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20:17: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为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清清白白过好年关,某单位开展了“廉政教育”座谈会,与会同志表示:“年关是对党员干部的一次考验,在礼尚往来中我们还是如履薄冰好。”
B.鸟儿在天空和林子中高傲地啁啾,不亦乐乎地将觅来的食物衔给嗷嗷待哺的幼崽,完成它生命旅途中一次光荣的使命。
C.在第六届中国长春君子兰节上,一盆前来助兴的法国兰真是国色天香,美不胜收,受到了观众的追捧,花主人的“奥巴牛”也吸引了不少眼球。
D.王聪与肖强是一对要好的朋友,平时他们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这次考试又是年级并列第一,可谓“针尖对麦芒”。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3分)
A.经过班长再三解释,才使他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了一丝笑容。
B.当夏日来临,河水满溢时,哥哥经常瞒着我和弟弟去河里游泳,摸鱼。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不少家长尽管早就意识到校车安全的隐患,但迫于无法接送等种种无奈,仍不得不把孩子送上一辆辆拥挤的校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经过”;B项“哥哥经常瞒着我和弟弟去河里游泳”有歧义:1、“哥哥经常瞒着我/和弟弟去河里游泳”;2、“哥哥经常瞒着我和弟弟/去河里游泳”;C项两方面对一方面句子的不平衡,应去掉前面的“坏”。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换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B.他好像迷迷糊糊的神智不清,可是一到人家该送田租来的时候,他就会立刻清醒。
C.华大妈候他喘气平静,才轻轻的给他盖上了满幅补钉的夹被。
D.大姑娘见递来的钞票太零碎,便皱了眉头,但她还有点含养,并不曾说什么。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中国的整体改革现也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不仅由于利益的多元化,掣肘改革的力量在增强,而且改革的层次趋深、难度加大。
B.学校能否形成良好的、有促进功能的校园文化,学习者能否真正适应并融入它,这对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起着重要作用。
C.1979年6月,中方首次公开表明了我国愿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模式解决周边邻国间领土和海洋权益争端的立场。
D.美国政府假造以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发动伊拉克战争,单方面退出美国自己宣传为世界和平基石的《反导条约》,这些政策使美国软实力严重下降。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应为“不仅改革的层次趋深、难度加大,而且由于利益的多元化,掣肘改革的力量也在增强”;B两面对一面的错误。“能否”和“起着重要作用”不对应。.D项,“假造以……的理由”句式杂糅。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幽咽泉流冰下难。??????????,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参考答案:略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