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宝玉从宁府回来,至黛玉处,劝黛玉不要作践了身子,急而生悲,滚下泪来,黛玉也无言对泣。宝玉发现“五美吟”诗要看,黛玉不给看,史湘云恰在这时来了,史湘云赞黛玉的“五美吟”命意新奇,别开生面。(《红楼梦》)
B.《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如:做人要正直磊落。做人要重视“仁德”。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
C.大卫当童工时的房东密考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揭露了希普陷害威克菲尔并导致贝西小姐破产的种种阴谋。贝西小姐为了感谢他,送他一笔资金,使他在澳大利亚发财致富。(《大卫·科波菲尔》)
D.建安二十年三月,曹操见刘备已取得益州,而汉中是益州门户,“若无汉中,则无蜀矣”,刘备必然要攻取汉中。于是曹操抢先一步,率十万大军亲征汉中张鲁。七月,曹操大军进至阳平关。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逃往巴中。曹操进军南郑,尽得张鲁府库珍宝。十一月,张鲁出降曹操,汉中遂为曹操所有。(《三国演义》)
2、其他题 名句默写。 (每小题1分,共13分)
小题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小题2:但以刘日薄西山,?????????????,人命危浅???????????????。
小题3:?????????????????,死当结草。
小题4:三五之夜,明月半墙,?????????????,风移影动,?????????????。
小题5:碧云天,?????????????,西风紧,?????????????。?????????????????总是离人泪。
小题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夕阳古道无人语,?????????????????。
小题7:四围山色中,?????????????,???????????????????,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的起?
小题8:人固有一死,?????????????,?????????????。
小题9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乃赋《离骚》。
小题10:《诗》三百篇,???????????????????????????????。
小题11: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
小题12:举世皆浊我独清,???????????????????,是以见放。
小题13:安能以身之察察,??????????????????????????????
3、阅读题 续写诗句
①无边落木萧萧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押赴西伯利亚的犯人起程了。那正是天气炎热的七月,街上差不多一片荒凉,少数几个过路人在路边阴影里走着。有的犯人经不起烈日照晒,当场中暑倒毙了。聂赫留朵夫一路为犯人恶劣的处境四处奔波说情,他几乎成了犯人的袒护者。(《复活》)
B.住在圣母院里,爱斯梅拉达重新恢复了希望。一天早晨,她走到屋顶边上,从圆形圣约翰教堂的尖顶上方俯视广场。她看到了她朝思暮想的弗比斯正勒马驰过广场。于是她请求卡西莫多去找弗比斯,可是弗比斯用大马靴踹了卡西莫多一脚,策马远去。(《巴黎圣母院》)
C.吴荪甫是一个野心勃勃的资本家。事业上,他曾略施小技,就挤垮了朱吟秋的丝厂,又组建了“益^91考试网司”,一口气吞并了8个日用品制造厂。在家里,他和妻子虽貌合神离,感情不好,但他与赵伯韬生活淫荡腐朽不同,始终专注于他的事业。(《子夜》)
D.觉民对琴低声说:“琴妹,我们学堂明年暑假要招收女生。”听到这消息,琴十分高兴,说到时候要第一个去报名。回家后,她找母亲商量,母亲的态度虽然让她很失望,但当她读了易卜生的《娜拉》后,又充满了希望,并写信给许倩如,表明白己的决心。(《家》)
E.大个子拿侬长相难看,头脑简单,内心纯朴。她在葛朗台家里起早贪黑,什么都干,像一条忠心耿耿的狗那样保护主人的财产。有时葛朗台也会怜悯地瞧着她说:“可怜的拿侬!”但在拿侬看来,主人的这种怜悯也是拿侬的全部幸福。(《欧也妮·葛朗台》)
5、其他题 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拿来主义》选自《_____________》(《鲁迅全集》第六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_________国哲学家艾·弗罗姆的作品。
(2)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___。(朱熹《观书有感》)
(3)纸上得来终觉浅,___________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