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5 19:45:2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填空题  请将下面的几句话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使前后衔接最恰当 
  “寻根文学”是80年代一个引人瞩目的文学事件,如今已经赢得了文学史的承认和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开始对民族文化的渊源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
②“文学之‘根’应深植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土壤里”
③如同文学史上的诸多命名,这个通俗名称的形成带有几分偶然
④韩少功的主张得到了广泛的响应
⑤韩少功的一篇短文《文学的“根”》是这个名称产生的最初缘由
⑥他们一致认为,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不可能赢得领衔主演的机会
⑦一批作家——例如阿城、贾平凹、李杭育、郑万隆、王安忆等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③⑤②④⑦①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梁朝伟在电影《色戒》中的表演真可谓出类拔萃,人们透过他那瞬间的眼神可以穿越时空,窥看人物内心深处存留的关于人性的复杂纷扰的记忆。
B.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能相濡以沫地生活在一起,不正是因为对对方的那一份理解与认同吗?
C.既想为布什集团辩解,又想保住自己的公众形象,赖斯左右为难,她的作证发言真如骨鲠在喉。
D.分析人士认为,持续恶化的伊拉克安全局势和驻军的高昂成本逼走了许多铁杆盟友,驻伊联军阵营已经开始墙倒众人推。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相濡以沫强调同处困境;骨鲠在喉指心里有话没说出来,非常难受;墙倒众人推比喻形势危急时众人随之加以陷害,应用“分崩离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吾属今为之虏矣!

A.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C.夫晋,何厌之有?
D.虽董之以严刑,震之以威怒


参考答案: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题文】自选角度,为下面的赋文写一篇200字左右的鉴赏。要求观点鲜明,语言连贯。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答: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参考答案:【答案】这段文字修辞上很有特点。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如“明


本题解析:【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题文】有这样一个益智题目:珠宝店一块钻石被窃,据侦察,作案的是甲、乙、丙、丁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的口供如下:
甲:钻石不是我偷的,我那天在外地。
乙:钻石是丁偷的,那天,他去过珠宝店
丙:乙偷的,我看见他到黑市去卖过钻石。
丁:乙与我有私仇,他有意陷害我。
现在,我们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讲真话,那么罪犯是谁?请说出你的答案及推理过程。(4分)
                                              


参考答案:【答案】在回答询问中,乙与丁的口供相矛盾,其中必有一个真,一


本题解析:【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考点,能力层次为E,侧重“表达应用”能力的考查。解答这类题,注意理清各句之间内在逻辑关系。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常见题型》..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