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1-15 19:09:1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分)

那山,那桥,那横溪
张全民
如果很多经历过的事会慢慢忘却,那么你看到过的山永远不会忘却。
那座山依然静静地站立在那儿,作为你记忆中永恒的背景,帮一个离乡已久的人慢慢恢复记忆。
如果没有那座山的背影,我想我会在老照片中的那座古老的石拱桥上匆匆而过,尽管一座古桥能够演绎出来的风花雪月常常让我流连忘返,但最后它也只是我打江南走过的其中一个驿站,而不会成为我最后灵魂栖息的家园。
我离开得太久了,以至于我差一点与我的故乡擦肩而过。而当我终于越过那水,那桥,那老房子,一眼看到照片远处的那两座熟悉的山头时,我的泪水比我还激动,早已盈满了眼眶。
那是我故乡的大梅山啊,那是我凝望了将近二十年的大梅山。
从青春年少到中年渐老,在大梅山脚下的一座古典的校园里,在每一个黄昏,当古老的钟声当当敲响,当夕阳的斜晖把小镇教堂的尖顶染亮,我会坐在校园旁边的一座小山坡上,与美丽的大梅山倾心相望。
日出日落,云起云飞,大梅山秀丽的风光把一个人生命中曾经会有的寂寞和单调的时光改写成了一种日后在他乡行途中不断回眸的难忘。
现在我可以抬脚迈进老照片,走过那座古老的石拱桥回去了。
那座桥就叫做“择阳桥”,是横溪古镇河口上的一座古桥,我无数次地走过这座桥,她的优美身段我心里最为知晓,直到它被贸然拆掉,最终被改建成一座平板的水泥桥。这座桥的后事,我想那时站在择阳桥上的两位大伯一定不知道。
从城里来的航船就是穿过最后的这座桥,然后在镇上的航船码头靠岸。那时的古镇也曾人山人海,每逢大市,老街上沿街摆满了摊,山里人挑着竹子、竹椅和竹筐,挑着番薯、竹笋和鸡鸭来赶集。航船码头泊满了船,城里的人,外乡的人,都到这里来贸易。而我也曾挤在喧闹的人群里,买过一把竹色青青的椅子带回家,送给我的母亲。如今,这把椅子还在,青色早已褪尽,母亲把它搬到门外的屋檐下,坐在黄昏从弄堂里穿过来的金色余晖当中慢慢地给我女儿织着毛线衫的时候,它偶尔还吱呀吱呀地响。
我的往事都搁在这张老照片里了。
你还是沿着老街往前走吧,或者说沿着街边的那条河往前走。再往前走,那条河就变成了溪,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条清澈的溪流在我的青春岁月里一直在一座拦水的石坝上没日没夜地喧响,无论是我们在溪边校园里上课、出操,还是吃饭和睡觉。这些水声听得久了,就刻录在了我年轻时代的记忆带子里,以至于我以后无论在哪里,一听到流水声就恍惚,就昨日重现,就想着以前上课和出操时候的情形,还会冷不丁地想起成绩退步时坐在岸边惆怅的样子。
那古典的校园还在,那校园里最古老的办公楼还在,歇山式的大屋顶永远是我梦境里最鲜明的标志。我在那里读过书,也教过书,我想去那里看看我的老师和我的老同事。我想起校园里一位最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说过的一句话:活着就是胜利。他现在已近百岁,就住在老街的一座老房子里,每天还在淡定地写书法。在他笔下黑白分明而又遒劲洒脱地挥舞中,所有的纷争,所有的沧桑,所有的荣辱,所有的名利,都如烟云,挥之即去。
我还想走过那条老街,去看看老理发店里的阿宝师傅。我不知道他的真名,我只是像所有前来理发的人一样,亲切地叫他“阿宝师傅”。阿宝师傅曾经是国营理发店的掌门师傅,剃起头来是一招一式,他会依据你的头样自然剃出最合适你的发型。我从工作起就在他那儿理发,一直理到我离开横溪。他总会为我单独准备一条新毛巾,在我理发的时候给我留着擦洗。在横溪的那么多日子,我从来不到别人那里理发,无论阿宝师傅店里的队伍排得多长,我都愿意静静地等待,看门口的阳光从西家照到东家,看门口的自行车叮铃铃地骑过,看巷口的煤球炉子冒着烟把一壶淡如水的时光慢慢煮沸。
我还想走过另一座桥,去看我的一个长辈文友,我叫他徐师傅。他以前是国营饭店的厨师,后来双腿瘫痪躺在了家。他的家在镇边一座小山的脚下,过了中午,阳光就被山晾在了一边,只有山边死死缠住了几棵树的藤蔓垂挂下来的枝叶在他窗边偶尔荡漾。他就在无数个这样黯淡的日子里躺着,而后读书,写作。他把他做厨师时候用心琢磨过的菜写成了一本菜谱,他也把他年轻时候的一些记忆写成了一部小说。他曾经无比信任地把他厚厚的小说原稿托付给我让我帮他提提意见。事实上,我哪里提了一些意见,我只是在他小说真挚的描述中泪流满面。
这只是一张老照片,是一百多年前一个海关税务司的洋雇员在宁波乡下转悠时拍下的。洋雇员的名字叫包腊(E.C.Bowra),英国人。但我一样地想念他,感谢他用镜头记录了我的故乡,让我们可以在记忆里从从容容地回家。
(老照片转自独立观察员的博客,谨此鸣谢。)
(发表于《宁波晚报》2011年10月18日)
小题1:文中第六段写到“我会坐在校园旁边的一座小山坡上,与美丽的大梅山倾心相望”,而李白有两句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两者是否有异曲同工之妙?试作分析。(4分)
小题2:请分析文中划线句的含义。(6分)
①巷口的煤球炉子冒着烟把一壶淡如水的时光慢慢煮沸。
②让我们可以在记忆里从从容容地回家。
小题3:一百多年前拍摄的老照片,在文中出现多次,作者为什么要多次提到它?(4分)
小题4:哲人说过,故乡之美不尽在山水,而尤在于人情,本文中写到了几处人情之美,请一一列举,并选择其中之一展开具体分析。(6分)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古气候研究敲响气候变暖警钟
过去5亿年里,地球高温期一般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时期相吻合,反之亦然。目前,科学家正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以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时地球气候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而不仅仅依靠计算机模型的预测。
研究地球历史上的气候变迁可利用各种各样的线索。岩石可以揭示它们形成时期的环境信息,如许多岩石只能在有液态水的地方才会形成。测量南极冰盖中微气泡里的二氧化碳含量,能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但可回溯的时间并不长。要了解更久远时期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必须用间接方法,如建立模型来研究各种长期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的因素。这些模型能显示数千万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平均含量的变化,但是无法提供短期波动的信息。测量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密度,也可以了解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另外,还可以测量浅海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因为这个比例和这些贝类生长时的海洋酸度有关,而海洋酸度又与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相关联。
研究过去的气候变化能够更好地了解地球的气候敏感性。气候敏感性,是指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时的辐射强迫所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变化。根据相关研究,如果其他条件保持不变,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增加一倍,地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摄氏度。但是,当地球气候变暖时,很多因素都会跟着一起变化。倒如,气候变暖使大气中包含更多水蒸气,而水蒸气是一种强力的大气保温气体;气候变暖还会减少积雪和缩小海洋的覆盖范围,这将导致被反射回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导致气温进一步升高。
联合国有关机构最近预测:在考虑了这些反馈效应之后。计算机模型得出的气候敏感性在2~4.5摄氏度之间,最佳估计值为3撮氏度。其实,计算机模型只考虑了对变暖效应的快速反馈,而那些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才会显现的反馈,例如陆地冰原范围的变化则被忽略了。因此,真正的气候敏感性可能比计算机模型预测的更高。
由于现有的气候模型无法考虑长期反馈的影响,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唯一的途径是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为了使结果更准确,科学家研究了和现在相似的上新世早期(约450万年前),当时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为400ppm(1ppm=百万分之一),仅比现在高一点,但当时的地球平均气温却比现在高3摄氏度,海平面比现在高25米。而永久冰盖面积也比现在小。对上新世的研究发现,当时的气候敏感性为二氧化碳浓度每增加一倍,平均气温升高4.5摄氏度。
如果现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那么可以预见,短期内地球平均气温会升高3摄氏度左右,而且在接下去的几百年里,气温还将持续攀升,被全球气候变暖困扰的人类将面临更大的危机。
小题1:下列关于“气候敏感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一倍的条件下,气候敏感性越高表明地球平均气温上升幅度越大。
B.要获得更确切的气候敏感性,目前只能够研究过去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对气候的影响。
C.联合国有关机构用计算机模型预测气候敏感性时,充分考虑了随着气候变暖而变化的各种因素。
D.不同时期气候敏感性不完全相同,研究上新世早期气候敏感性对认识今天气候变暖颇有价值。
小题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在地球过去的气候变化中,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必然伴随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反过来,全球平均气温降低则意味着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降低。
B.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会造成地球积雪的减少和海冰覆盖范围的缩小,这样将使得来自太空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会导致地球平均气温进一步升高。
C.植物叶片气孔的疏密程度与其生长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相关,根据植物叶片化石的气孔疏密程度,可分析这种植物生长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对上新世早期的研究发现: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即使幅度不大的上升也会造成平均气温升高,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从而使永久冰盖面积缩小。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地球上有一些岩石是能够在没有液态水的地方形成的。
B.分析南极冰盖微气泡里面的气体能够间接了解数千万年以来的大气成分。
C.测量贝类化石中硼、钙的比例有助于了解特定年代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
D.变暖效应的长期反馈使地球气温上升可以持续数百年。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打鱼的
汪曾祺
女人很少打鱼。
打鱼的有几种。
一种用两只三桅大船,乘着大西北风,张了满帆,在大湖的激浪中并排前进,船行如飞,两船之间挂了极大的拖网,一网上来,能打上千斤鱼。而且都是大鱼。一条大铜头鱼(这种鱼头部尖锐,颜色如新擦的黄铜,肉细味美,有的地方叫做黄段),一条大青鱼,往往长达七八尺。较小的,也都在五斤以上。起网的时候,如果觉得分量太沉,会把鱼放掉一些,否则有把船拽翻了的危险。这种豪迈壮观的打鱼,只能在严寒的冬天进行,一年只能打几次。鱼船的船主都是些小财主,虽然他们也随船下湖,驾船拉网,勇敢麻利处不比雇来的水性极好的伙计差到哪里去。
一种是放鱼鹰的。鱼鹰分清水、浑水两种。浑水鹰比清水鹰值钱得多。浑水鹰能在浑水里睁眼,清水鹰不能。湍急的浑水里才有大鱼,名贵的鱼。清水里只有普通的鱼,不肥大,味道也差。站在高高的运河堤上,看人放鹰捉鱼,真是一件快事。一般是两个人,一个撑船,一个管鹰。一船鱼鹰,多的可到二十只。这些鱼鹰歇在木架上,一个一个都好像很兴奋,不停地鼓嗉子,扇翅膀,有点迫不及待的样子。管鹰的把篙子一摆,二十只鱼鹰扑通扑通一齐钻进水里,不大一会,接二连三的上来了。嘴里都叼着一条一尺多长的鳜鱼,鱼尾不停地搏动。没有一只落空。有时两只鱼鹰合抬着一条大鱼。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
一种是扳罾的。
一种是撒网的。……
还有一种打鱼的:两个人,都穿了牛皮缝制的连鞋子。裤子带上衣的罩衣,颜色白黄白黄的,站在齐腰的水里。一个张着一面八尺来宽的兜网;另一个按着一个下宽上窄的梯形的竹架,从一个距离之外,对面走来,一边一步一步地走,一边把竹架在水底一戳一戳地戳着,把鱼赶进网里。这样的打鱼的,只有在静止的浅水里,或者在虽然流动但水不深,流不急的河里,如护城河这样的地方,才能见到。这种打鱼的,每天打不了多少,而且没有很大的,很好的鱼。大都是不到半斤的鲤鱼拐子、鲫瓜子、鲶鱼。连不到二寸的“罗汉狗子”,薄得无肉的“猫杀子”,他们也都要。他们时常会打到乌龟。
在小学校后面的苇塘里,臭水河,常常可以看到两个这样的打鱼的。一男一女。他们是两口子。男的张网,女的赶鱼。奇怪的是,他们打了一天的鱼,却听不到他们说一句话。他们的脸上既看不出高兴,也看不出失望、忧愁,总是那样平平淡淡的,平淡得近于木然。除了举网时听到(欸)的一声,和梯形的竹架间或搅动出一点水声,听不到一点声音。就是举网和搅水的声音,也很轻。
有几天不看见这两个穿着黄白黄白的牛皮罩衣的打鱼的了。又过了几天,他们又来了。按着梯形竹架赶鱼的换了一个人,一个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辫根缠了白头绳。一看就知道,是打鱼人的女儿,她妈死了,得的是伤寒。她来顶替妈的职务了。她穿着妈穿过的皮罩衣,太大了,腰里窝着一块,更加显得臃肿。她也像妈一样,按着梯形竹架,一戳一戳地戳着,一步一步地往前走。
她一定觉得:这身湿了水的牛皮罩衣很重,秋天的水已经很凉,父亲的话越来越少了。
(汪曾祺散文《故乡人》之一)
小题1:开头一句话“女人很少打鱼”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请具体说明。(4分)
小题2:“喝!这条大鳜鱼!烧出来以后,哪里去找这样大的鱼盘来盛它呢?”一句意蕴丰厚,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小题3:打鱼的种类在顺序及详略的安排上有什么讲究?(4分)
小题4:《打鱼的》中作者主要介绍的是打鱼人一家的艰辛,但却用了不少笔墨介绍其他几种打鱼方式,为什么?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6分)



4、阅读题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佑我,钟虐先朝。一旅才兴,便成齑粉。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斤斤延此二年之命,菽水之养无一日焉。致慈君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淳今日又溘然先从九京,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呜呼!双慈在堂,下有妹女,门祚衰薄,终鲜兄弟。淳一死不足惜,哀哀八口,何以为生?虽然,已矣。淳之身,父之所遗;淳之身,君之所用。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但慈君推乾就湿,教礼习诗,十五年如一日;嫡母慈惠,千古所难。大恩未酬,令人痛绝。慈君托之义融女兄,生母托之昭南女弟。??
淳死之后,新妇遗腹得雄,便以为家门之幸;如其不然,万勿置后。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节义文章,如我父子者几人哉?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呜呼!大造茫茫,总归无后,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若有妄言立后者,淳且与先文忠在冥冥诛殛顽嚚,决不肯舍!??
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双慈善保玉体,无以淳为念。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勿悲勿悲!相托之言,慎勿相负。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寒食盂兰,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不至作若敖之鬼,则吾愿毕矣。新妇结缡二年,贤孝素著,武功甥好为我善待之。亦武功渭阳情也。语无伦次,将死言善。痛哉痛哉!
人生孰无死?贵得死所耳。父得为忠臣,子得为孝子,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大道本无生,视身若敝屣。但为气所激,缘悟天人理。恶梦十七年,报仇在来世。神游天地间,可以无愧矣。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痛自严君见背见背:离开我。这里指去世。
B.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自分:自己料想。
C.会稽大望,至今而零极矣大望:非常庆幸。
D.乱且未有定期定期:平定的时候。
11.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夏完淳“贵得死所”得一组是()
①去年之举,淳已自分必死,谁知不死,死于今日也
②为父为君,死亦何负于双慈?
③有一日中兴再造,则庙食千秋,岂止麦饭豚蹄,不为馁鬼而已哉?
④兵戈天地,淳死后,乱且未有定期
⑤含笑归太虚,了我分内事
A.①②⑤? B. ①③④ C.②③⑤D.②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完淳牢记双慈的养育之恩,而自己勤于国事,没有一天供养双慈,还不得不把双慈托养于人,他对双慈“大恩未酬”的负疚之情溢于言表。
B.夏完淳认为自己死不足惜,只是杀父之仇未报,不孝之罪通天,家运又日渐衰败,偌大的家庭将如何支撑下去,所以此时他在“报国”和“报母”的抉择上陷入了两难境地
C.夏完淳已经立下了破家报国的壮志,即使断绝后嗣也在所不惜。所以他交代这一事时口气相当的严厉,若有人妄立后嗣,他与父亲在冥冥中决不饶恕。
D.夏完淳不仅是血性的真豪杰,也是多情的好男儿。他恳请双慈保重玉体,他指望寒食节和梦兰时节的一杯清酒一盏寒灯,他牵挂结缡二年贤孝素著的妻子,他集豪情和柔情于一身。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3分)
(2)立一不肖后如西铭先生,为人所诟笑,何如不立之为愈耶!(4分)
(3)武功甥将来大器,家事尽以委之(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真正的逍遥   我始终觉得庄子是孤独的,是一个寂寞的游吟诗人,他笔下的那些生物也是孤独的。
  无敌最是寂寞,亦最痛苦。试想一下,在遥远的北海之湾,有条叫鲲的大鱼,鲲体形之大,足足有几千里,恐怕寰宇之内都难以找到匹敌的对手。然而,在那个漆黑而深邃的洞里,鲲却是不快乐的,面对黑暗,它的心早就被挖空了。于是,为寻找更好的风景,它化身为鹏。鲲的骤变,无论是因为被迫还是自省,都是伟大的,而这只不过是它的第一次解脱。接着,鹏飞往南海,激起千层浪。这便是第二次解脱了。
  鹏在高空飞行,乘风借云,俯视苍天之下的芸芸众生,没人听到它笑,没人看到它哭,它在沉默中越飞越高,离我们越来越远。你有没有试过一个人的旅行?整个过程中表演是你,观众是你,你唯一的敌人也是你
  鹏的这个寂寞旅程是复杂的,在庄子笔下更是充满了隐喻,鹏所要面对的水汽、阻力、云层无疑暗示着世间的复杂纷扰,人际关系、等级观念、繁文缛节等等。有心人只要稍微斟酌一下鲲的所有变化以及鹏的前进步骤,就不难发现其中包括了几个过程,而每个过程都蕴涵了丰富而深厚的道理。
  在鲲变为鹏之前,它需要耐心等待。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孤独的鲲在忍耐中煎熬着,一直到六月,时值盛夏,此刻天地都晴朗了,热气环旋,大鱼把头探出了水面,它要启动了。接着,鲲感觉到了扑面而来的风,只需等风稍微大一点,它就能乘风飞翔了。
  顺着风势,鲲一次又一次跃出水面。鲲很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它不是鲤鱼跳龙门,乍起便落,一条鱼要想飞,并且要飞得更远、更持久,就必须先要飞得高一点,再高一点,而要想上升,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风。鲲是冷静的,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它没有自乱阵脚。风来了,绝不能见风就上,要进行精确的判断分析。鲲测试了很多次,终于找到最理想的大风了,于是它拼命一搏,双鳍一展,宽大的翅膀就出现了,鲲终于成为了鹏。
  虽然鲲变身成功,但此时它的羽翼还不够强壮,还需要一步一步熟悉飞行。慢慢地,它发现自己在飞的过程中长大了,羽毛丰满了,身体也有力量了,于是它一个侧身,飞到了风之上,驾驭着天地之气,试图控制风。从这一点看,鹏是聪明的。虽然一开始是风解放了鲲,让这只死守在深海里的巨兽飞起,但鹏不可能永远被风牵着鼻子走,所以它跃到了风之上。当它发现自己离南海越来越近,身后风景渐行渐远,再也无法回头时,它也自由了。
  于是,进行到最后一个过程,鹏丢弃了风,不再依恋外物,而只凭自己,它甚至听不到风声了。这也正是最成功的飞行、独自的飞行。
  看过《逍遥游》,我们发现,任何一个有上进心的人都会孤独。因为自身孤独,所以奋发突破现状;因为突破过程荆棘满地,伤痕累累,所以更加孤独悲凉。这看起来似乎是个恶性循环,而在庄子辽阔的思维里,孤独的过程却成了脱胎换骨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人能拒绝孤独。
  我们在人生旅途中难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事业会有遇到瓶颈的时候,此刻成与败就只看你自己的抉择了。当身边没有一个能真正帮得上忙的朋友的时候,你会孤独吗?此时的你一定要明白,孤独并不可耻,只有耐得住寂寞,苦心修炼,不时突破自己,才有可能成功;当你重新找到方向,突破了事业的瓶颈,那么你就拥有幸福,不再孤独了。如果不能改变环境,就试着改变一下自己。好事或坏事,换个角度,如同乾坤相互转换,就会大不一样。或喜或悲,是福是祸,全看你自己了。
  想想看,一旦你突破成功,到那个时候,宇宙中的大气、风、火、泥土、水、生灵都成为你身体的一部分,呼之即来,挥之即去,人际关系、等级制度、繁文缛节都已经不是阻碍了。鹏拍打翅膀,一般人看来它只是在利用风,其实换个角度来看它也是在“养风”,培育更强的风。这是很多人读《逍遥游》时忽略了的地方。逍遥,除了自己的进步,还包括了对环境的尽可能利用,就像鹏弃风之前首先要利用风一样。
  与鹏相比,我们对未来的定位可以稍微低一点、更实际一点;每天进步一小点,只要坚持下去,绝对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没有人能怀疑你的实力。别忘了,在我们坚强的小宇宙里,住着惊艳的凤凰,她在孤独的烈火中骤然泯灭,却又迅速逍遥重生
1.在作者看来,鹏“孤独”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整个过程中表演是你,观众是你,你唯一的敌人也是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我们坚强的小宇宙里,住着惊艳的凤凰,她在孤独的烈火中骤然泯灭,却又迅速逍遥重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观全文,本文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原文,谈谈你对“真正的逍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