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孟业,字敬业,巨鹿安国人。家本寒微,少为州吏。性廉谨,同僚诸人,侵盗官绢,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魏彭城王元韶,拜定州刺史,除业典签。长史刘仁之谓业曰:“我处其外,君处其内,同心戮力,庶有济乎!”未几,仁之入为中书令,临路启韶云:“殿下左右可信任者唯有孟业,愿专任之。余人不可信也。”又与业别,执手曰:“今我出都,君便失援,恐君在后,不自保全。唯正与直,愿君自勉。”业唯有一马,瘦死。韶以业贫,令州府官人,同食马肉,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韶乃戏业曰:“卿邀名人也。”对曰:“业以细微,伏事节下,既不能裨益,宁可损败清风?”后齐高祖书与韶云:“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何不置之目前?”韶,高祖之婿也。仁之后为兖州,临别谓吏部崔暹曰:“贵州人士,唯有孟业,宜铨举之,他人不可信也。”崔暹问业曰:“君往在定州,有何政绩,使刘西兖如此钦叹?”答曰:“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天保初,清河王高岳拜司州牧,闻业名行,复召为法曹。业形貌短小,及谒见,岳心鄙其渺小,笑而不言。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寻迁东郡守,以宽惠著。其年,麦一茎五穗,其余三穗四穗共一茎,合郡咸以为政化所感。武平九年,业为太中大夫,加卫将军,寻以病卒。
——《北史·循吏传》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同心戮力,庶有济乎 济:成功
B、业固辞不敢 固:坚决
C、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细微:细致、谨慎
D、后寻业断决之处 寻:探究、发现
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以下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 业以细微,伏事节下 ③ 韶乃戏业曰
② 寻以病卒 ④ 后寻业断决之处,乃谓业曰
A、①与②中两个“以”相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也相同。
B、①与②中两个“以”相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不同。
C、①与②中两个“以”不同,③与④中两个“乃”相同。
D、①与②中两个“以”不同,③与④中两个“乃”也不同。
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孟业清廉的一组是:( )
①?分三十匹与之,拒而不受 ② 欲令厚偿,业固辞不敢
③ 典签姓孟者极能用心 ④ 禀性愚直,唯知自修,无他长也
⑤ 卿断决之明,可谓有过躯貌之用
A、①② B、③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
4、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孟业虽出身贫寒,但他性情清廉严谨,绝不贪图不义之财,他拒不接收同僚盗窃的官绢,因此被元韶任命为典签。
B、长史刘仁之非常信任孟业。后来,刘仁之被征召入朝为官,临行时,向定州刺史元韶推荐孟业,并勉励孟业要坚守自己的正直品行。
C、孟业的马死了,元韶让州府官员同吃马肉,以便付钱接济家贫的孟业。孟业坚决不肯接受,因此受到了齐高祖的重视,齐高祖想把孟业召到自己身边为官。
D、刘仁之后来到兖州做官,临行时,他向吏部官员崔暹推荐了孟业。孟业后在司州为官时,粮食大丰收,百姓都认为这是孟业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
苟 亏 人 愈 多 其 不 仁 兹 甚 重 罪 亦 厚?当 此 天 下 之 君 子 皆 知 而 非 之 谓 之 不 义 今 至 大 为 不 义 攻 国 则 弗 知 非 从 而 誉 之 谓 之 义 此 可 谓 知 义 与 不 义 之 别 乎
——《非攻》
5、请用斜线为上段加线文字断句。
6、请翻译加线文字。
参考答案:CDAB
本题解析:
1、C(“细微”指的是“身份低微”。)
2、D(①中“以”表“凭借”;②中“以”表“因为”;③中“乃”表“于是”;④中“乃”表“才”。)
3、A(③和⑤表明孟业有才干;④表明孟业为人谦逊。)
4、B(A项错在元韶任命孟业为典签,与孟业拒不收官绢没有联系;C项错在齐高祖并未想把孟业召到身边;D项错在粮食大丰收,是孟业在东郡为官时的事情。)
5、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重,罪亦厚。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6、如果损害别人越多,他就越缺少仁爱之心,他的罪孽也就越重。对这个世界上君子们都知道并认为不对的事情,(我们)称它为不义。现在(有的人)大张旗鼓地干着不义的事情,攻掠别的国家,(我们)却不知它错,(反而)跟随并赞美他,称它为义。这能说(我们)知道义与不义的区别吗?
参考译文:
孟业字敬业,是巨鹿郡安国县人。他的家庭本来贫寒低微,年青时做州府官吏。他性情廉洁谨慎,和他同为官吏的几个人侵占盗窃官府的丝绢,分三十匹给他,(孟业)拒绝不接受。东魏彭城王元韶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孟业被任命为典签。长史刘仁之对孟业说:“我处理官府的外事,您处理官府的内事,我们同心协力,有希望取得成功啊!”不久,刘仁之被征召入朝做中书令,临上路前对元韶说:“殿下您身边可以信任的人只有孟业,希望您专一地任用他。其他的人不可信任。”刘仁之又与孟业告别,拉着(他的)手说:“现在我离开到都城,您就失去了帮助,我恐怕您在以后的时间,不能自我保全。只能坚守正直,自我勉励。”孟业只有一匹马,马瘦弱而死,元韶因为孟业家贫穷,便让州府官人一同吃马肉,想要让(他们)多偿付些钱给孟业,孟业坚决推辞不敢接受。元韶于是戏笑地对孟业说:“您是求取声誉的人啊。”孟业回答说:“我凭借低贱的身分,低身侍奉您,既然不能做什么有用的事,又怎么能损伤败坏清廉的风气呢!”后来齐高祖给元韶写信说:“典签中姓孟的那个人极能用心尽力,为什么不安排他在你面前当官呢?”元韶是齐高祖的女婿。刘仁之后来治理兖州,临别对吏部长官崔暹说:“您这个州的人,只有孟业(最贤),应该量才授官选拔推荐他,别的人不可信任。”崔暹向孟业说:“您先前在定州,有什么政绩,使刘西兖(用为官之地尊称刘仁之)如此钦佩赞叹?”孟业回答说:“我生性很愚笨直率,只有知道自我修养,没有别的长处。”天保初年,清河王高岳被任命为司州长官,听说孟业的名声品行,又征召他做法曹。孟业身材矮小,等到他谒见高岳,高岳内心看不起他矮小,只是笑着不说话。后来找到孟业判决的案件,才对孟业说:“您判决案件很英明,可以说起到了超过身体容貌的作用。”孟业不久提升为东郡太守,因政治宽和仁惠著称。那一年,麦子一根茎长五个穗,其余的也是三四个穗长在一根茎上,整个州郡的人认为这是孟业的政治教化感动上天的结果。武平九年,孟业官至太中大夫一职,不久(他)因病去世。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
狄人伐廧咎如,获其二女叔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娶季隗,生伯鯈、叔刘;以叔隗妻赵衰,生盾。将适齐,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
过卫,卫文公不礼焉。出于五鹿,乞食于野人,野人与之块。公子怒,欲鞭之。子犯曰:“天赐也。”稽首,受而载之。
及齐,齐桓公妻之,有马二十乘。公子安之。从者以为不可,将行,谋于桑下。蚕妾在其上,以告姜氏。姜氏杀之,而谓公子曰:“子有四方之志,其闻之者,吾杀之矣!”公子曰:“无之。”姜曰:“行也,怀与安,实败名!”公子不可。姜与子犯谋,醉而遣之。醒,以戈逐子犯。
及曹,曹共公闻其骈胁,欲观其裸。浴,薄而观之。僖负羁之妻曰:“吾观晋公子之从者,皆足以相国;若以相,夫子必返其国;返其国,必得志于诸候;得志于诸候而诛无礼,曹其首也。子盍蚤自贰焉?”乃馈盘飧,寘璧焉。公子受飧返璧。
及宋,宋襄公赠之以马二十乘。
及郑,郑文公亦不礼焉。叔詹谏曰:“臣闻天之所启,人弗及也。晋公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将建诸?君其礼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晋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二也;有三士足以上人而从之,三也。晋,郑同侪,其过子弟,固将礼焉;况天之所启乎?”弗听。
12.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词义异同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欲观其裸???????????????????吾观晋公子之从者
②于是乎得人?????????????????又如是而嫁
③稽首,受而载之?????????????曹其首也
④其闻之者???????????????????曹共公闻其骈胁
A.①③不相同,②④相同??????????? B.①②④相同,③不同
C.②③④相同,①不同????????????? D.②③不同,①④相同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投诸渤海之尾????????? ②天其或者将建诸?
③吾其奔也!??????????? ④吾其还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1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晋国国内动乱,重耳逃到蒲城,晋国人攻打蒲城,重耳积极应战,失败后逃到狄。
B.重耳逃到狄,狄人把俘获的两个女子交给重耳,重耳娶其中一个为妻,并生下两个孩子。
C.重耳逃到卫,饥饿难忍,向原野上的农民乞讨,农民却给他土块。重耳很愤怒,想鞭打农民,子犯劝说后重耳欣然接受了土块。
D.重耳逃到曹,曹国大夫僖负羁的妻子认为,重耳日后极有可能返回晋国,称霸于诸侯,讨伐曾经对他无礼的国家,曹共公现在对重耳的无礼行为意味着将给曹国带来灾祸。
15.将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离外之患,而天不靖晋国,殆将启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2.A??13.B??? 14.A
15.①晋国有什
本题解析:12.(①看/观察? ②这样? ③头/首位,第一个? ④听到)
13.(①诸:之于。②诸:之乎。③④其:表希望、商量或劝告语气,还是。)?
14.(重耳并不允许蒲城人应战,他也并非失败后逃到狄。)
15.①晋国有什么能满足的呢?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了它的边境,又要往西边扩大它的边界。(落实“厌”和两个“封”,各1.5分,语句流畅0.5分)
②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落实“美”“私”,各0.5分,语句流畅1分)
③遭到出亡在外的患难,老天却不让晋国安定,大概将要赞助他吧。(落实“离”“靖”“殆”“启”各0.5分,语句流畅1分)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马周字宾王,博州茌平人。少孤,家窭狭。嗜学,善《诗》、《春秋》。资旷迈,乡人以无细谨,薄之。武德中,补州助教,不治事。刺史达奚恕数咎让,周乃去,客密州。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留客汴,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舍新丰,逆旅主人不之顾,周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独酌,众异之。至长安,舍中郎将常何家。
贞观五年,诏百官言得失。何,武人,不涉学,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何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马周教臣言之。客,忠孝人也。”帝即召之,间未至,遣使者四辈敦趣。乃谒见,与语,帝大悦,诏直门下省。明年,拜监察御史,奉命称职。帝以何得人,赐帛三百匹。
周善敷奏,机辩明锐,动中事会,裁处周密,时誉归之。帝每曰:“我暂不见周即思之。”岑文本谓所亲曰:“马君论事,会文切理,无一言损益,听之纚纚,令人忘倦。苏、张、终、贾正应比耳。然鸢肩火色,腾上必速,恐不能久。”俄迁治书侍御史,并知谏议大夫,检校晋王府长史。十八年,迁中书令。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周叹曰:“恨吾资品妄高,不得历此官。”帝征辽,留辅太子定州。及还,摄吏部尚书,进银青光禄大夫。帝尝以飞白书赐周曰:“鸾凤冲霄,必假羽翼;股肱之寄,要在忠力。”
周病消渴连年,帝幸翠微官,求胜地为构第,每诏尚食具膳,上医使者视护,躬为调药,太子问疾。疾甚,周取所上奏章悉焚之。曰:“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二十二年卒,年四十八,赠幽州都督,陪葬昭陵。(节选自《新唐书》)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
A.为浚义令崔贤所辱,遂感激而西——感激:内心愤怒不已
B.乡人以无细谨,薄之——薄:接近
C.遣使者四辈敦趣——趣:通“促”,催促
D.时置太子司议郎,帝高其除——除:官阶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马周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资旷迈
②悠然独酌,众异之
③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
④客,忠孝人也
⑤周善敷奏,机辩明锐
⑥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A.①④⑥
B.③⑤⑥
C.①②⑤
D.②③④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马周年轻时曾任州助教,不善处理人际关系,但得到赵仁本的赏识,于是被资助到了长安。
B.马周替中郎将常何写了一篇切中时务的奏章,深得太宗赞赏,太宗于是下诏马周入值门下省,并赏赐他三百匹丝帛。
C.马周善于陈述奏章,且能切中要害,处理问题周密,当时有很高的声誉。岑文本认为他论事切合情理,文采洋溢,使之听之忘却疲倦,并把他比作苏秦、张仪、终军、贾谊。
D.马周患病多年,太宗经常派御医前往看护,并亲自为他调药。马周感激涕零,临终把所有奏章焚毁,不愿以此博取身后的名声。
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赵仁本高其才,厚以装,使入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周为条二十余事,皆当世所切,太宗怪问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管、晏暴君之过,取身后名,吾不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D
3.B
4.(1)赵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对下列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耽:沉溺
C、我戍未定,靡使归聘——聘:问
D、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疚:内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9分,)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也。二十九年,从(淮阳)王朝京师,随官属得会见,帝问以政事,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拜会稽太守。会稽乱淫祀,好卜筮。民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托鬼诈怖愚民,皆案论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颇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
永平五年,坐法征,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迁蜀郡太守。蜀地肥饶,人吏富实,掾史家赀多至千万,皆鲜车怒马,以财货自达。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更选孤贫志行之人以处曹任。于是争赇①抑绝,文职修理。所举吏多至九卿、二千石,时以为知人。肃宗初立,擢自远郡,代牟融为司空。帝以明德太后故,尊崇舅氏马廖,兄弟并居职任,冠盖之士争赴趣之。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上疏。及马防②为车骑将军,当出征西羌,伦又上疏曰:“闻马防请杜笃为从事中郎。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所在县令苦其不法,收系论之。今来防所,议者咸致疑怪,况乃以为从事,将恐议及朝廷。今宜为选贤能以辅助之,不可复令防自请人,有损事望。”并不见省用。
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有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其可谓无私乎?”
(节选自《后汉书·四十一》)
〔注〕①赇(qiú):贿赂 ②马防:马廖之弟
小题1:下列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案:案件
B.永平五年,坐法征坐:因……而获罪
C.伦悉简其丰赡者遣还之简:选择
D.冠盖之士争赴趣之趣:投靠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第五伦公正无私的一组是(3分)(????)
①伦因此酬对政道,帝大悦???????????? ②伦以后族过盛,欲令朝廷抑损其权
③言事无所依违?????????????????????? ④诸子或谏止,辄叱遣之
⑤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 ⑥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五伦任会稽太守时,坚决禁绝欺诈恐吓百姓的迷信活动,使百姓能安居乐业,在他因犯
法被召回时,百姓都依依难舍。
B.第五伦任蜀郡太守时,不以贫富而以志行任免官吏,这样就禁绝了竞相行贿的现象,整肃
了吏治,选拔了人才,时人认为他知人善任。
C.第五伦认为皇帝拜马防为车骑将军,出征西羌,属任人不当,上疏谏止,但是皇帝没有接
受他的忠告。
D.第五伦认为自己称不上“无私”,因为对欲赠千里马者,虽未举荐,但心存恩念;儿子
有病,自己也牵肠挂肚,夜不成眠。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老小攀车,啼呼相随,日裁行数里,不得前,伦乃伪止亭舍,阴乘船去。(5分)
(2)笃为乡里所废,客居美阳,女弟为马氏妻,恃此交通。(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案:追查
小题1:①武帝对其见解很满意;⑤伦缺少威仪,受人轻视;⑥伦为了说明自己的私心
小题1:不是皇帝任人不当,而是马防用杜笃不当
小题1:(1)大意对2分,“裁”“伪”“阴”各1分,共5分(2)大意对2分,“废”“为……所”“交通”各1分。共5分
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建武)二十九年,跟随淮阳王到京师,与其他官员一同被皇上接见。光武帝(刘秀)用治政之事向他询问,第五伦趁机回答为政的见解,光武帝听后非常高兴。委任他担任会稽太守。会稽地区滥设寺庙频繁祭祀,喜欢占卜,百姓常常用牛来祭祀鬼神,因此财产匮乏。第五伦上任后,向所属各县发出文书,明白告知百姓,那些借托鬼神来敲诈恐吓愚弄百姓的巫祝,都要审查问罪。如果有胡乱杀牛的人,官吏就给予处罚。民众开始很害怕,有的巫祝加以诅咒胡言乱语,第五伦却追查得更紧,后来这类事便逐渐绝灭了,百姓因此安定下来。
永平五年,第五伦因触犯法律被征回朝廷。郡中的老人小孩牵拉着车子,哭着跟随,一天才能走几里路,不能前行。第五伦于是假装在驿站里住下,暗中乘船离开。
后调任蜀郡太守。蜀郡田地肥沃,官民富裕,掾史家中的资财多至千万,都乘坐漂亮的车子,用高头大马驾车。很多人凭借有财产得以担任官职。第五伦选择那些家境丰足的官吏把他们全部遣送回家,改选孤弱贫寒有节操的人担任属吏。从此争相贿赂之风被禁绝了,官员的职守得到整饬。他所举荐的人大多官至九卿或二千石的官位,当时人们都认为他善于识别人才。肃宗刚继位,第五伦被从远郡提拔,代替牟融作司空。皇帝因为明德太后的缘故,尊崇皇舅马廖,马家兄弟都居于要职,官员们都争着去迎合投靠他们。第五伦认为皇后的亲族势力过大,想让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利,于是上疏,等到马防担任车骑将军,准备出兵征讨西羌时,第五伦又上疏说:“听说马防请杜笃任从事中郎。杜笃被乡里人鄙弃,在美阳寄居,妹妹是马氏的妻子,依凭这种关系与马家交结。他所在县的县令深为他的不守法令所苦,将其收捕论罪。如今到了马防那里,议论的人都疑虑奇怪,何况竟然让他担任从事,我恐怕人们将会因此议论朝廷。如今应该选拔贤德有能力的人来辅助马防,不能再让马防自已请人,以免有损于事业和声望。”他的意见都没有被省察采纳。
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上书论说政事从不阿附违心。他的儿子们有时劝他不要这样,他就予以训斥;吏员们上奏及斟酌处理的意见,他也都封好上报,第五伦就是这样公正无私。然而他缺少含蓄宽容,缺少威严仪表,他也因此而被人轻视。有人问第五伦说:“你有私心吗?”他回答说:“先前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后来每逢三公选拔举荐官员时,我内心总是不能忘记他,只是最终没有重用他。我儿子有病,即使不去探望,却整夜不能成眠。这样看来,怎么能说没有私心呢?”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