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5 19:47:03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常用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纵向扫瞄忸怩作态罪孽深重
B.一


参考答案: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我们谨向那些积极参与的科学家和两院院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亲切的慰问。
B.前段时间,部分网民对部分省市GDP数字的真实性提出质疑,引发了人们对部分官员盲目追求GDP数字现象的思考。
C.“蚁族”,是对“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特别称谓,这个词可能会像“知青”、“下岗工人”、“农民工”一样成为理解中国社会变迁的词语之一。
D.《时代》评价称,中国在世界主要经济体系中继续保持最快的发展速度,并带领世界走向经济复苏,这些功劳首先要归功于中国千千万万勤劳坚韧的普通工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唐代传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成熟。著名传奇有蒋防的《霍小玉传》、李朝威的《莺莺传》、元稹的《柳毅传》、白行简的《李娃传》等。
B.杂剧在元代文学中有突出的地位,代表作有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孔尚任的《桃花扇》等。
C.把长篇小说分成若干章节,每章叫“一回”,用这种形式写成的小说叫章回体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
D.元、明、清三代小说创作有了新的发展,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如王实甫的《西厢记》、吴承恩的《西游记》、曹雪芹的《红楼梦》、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李朝威的《柳毅传》、元稹的《莺莺传》;B.孔尚任的《桃花扇》是明清的传奇;D.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 ] A.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上,是不合适的。?(比喻?对比?拟人)
B.(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排比?对比?比喻)
C.南国之秋,当然是也有它的特异的地方的,譬如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等等,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对偶?比喻)
D.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排比?对比)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号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 1.本着这个精神,无论阅读和写作,就会养成欣赏和创作都_______的好习惯。
2.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______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3.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________到近代。
A.必需 传颂 保留
B.必须 传诵 保存
C.必须 传颂 保存
D.必需 传诵 保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