本用寒人,欣意貌恬然,不以高卑见色,论者称焉。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混拂席改服,然后见之。时混族子灵运在坐,退告族兄瞻曰:“望蔡见羊欣,遂易衣改席。”欣由此益知名。
桓玄辅政,领平西将军,以欣为平西参军,仍转主簿,参预机要。欣欲自疏,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屏居里巷,十余年不出。
义熙中,弟徽被遇于高祖,高祖谓咨议参军郑鲜之曰:“羊徽一时美器,世论犹在兄后,恨不识之。”即板欣补右将军刘籓司马,转长史,中军将军道怜谘议参军。出为新安太守。在郡四年,简惠著称。除临川王义庆辅国长史,庐陵王义真车骑谘议参军,并不就。太祖重之,以为新安太守,前后凡十三年,游玩山水,甚得适性。转在义兴,非其好也。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除中散大夫。
素好黄老,常手自书章,有病不服药,饮符水而已。兼善医术,撰《药方》十卷。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自非寻省近亲,不妄行诣,行必由城外,未尝入六关。元嘉十九年,卒,时年七十三。子俊,早卒。
(节选自《宋书?羊欣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知爱之知:赏识
B.除中散大夫除:任命,授职
C.欣尝诣领军将军谢混诣:到……去
D.高祖、太祖并恨不识之恨:怨恨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欣以不堪拜伏,辞不朝觐 ②云无心以出岫
B.①顷之,又称病笃自免归②行李之往来
C.①转在义兴,非其好也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论者称焉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欣原本就擅长书法,在学习了王献之的字后,他的书法更有长进了。
B.隆安年间,由于朝政逐渐混乱,羊欣在家中悠闲度日,不再做官。
C.羊欣拒绝为元显写字,元显就任命他担任本由寒门担任的职务,羊欣并不因高门任卑职而怒形于色。
D.羊欣担任主簿,参预机要事宜,因为不时泄露机密,被免职,贬官为楚台殿中郎。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无竞于人,美言笑,善容止。泛览经籍,尤长隶书。(3分)
??????????????????????????????????????????????????????????????????
(2)会稽王世子元显每使欣书,常辞不奉命,元显怒,乃以为其后军府舍人。
( 4分)
(3)时漏密事,玄觉其此意,愈重之,以为楚台殿中郎(3分)
??????????????????????????????????????????????????????????????????????????????
小题5: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谓曰/尚书政事之/本殿中礼乐所出/卿昔处股肱/方此为轻也∕欣拜职少日∕称病自免
B.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C.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D.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王益,字舜良。其先太原人,世久迁徙,而今家抚州之临川。祥符八年举进士及第,初为建安主簿。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其督赋税,未尝急贫民。或有所笞罚,唯豪剧吏耳。以故建安人尤爱之。尝病,阖县为祠祷。改临江军判官。军多诸豪大姓之家,以财力自肆,低二千石①亦有所挟为不法,吏乘其然,干没无所忌。公至,以义折正二千石,使不能有所纵,以明惮吏,使不敢动摇。居顷之,部中肃然。诸豪大吏见公皆侧目而视,至以鄙言目公曰:“是不可欺也。”卒不得已,以他计出公。改殿中丞,知新繁县。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还知韶州,改太常博士、尚书屯田员外郎。岭以南素习于夷,无男女之别。日浸月滋,为吏者师耳目,谓俗止如此,凡奸事虽得,有可已者,皆不究。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居郡,求奸事最急,苟有萌孽,一切摘发穷治之。属县翁源多虎,公教捕之。令欲媚公,言虎自死者五,舆之致州,为颂以献。公使归之曰:“政在德不在异。”州有屯兵五百人,代者久不至,欲谋为变。事觉,一郡皆骇。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或请以付狱,公不听。既而闻其徒曰:“若五人者系狱,当夜劫之。”然后众乃服。韶居南方,虽小州,然狱讼最多,号难治。公既以才能治之有余,遂以无事。又因民之暇时,为之理营驿,表坊市道巷,使皆可以久远为后利。归丁卫尉府君②忧,服除,通判江宁府,改都官员外郎,二千石常以事倚公,公亦为之尽。公为人倜傥有大志。在外当事辄可否,矫矫不可挠。及退归其家,敛色下气,致孝于父母,致受于族人之间,委曲顺承,一以恩自克。(选自曾巩《尚书都官员外郎王公墓志铭》,有删改)
[注]①二千石:官名,即太守。②卫尉府君:王益父亲的谥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今家抚州之临川——家:安家
B.其余一以恩信遇之——遇:对待
C.表坊市道巷——表:作标记
D.矫矫不可挠——挠:阻挠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财力自肆——皆以美于徐公
B.阖县为祠祷——公为我献之
C.若五人者系狱——上善若水
D.又因民之暇时——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3.下列用“/”给文中加粗部分的句子断句,正确一的项是(???? )
A.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B.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C.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D.县有宿奸数人/公既绳之以法/其余一以恩信遇之尝逾月/不笞一人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益担任建安主簿,刚开始因为年轻被当地人小瞧,但后来他在督缴赋税等事务上的出色表现赢得了人们的敬畏和爱戴。
B.王益担任临江军判官前,军中豪强大族依仗权势,为非作歹。王益到任后,从惩治豪强人手来端正吏治,彻底扭转了混乱局面。
C.王益执掌韶州之际,移风易俗,端正作风,镇压兵变,安抚百姓,最终使号称“难治”的韶州社会风气大为好转。
D.王益胸襟阔大,性格亢直,为官强于吏治,为人则孝敬友爱。在家中对父母孝顺有加,待族人谦恭有礼。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尚少,县人颇易之,及观公所为,乃皆大畏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曰:“夫所谓因其俗者,岂谓是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不为动,独取其首五人,即日断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负而前驱 负:背着? 及凯旋而纳之 纳:收藏
B.吾遗恨也 恨:悔恨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原来、本来
C.抑本其成败之迹 抑:或者 泣下沾襟 泣:哭泣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乃:你的 岂非人事哉 人事:给人安排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