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名句名篇默写》试题强化练习(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20:03:1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此情可待成追忆,?????????????。(李商隐《锦瑟》)
(2)佩缤纷其繁饰兮,???????????????????。(屈原《离骚》)
(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4)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5)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6)???????????????,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参考答案:(1)只是当时已惘然?(2)芳菲菲其弥章?(3)夫庸知其年之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惘然”、“弥章”、“庸”、“寄托”、“繁阴”、“遮”等。


本题难度:一般



2、其他题  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固定短语,它承载着博大精神的中华传统文化信息。成语的来源很多,如“火中取栗”出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猴子与猫》,“巧言令色”出自《??????????》;成语的结构多样,从结构关系看“得陇望蜀”是?????关系。有的成语看上去似乎意思相同,其实差别很大。比如“举足轻重”“举重若轻”,前者形容????????????????????????,后者比喻????????????????????????????。(4分)


参考答案:《论语》 递进地位重要,一举一动可以左右局势。 担当重任或处


本题解析: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与积累。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题文】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即丁卯年三月十五日。“晦朔”分别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
B.《渔父》中渔父的歌运用了借代的手法,“沧浪之水”指社会状况,“水清”与“水浊”指世道的清明与黑暗,“濯我缨”“濯我足”的不同变化表现了渔父灵活的处世态度。
C.庄子憧憬的“无穷”,是其追求的“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这不是一个客观的时空存在,而是一个作者构想出来的虚幻世界,这是一个摆脱了外在世界的一切束缚,与天地真正浑然一体的精神世界。
D.《项脊轩志》一文作者围绕“百年老屋”的几度兴废,追忆昔日的读书生活和日常琐事,寄托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情怀念,抒发了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之情。


参考答案:【答案】C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在于,其中的“晦朔”应是分别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和第一天。C项错误在于,歌词运用的是比喻手法。D项错误在于,其中的“抒发了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之情”说法不对,应为“抒发了人亡物在、抑郁萧索的身世之感”。
考点:识记文学名著的主要内容、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层级为A。


本题难度:一般



4、语言运用题  ??????? 名著阅读学习小组在阅读《家》后,有位同学对书中人物这样评价:“鸣凤可颂,觉慧可悲,梅芬可怜,觉新可憎。”假设你也参加了讨论,你有怎样的评价?请你在“觉慧”和“觉新”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内容,以“我同意……”或“我不同意……”开头,谈谈你的看法。(不超过70 字)


参考答案:【答案示例】
【示例1 】我同意觉慧可悲的观点,他虽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语言运用题  【题文】《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有“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样的描写,以此推动情节发展、烘托气氛。请仿用这种手法写一个场景,不得少于200字。(15分)
答:                                                                          


参考答案:【答案】
范文参考:夕阳西下,天渐渐暗了下来,秋风一阵


本题解析:【解析】从写景上可看出时间变化。写作时,设置一个故事情节,用景来写时间,如描写风,描写日光等,只要选用形象的景来描写抽象的时间就行。故事有重点,不要太长。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名篇默写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