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三)
2017-01-15 19:43:0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语言运用题  【题文】《水浒传》中写“武松打虎”之前,有这么一段话:
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我们从现代商品经济的观点来看,“三碗不过冈”是一句绝妙的广告词。请你展开想象,写出酒店主人的两点用心。(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语言运用题  【题文】请以“我为        鸣不平”为开头,选取高中阶段语文教材中学过的一个文学形象进行反向分析,字数字60字以内。(6分)
我为        鸣不平,                                                             
                                                                                     



3、阅读题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问题。(10分)
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6分)
庄荀皆文士而有学者,其《说剑》《成相》《赋篇》,与屈骚何异。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也,故思苦而词艰。善为文者,因事以出奇。江 河 之 行 顺 下 而 已 至 其 触 山 赴 谷 风 博 物 激 然 后 尽 天 下 之 变 子 云 唯 奇 故 不 能 奇 也。?
(陈师道《后山诗话》)
小题2:文中提到的“庄荀”指谁?写出他们的姓名。(2分)
小题3:本文认为“扬子云之文好奇,而卒不能奇”的原因是什么。(2分)



4、单选题  下列字词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cellspacing="0" width="650">A.寂(cén) 切(xiāo) 拮(jù) 模两可(léng) B.辱(diàn) 投(bēn) 下(chéng) 不落言(quán) C.拱(quàn)迤(lǐ) 邻(pí) 气喘吁(xū) D.置(chǔ)黑(qī) 讥(qiào) 天理然(zhāo)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舞蹈《蝶恋花》靓丽的造型、惊艳的舞姿、梦幻的特效以及破茧而出的蝴蝶,给观众似梦似真的感觉,让人目不暇接。
B.巴金晚年写作了在中国当代产生巨大影响的《随想录》,文章虽平铺直叙,但能直面“文革”带来的灾难,展现了一个知识分子敢于履行历史责任的胸怀。
C.要解决这样重大的民生问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从根本上寻找一个权宜之计,才能真正为百姓办实事。
D.这件事不能光让班长一个人忙,大家必须一起推波助澜,才能把事情做好。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正确使用熟..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