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冲动的河流
宁肯 火车驶出开罗,城市灯火渐稀,窗外夜色茫茫。我睡眠不好,在火车上更无法成眠。尼罗河可能就在身边,却咫尺天涯,我看不见她。毫无疑问火车沿着尼罗河行驶,直到一个名叫阿斯旺的地方才会停下。那是火车终点,不是河流的终点,在埃及河流没有终点。尼罗河,从中学时代我就曾在地图上无数次想象她,现在她就在我身旁,可我仍要像在远在千万里之外的北京,像在孩提时代那样想象她。
夜晚我数次拨开疾驶的列车的窗帘,但是一无所见,我甚至只在窗玻璃上看到了自己的面孔,如同我在国内旅行常有的那样。白天已参观了古埃及博物馆,与纪元前三千年的墓葬文明,数万个橱窗,一一会晤,说实话我的感觉并不好。金字塔是真实的墓地,而古埃及博物馆则像6000年墓地的盛宴,虽琳琅满目却让人窒息。即使到了金字塔下,我的感觉还是没好到哪儿去,反而耳边一再响起《尼罗河传》的作者埃米尔?路德维希说过的话:“无论法老有多么长寿、多么强大,即使他大肆宣扬登极四次,尼罗河仍要比他长寿和强大一千倍。实际上现在只留下了三个雕像,第四个雕像上面的砂岩部分已倒在自己脚下。”这是真实的场景,是我看到的场景,晚上在驶离开罗的火车上回忆的场景。我更渴望见到尼罗河。
在失眠中无论如何我还是睡着了,一觉醒来,我见到了真正的埃及,我认为只有尼罗河才称得上真正的埃及。阿斯旺是个水边小城,尼罗河从城边静静穿过,岸上绿树成荫,古老的旅游马车在便道上奔驰,即使不坐上去,即使只在路边看着花哨马车奔跑的样子也让人高兴。阿斯旺小城因阿斯旺水坝驰名世界,在三峡大坝未建成之前它是世界第一大坝,坝高110米,上游库区烟波浩渺,水天一色。大坝之下,飞流直下的尼罗河在远处同样安静,如同梦幻。①伟大的尼罗河因一条人工的大坝仿佛把一个古老的梦分成了两个梦,人站在大坝上仿佛手挽两条不同彩练,跳一种两重天的造型强烈的阿拉伯舞。不久之后我在红海“一千零一夜”的舞台上还真看到了类似的舞,让我不禁想起站在阿斯旺大坝上的如梦如幻的情景。“一千零一夜”的阿拉伯瘦男子,身着色彩舞衣,随着音乐翩然旋转。当音乐的速度加快,舞者的裙摆也跟着飞扬起来,极像一张巨大落差的彩色的大伞;当速度转到最高点,裙子竟然分开成上下两层,上面那层慢慢上升,形成一个倒伞,包裹起舞者头部。突然间,这伞又滑到舞者的手上,变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伞舞!那真是千变万化、如幻如梦。据说这种舞蹈是由13世纪伊斯兰神秘教派哲学家所创,是为了冥想之用。透过单调、简单的动作,达到宗教的高潮与冥想之境。我不知道建造阿斯旺水坝是否受到这种古老舞蹈的启示,但是的确,我在大坝的风中感到了旋转,甚至在一种眩晕的飞速的如梦如幻的落差中产生了瞬间的冥想:我就是那个圆点。
②阿斯旺的确让人冥想。
由于大坝的建造埃及的经济获益匪浅,但是也有代价,一种诞生于尼罗河的古老水文——时间节律,随着大坝耸起彻底不复存在,六千年的古老文明实际上到1970年大坝耸起才真正宣告结束。
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就把一年确定为了365天。在古王国时代,当清晨天狼星出现在下埃及的地平线上,也就是天狼星与太阳同时升起天文学上称为偕日升时,尼罗河开始泛滥。泛滥的时间非常准确,简直就像钟表一样,古埃及人把这一天称为一年的第一天。那时观测天象的祭司清晨密切注视着东方地平线,就是为了找到那颗天狼星。
“啊,天狼星和太阳同时出现了!”
身材高瘦、脸庞黝黑、鼻子尖尖的祭司精神振奋起来,很快这一消息从下埃及传到上埃及,进而传遍整个埃及。那时尼罗河两岸的庄稼该收的大部分都收了,但还应该清理一次;勘界用的标志该埋的都埋了,但还应该检查一次。然后,就静静地等着那浩浩荡荡的尼罗河水携带着肥沃的泥土来吧。
与黄河、印度河、幼发拉底河同样孕育了古老文明的河流不同,尼罗河的泛滥极有规律,每年洪水何时来,何时退,古埃及人很快就掌握了。每次洪水泛滥都会带来一层厚厚的淤泥,使河谷区土地肥沃,庄稼可以一年三熟。但洪水之后,土地的边界全部被淹埋,重新界定土地边界需要精确的测量,于是在埃及产生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土地测量员,这些土地测量员就是现代测绘学的鼻祖。洪水是可怕的,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把洪水和猛兽联系在一起。然而,尼罗河两岸的埃及人民不仅不将尼罗河泛滥视为不幸的灾难,而且还虔诚地盼望其泛滥,并于其泛滥之时予以隆重的庆祝。那时人们喜气洋洋,河面上,无数舟楫荡漾,人们在船上唱歌跳舞。
但是这一切都已结束,水文的节律消失了。
天狼星照样升起,而河水已不再冲动。
阿拉伯人仍在跳舞或冥思。
会永远冥想下去吗?(2012.5.10《北京日报》)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这是一篇游记性质的散文,作者的游踪是全文的主要线索。
B.文中有多处关于阿斯旺大坝的描写,体现了作者对这一伟大工程的赞美:现代的大坝和古代的金字塔交相辉映,都是人类的杰作。
C.文章对尼罗河的描写虚实结合,既有“尼罗河从城边静静穿过,岸上绿树成荫”的实写,也有更多想象联想中的虚写。
D.公元前4000年埃及人创造了“太阳历”确定一年有365天,这是对埃及人民智慧的肯定,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又反映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
E.作者对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的描写饱含深情,既有对尼罗河孕育的埃及文明的充分肯定,又有对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尼罗河命运的思考。
2.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解析文中划线①处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文中划线②处的含义及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什么?合全文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本文内容,你认为是否有必要更换文章题目?无必要,请说明理由。若有必要,请拟出新的题目并就所拟题目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江南好
周海亮
江南好。江南有桑。
桑有纤弱的身子,纤长的颈,纤秀的臂,纤美的足。桑住在小镇,小镇依河而建,小河匍匐逶迤。黄昏时桑提着白裙,踏过长长的石阶。黄昏的河水是粉色的,河面上似乎洒了少女的胭脂。桑慵倦的倒影在河水里轻轻飘摇,桑顾影怀思。
桑躲进闺房写字。连毛笔都是纤细的。桑写,江南好,风景旧曾谙……两只鸟歇落树上,悠然地梳理羽毛。桑扔掉笔,趴到窗口,就不动了。桑常常独自发呆,然后,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窗外风景。
桑在一个清晨离开小镇,离开温润的江南水乡。一列小船推开薄雾,飘向河的下游。那天桑披着盖头,穿着大红的衣裙。唢呐呜哇呜哇扯开嗓子,两岸挤满着看热闹的人群。人群兴奋并且失落——那么婉约多情的桑,竟然嫁到了北方。
桑跳下船,掀掉盖头。桑上火车,泪眼婆娑。桑坐上汽车,表情渐渐平静。桑走下汽车,盖头重新披上。唢呐再一次呜哇呜哇地响起,这是北方的唢呐。花轿颤起来了,桑的心一点一点地下沉。
从此桑没有再回江南。却不断有银钱、粮食、药材和绸缎从北方运来。那本是江南的绸缎。江南的绸缎绕一个圈子,终又重回江南。
桑离开江南一个月,有男人来到小镇。他跳下船,提了衫角,拾级而上。他有俊朗的面孔和隼般的眼神,他有修长的身材和儒雅的微笑。他坐在小院,与桑的父母小声说话。片刻后他抱抱拳,微笑着告辞。他跳上船,船轻轻地晃。他盯着胭脂般的河水,目光被河水击碎。他叹一口气,到船头默默坐下。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却又闪烁出迷人的红。
桑住着北方的宅院,神情落寞。当然也笑,笑纹一闪而过,像夜的惊鸟。有时喝下一点点酒,红酒或者花雕,眼神就有了迷离缤纷的色彩。然后,桑将自己关进房间,开始写字。她写,江南好。纸揉成团,又取另一张纸。再写,江南好。再揉成团,再取另一张纸。突然她推开窗户,看午栖的鸟。她开始长久地发呆,红了唇,红了脸,红了眼圈,红了宅内风景。
老爷说,想家的话,回去看看吧。桑说,不用了。老爷说,总写这三个字,料你是想家了。桑浅笑不语。笔蘸着浓墨,手腕轻转。三个字跌落纸上,桑只看一眼,便揉成团。旁边堆起纸山,老爷摇摇头,满脸无奈。
男人在某个深夜潜入大宅。仍然身材修长,仍然一袭长衫。他提一把匣子枪,从墙头轻轻跃下。他悄悄绕过一棵槐树,就发现自己中了埋伏。他甩手两枪,两个黑衣人应声倒下。他闪转腾挪,似一只凶猛矫健的豹子。后来他打光了子弹,再后来他中了一枪。子弹从下巴钻进去,从后颈穿出来。子弹拖着血丝,镶进宅院的土墙。男人轻呼一声,缓缓倒下。月似银盘,男人俊朗的面孔在月光中微笑。
桑倚窗而立。从第一声枪响,桑就倚窗而立。她只看到了墙角的毛竹,她只听到了密集的枪声。枪声戛然而止,她就知道,一切都结束了。她趿了鞋,推开门,走进宅院的深处。她看一眼男人,闭了眼;再看一眼男人,再闭了眼。她的手轻轻滑过男人的后颈,男人的微笑在她的眸子里凝固成永恒。她站起来,往回走。她走得很慢,脚步声充满悲伤。
第二天桑死去了。她的身上没有任何伤痕,她的饮食和以往完全一样。一切都是那般蹊跷,诡秘万分。老爷请来大夫,两天后大夫得出结论。他说她想死,于是就死了。一个人悲伤到极致,一个人想死到极致,就会死去。这没什么奇怪,所有人都是这样。
桑留了遗书。一张宣纸,三个字:江南好。
人们就说,桑是太想家了。
只有死去的男人,明晓桑的意思。
因为他的名字,叫做江南。
小题1:文中对桑的肖像和行为的描写,反映了桑怎样的形象特点?(4分)
答:????????????????????????????????????????????????????????????????????????
小题2:“他静止成一尊木雕,夕阳落上长衫,每一根纤维都闪烁出迷人的红”,试分析这句话的内涵及在文中的作用。(4分)
答:????????????????????????????????????????????????????????????????????????
小题3:请结合结尾处大夫关于桑的死因的结论,概括本文的主旨。(6分)
答:????????????????????????????????????????????????????????????????????????
小题4:从表达方式上看,这篇小说并未注重对故事的叙述,而是注重对与人物相关的几个场景的描写,请探究这样写的好处。(6分)
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周瑜)大喜曰:“吾之成功,只在此人身上!”遂嘱付鲁肃:“请庞士元(庞统)来,为我如此如此。”……肃曰:“只怕曹操奸猾,如何去得?”
“此人”是谁?②请简述“如此如此”这一情节。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赵青山
箫江 元青花,元代青花瓷器,现今存世已不足三百件。
元青花,古董收藏家心中的王者。
赵青山有一件元青花,小瓶,细口,圆肚。蓝宝石样的青花,有意趣天成之美。他只给几个挚友看过。
在墨城的古玩界,赵青山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自幼喜欢收集瓶瓶罐罐,长大后,更是痴迷。他每得一件古董,必反复把玩,久而久之,摸索出一套独特的鉴宝方法,不用眼看,用手摸就能断出是哪朝哪代的。
1937年炎夏,从天津来了一位古董商,戴一副金丝眼镜,很儒雅的样子。古董商说,听说赵先生鉴宝高明,特来讨教。赵青山也不客套,问,什么规矩?古董商说,断对了听你的,断错了听我的。赵青山用黑布蒙住眼睛。古董商从随身带的锦盒里拿出两只小瓶,外观一模一样,放在赵青山的手中。赵青山十指连动。突然嘿嘿一笑,小指在两只瓶底一拂,朗声说:左手康熙,右手光绪,是不是?古董商汗都下来了,说赵爷,我服输,听您的。
这事在墨城传为佳话。赵青山的名气大增。
赵青山原以为古董商不会再露面。可没过几日,古董商又登门拜访,诚心诚意地讨教古董鉴定知识。赵青山欣赏他言而有信的不凡气度,一来二去,两人竟成了朋友。
后来,两人交情深了,赵青山就拿出收藏多年的古董,让他对比揣摩。但有一件珍品,赵青山没有拿出,甚至提都没提,就是元青花小瓶。赵青山认为,他们的交情还没到那份上。一个秋风料峭的晚上,古董商置备一些酒菜到赵府。与赵青山推杯换盏间,古董商看似不经意地问:听说先生有一件元青花,可否让在下见识一下?赵青山一惊:他怎么知道我有元青花?是谁泄露了秘密?
赵青山醉眼迷蒙地望着古董商,想从他脸上看出点什么。古董商不自然地笑了笑。
“啪”一声,酒杯掉地。赵青山醉卧桌上,打起呼噜。自此,赵青山再也没见过古董商。
兵荒马乱的年代,出名不见得是好事。距墨城不足百里,有一座马山,山上盘踞一伙响马,他们绑了赵青山的老婆,要赵青山拿五百两黄金去赎。赵青山没有犹豫,他变卖所有产业和收藏多年的古董,只留下元青花小瓶。老婆安然回家,赵青山甚是高兴,他说,我虽破了产,但换回一家人永久的安宁,值!
几年后,赵青山的住所来了一队日本鬼子。为首的军官用标准的普通话说,赵先生,别来无恙。赵青山看此人面熟,但一时想不起在哪里见过。日本军官脱下军帽,戴上金丝眼镜,赵青山认出,此人正是那天津来的古董商。赵青山一笑说,原来你是日本人。
赵青山往太师椅上一坐,说,今天又想让我鉴定什么古董?
日本军官说,我是专程来拜访先生的,顺便与先生做一笔生意。我们知道,那件元青花,还在你手上。我们大佐愿出高价买你的元青花,还望先生成全。
赵青山说,如今我家居简陋,哪还有什么元青花。你信也罢,不信也罢,我说没有就是没有。
日本军官说,既然先生一意孤行,在下也帮不了你。说完,走出房门。日本鬼子像饿狼一样扑进房里,见东西就砸。赵青山上前阻拦,被按在地上,打得爬不起来。日本鬼子搜了一阵,没搜到,又把赵青山拖到院子里,用枪托猛捣其身。
赵青山的妻子眼见丈夫快被打死,情急之下,忘了丈夫嘱咐她的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拿出元青花,从院子里的槐树底下挖出一个包裹,大喊,别打了,东西在这儿。
赵青山见妻子拿出元青花,大叫一声:不!口吐鲜血,昏死过去。
没几日,赵青山郁郁而亡。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作者在小说开头对元青花进行了描写,这样描写的目的是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文。
B.“古董商”第一次见赵青山时“戴一副金丝眼镜,儒雅的样子”,这样的打扮,目的是让赵青山信服,他是一位真正的古董商。
C.小说第三段写到赵青山“嘿嘿一笑”,这“嘿嘿一笑”表现了赵青山不用眼看,只用手摸就能断出是哪朝哪代的古董后的喜悦之情。
D.正是由于赵青山在古玩界“响当当”的名声,才使他的老婆被绑架.他们绑架的真正目的是得到五百两黄金。
E.赵青山的妻子是为了救丈夫才将元青花挖出来的,也正是这一“挖”,要了赵青山的命。
(2)联系全文,分析“古董商”在没有亲见、甚至没听赵青山提到过元青花的情况下,他是凭什么断定赵青山有元青花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读全文,你从中可以看出赵青山是个怎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赵青山死于元青花,你认为值不值?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填空题(5分):
(1)《红楼梦》下列回目中的第一个字很好地概括了人物的性格特点,请补充完整。
????湘云醉眠芍药茵?????????香菱情解石榴裙
????平儿情掩虾须镯?????????紫鹃情辞试莽玉??????
(2)在《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黛玉、湘云触景生情,感怀身世,到凹晶馆赏月联句。湘云出了上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对了下联“??????????????,让湘云拍手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