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文学类文本阅读》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七)
2017-01-15 19:46:2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如果灾难要来,谁能拯救?
烟台、威海遭逢百年不遇的大雪;壶口瀑布被冰封;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遭受寒流袭击,造成大量居民死亡……
面对极端气候新闻的不断出现,专家一次次地发出警告:这可能是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或许,近年来全球气候反常、去年年底至今很多地区遭遇严寒,或许是多年后某场灾劫可能降临的前兆。
全球持续变暖是否决定了人类的存亡?
这些微小的气温变化最终是否决定人类存亡的命运,尚是一个无法预知的谜。而现在摆在人类面前的是,地震、台风、海啸、水灾等自然灾害接踵而来,广泛的干旱、作物歉收、水资源短缺、疾病增加、海平面上升、森林毁灭等生态灾难愈演愈烈。同时,南印度洋的珊瑚礁、澳大利亚的高地森林、南非的台地高原、北冰洋和中欧的山脉的生态系统出现破坏趋势,灭绝物种的数量正在急剧上升。
全球的生态系统如此脆弱,两极的冰雪则显得尤其重要。科学家称,哪怕仅仅格陵兰岛的冰冠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就会上升7米,孟加拉国、美国的佛罗里达州、菲律宾和荷兰等地的大面积陆地会被淹没,数亿人的生存会受到威胁。
让人难以捉摸的全球变暖与灾难降临的关系。
全球气温为什么会持续升高、气温升高又是如何影响全球生态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
但是科学家们现在并不知道这种“变冷”能在多大程度上与大气的“变暖”相中和,他们正在试图研究这条“热能传送带”发生停滞的可能性。一些研究认为,温盐环流停滞是有可能的,但可能性不大,这取决于大气变暖的程度和速度。不过有确凿证据表明,全球温盐环流正不断减弱。如果全球持续变暖,未来100年内很有可能出现“后天”。
《京都议定书》生效一周年,人类是否能共同抵挡灾难
在可能降临的灾难面前,人类不能“无为”,也并非“无为”。各国领导人对全球变暖已经予以相当警惕。如在去年初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约700名世界经济界领导人通过投票,在四十几项世界级议程中选出六项优先议题,气候变化位居第三。
(《环境》杂志2006年第3期)
小题1:下列对“热能传送带”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热能传送带”就是指通过温盐环流降低温度。
B.“热能传送带”有可能发生停滞,但可能性不大。
C.“热能传送带”发生停滞的可能性取决于大气的温度和速度。
D.有确凿证据表明,全球温盐环流正不断减弱。
小题2:下列不属于“全球变暖与灾难降临的关系”问题的一项是(??)
A.全球持续变暖是否决定了人类的存亡?
B.全球气温为什么会持续升高?
C.气温升高是如何影响全球生态?
D.在可能降临的灾难面前,人类该怎么办?
小题3: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现在摆在人类面前的自然灾害,诸如地震、台风、海平面上升、海啸、水灾、森林毁灭等接踵而至。
B.一些研究认为,温盐环流停滞是有可能的,这种可能主要取决于大气变暖的程度和速度。
C.如果两极冰山的冰冠全部融化,全球的海平面就会上升7米。
D.近年来全球气候反常、去年年底至今很多地区遭遇严寒,是多年后某场灾劫降临的前兆。



2、阅读题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是一个悲剧人物,一是她的聪明才智在封建社会不能施展,二是她虽然取得了“宝二奶奶”的地位,但宝玉始终恨她抢夺了黛玉的位置,并最终出走。
B.觉新与表妹梅芬相爱,但他屈从父命,与不相识不了解的少女瑞珏结婚。觉新看到梅的不幸,痛苦地自责,表达了自己的悔恨,但是他没有任何反抗的勇气。
C.《欧也妮?葛朗台》把心理分析、风俗描绘、细节刻画、哲学议论融为一体,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
D.《药》是以1911年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为背景,经过艺术加工和典型创造而成的。小说描写了革命者流血牺牲而不被理解,发人深省地剖析了革命不成功的历史原因。
E.当周朴园知道站在眼前的正是30多年前被自己赶出家门的侍萍时,立刻意识到鲁侍萍的出现将威胁到他的名誉、地位、家庭,所以立即感到惊愕、惶恐。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面问题。
  ①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一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像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1.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和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做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冒,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呀!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定的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内疚。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斯瓦米纳森爽朗地一笑,便竹筒倒豆子般地把那件往事兜底揭穿了。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块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会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仅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短见浅识。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世界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给他送来杂交水稻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国外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2.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说袁隆平送出去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短见浅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袁隆平和斯瓦米纳森是同行,可他们一见面就为尊严“打了一仗”,最终又成为朋友,而且认为彼此的友谊“将会更加长久”。请就你对“同行”“尊严”“友谊”三个,方面的理解,任选一个方面,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乞丐与富翁的传说
陶纯   乞丐在城里的繁华地带乞讨了一年多之后,终于发现了一个理想的乞讨场所。这场所远离市中心,在城东云龙山下的一条马路边。沿马路的走向往上看,是依山而建的一座座小洋楼,小洋楼掩映在红花绿树丛中,像一个世外桃源。
  乞丐的年龄并不大,但为了顺利讨到钱,他不得不将自己打扮得老相一些。他还寻思,自己的模样不能太窝囊,太窝囊的话,人们见了你就像见到苍蝇那样恶心地走开,根本没有好心情丢给你钱。
  每天都有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的富人从乞丐面前走过,走向不远处的那些小洋楼。乞丐翻来覆去说着乞讨的话,当然大多数富人都对他置之不理,扬长而去,偶尔有个把人在他面前停顿一下,丢给他一张票子。乞丐不由心花怒放,因为这一张票子顶得上他在别处乞讨三天还不止。
  有一个矮矮胖胖、留着两撇小胡子的富翁刚搬到这里来,乞丐觉得这人面善,再遇上他时,乞讨起来就格外用心用情。乞丐几乎声泪俱下地说,先生,行行好吧,俺爹是个瞎子,俺娘瘫痪在床,俺老婆给人贩子拐跑了,俺女儿又得了白血病,没钱治病,眼看就要咽气了……富翁看了乞丐一眼,嘴角动了动,摆摆手止住他,从兜里摸出一张百元大票,扔在他面前的一块肮脏的白布上。乞丐赶忙作揖跪拜,连说,恩人,恩人,俺一辈子记着您……等他抬起头来时,看到大恩人已经走远了。
  两天后,那位留小胡子的富翁再次从乞丐身边走过,乞丐先作揖磕头,说先生行行好吧,俺想送女儿去医院,但俺交不起住院费……富翁这回连眼皮都没抬,像甩手丢一只烟头那样,扔下一张百元大票后快步远去。留小胡子的富翁买了辆油光瓦亮的小卧车。从那以后,每逢富翁坐车路过,乞丐都冲着那辆小卧车行.大礼。如果富翁步行而来,乞丐就张口乞讨。令乞丐喜不自胜的是,自己差不多每次都有收获,很少有落空的时候。他想,这个富人可真是天底下最好的,这个天底下最好的富人居然让自己碰上了,老天爷有眼啊!
  这天黄昏,富翁又款款出现了。乞丐酝酿好感情,待富翁走到五米远的地方时,先作揖跪拜,然后噙着泪说,先生,托您的福,俺女儿住进了医院,但住院费眼看又花光了……富翁大概刚赚了一笔,脸上挂着笑,看上去心情极好。心情极好的富翁这回没有马上走开,甩过一张百元大票后,他蹲下来,说,每次见了我你都编假话,有那个必要吗?
  见老底被揭穿,乞丐很不自在地笑笑,血涌上了脸,好在他脸黑,看不出来。富翁又说,十年前,我就是你现在这个样子。
  可是,您现在大发了。乞丐啧啧道。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我已经给过你两千元钱。十年前,我就是靠两千元钱起家的,主要倒腾海产品。如今,全市的海货基本上都被我垄断了。记住,以后不要再朝我要钱了。富翁说完后,腆着小肚子款款而去。
  乞丐望着富翁远去的背影,淡淡一笑。一个计划随之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
  乞丐一连十天没在这条幽静的马路上出现。
  十天后,乞丐却又来到了这里,他的样子更加落魄,恨不得马上就见到那个留小胡子的富翁。等到天黑,富翁才露面。乞丐顾不得礼节,大声说,先生,我也按您的办法,进了一批海货,但没卖出去,全臭了……
  富翁说,是吗?
  乞丐痛哭流涕道,两千多块钱啊,全砸进去了……
  富翁说,我没让你也去倒腾海货呀。
  可是,您靠这个发了,我却完蛋了。乞丐哭得更加伤心。
  富翁一点都不为之所动,说,瞧瞧吧,这就是富翁与乞丐的区别。自此以后,留小胡子的富翁真的没再给过乞丐一分钱。乞丐枯坐在这条美丽的马路上,经常一连数天毫无所获。又过了一段时间,乞丐实在熬不下去了,只好重新回到市区的繁华地带乞讨。他对同伴们说,咱挣不了大钱,就安心在这里一点一点地讨要吧。(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富翁看了乞丐一眼,嘴角动了动,摆摆手止住他”,富翁“摆摆手止住他”的原因是他认为乞丐在编造谎言,他已经全都知道了,没有必要再编下去了。
B.“留小胡子的富翁”最后没有再给乞丐一分钱,是因为他认为乞丐已经失去了改变自己生活的动力,没有必要再施舍。
C.小说善于通过肖像描写展现人物性格,如“很不自在地笑笑,血涌上了脸”,就写出了乞丐认识到自己以乞讨为生的可耻。
D.小说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乞丐与富翁之间的故事,乞丐原想像富翁一样做水产生意发家,没想到却失败了,从此一蹶不振。
E.小说情节简单却深含哲理,它告诉人们,要想改变自己的命运,必须不屈服于命运,顽强进取,依靠自己。
(2)文中“留小胡子的富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说“一个计划随之在他的脑子里形成了”,“一个计划”指什么?请根据文中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的富翁说“这就是富翁与乞丐的区别”,请结合上下文探究富翁与乞丐有什么区别,并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