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19:59:3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近日网上流传着香港的一份要求填上“草菅人命”形容警方才能得分的中文科测验卷。该试卷一旦流传,就引发了各方的议论,各种言论甚嚣尘上。在一般人眼中,这份试题的引导性是不言而喻的,资深中文科教师张月卿就直言,该试卷有很强的既定立场,而且立场失之偏激。但也有教师反问:“假如试卷是要求学生赞扬警方、贬低示威者,大家又会否同意呢?”“占中”引发的问题仍在持续发酵。

A.一旦
B.甚嚣尘上
C.不言而喻
D.偏激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题一定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分析可知: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符合语境。A“一旦”:指不确定的时间,表示有一天。可用于已然,表示“忽然有一天”;也可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两种情况,都不符合语境。此处应用“一经”:表示只要经过某个步骤或者某种行为(下文说明就能产生相应的结果)。B“甚嚣尘上”:形容对传闻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下面是苏雪林对沈从文作品的评价,请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5分)
他的作品却不是毫无理想的。不过他这理想好像还没有成为系统,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己鼓吹,所以有许多读者不大觉得,我现在不妨冒昧地替他拈了出来。这理想是什么?我看就是想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去使他兴奋起来,年青起来,好在廿世纪舞台上与别个民族争生存权利。


参考答案:沈从文作品有着零散(或不成系统)、隐晦(或含蓄)、希望借文字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词语段主要谈沈从文作品的文学理想。抓住语段中关键词语“不是毫无理想”就是有理想的意思;“没有成为系统”说明零散;“又没有明目张胆替自己鼓吹”说明沈老的作品隐晦或含蓄;其次扣住“理想”和“借文字的力量,把野蛮人的血液注入到老态龙钟颓废腐败的中华民族身体里”,然后把这些信息综合概括成一句不超过40字的话。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中国战略环境险恶,胡锦涛访美为两国最高层进行协商以避免摩擦提供了机会,确实达到了避免中美关系继续恶化的效果。
B.针对目前的家庭中老人和子女之间越来越多财产纠纷的现象,吉林省准备专门立法,规定老人有权拒绝子女经济资助的要求。
C.维基解密爆料的内容大多是具有嘲讽意味的、针对某国领导人的评头论足和各种来源不正因而可能构成不可预知伤害的东西。
D.科莫多巨蜥是最大的现存种类中的蜥蜴,它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动物尸体为食,需要每天出洞到几公里以外的地方觅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题文】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经过传统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的     ,我们的精神才有了华夏文化的印记。
②“土豪”炫富带来的负能量不可     ,它助推了“拜金主义”的蔓延,也加剧了人们的仇富心理。
③兵非善器,十多年前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已经证明,武力      就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A.熏陶忽视从来
B.熏染忽略从来
C.熏陶忽略向来
D.熏染忽视向来


参考答案:【答案】A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①“熏陶”指长期接触的人对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好的影响;“熏染”指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两者的感情色彩不同。②“忽视”多指有意的漠视,不注意,不重视;“忽略”多指无意的疏忽,没有注意到。③“向来”从来,一向,多用于肯定式结构;“从来”从过去到现在,多用于否定式结构。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选出下列各句中字形错误的一项:()
A.茕茕孑立引人入胜喋喋不休抱怨不迭
B.声誉雀起浅尝辄止忧心如焚振聋发聩
C.千锤百炼浅斟低唱气宇轩昂兼收并蓄
D.别出心裁兼收并蓄漠不关心面面相觑


参考答案:
B


本题解析:
声誉鹊起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