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特训(2017年必看版)(八)
2017-01-15 20:45:5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填入横线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在中国古代,“小康”是和“大同”相对应的一个词。 ?????????????????????
①孟子在见梁惠王时所描述的图景就是当时的小康标准:“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
②大同社会是儒生的理想世界,只存在于谁也没有见过的“三代”(即尧舜禹),它也是儒生们治国平天下的远景。
③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依然不能离开具体的内容而泛泛而谈。
④目及当下,古今小康的指标虽有差异,但所包括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譬如安居乐业,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等等。
⑤“小康”则更为现实。
A.②⑤①④③
B.③①④②⑤
C.①④③②⑤
D.②⑤④③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 ] A.天涯社区里关于王立军打黑的帖子很多,其中有一帖称“别的做不了,想为王立军在天涯盖一座精神大厦”,此帖“盖楼”已有两千多“层”。
B.60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均硕果累累,成就巨大。这些成就的取得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的结果。
C.互联阿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和参与权的重要渠道。
D.每次学校开运动会前,老师总是千叮咛万嘱咐,告诉运动员要穿好鞋,可有的运动员就是不当回事,以至于我们班几次与冠军失之交臂。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请名人代言”是提高广告说服力的好方法。下列四则广告标题,若寻找背景相契合的古代名人来代言,则最不恰当的组合是????????????????????????????? (  )
A.请孟母代言“环境造人才”。
B.请庄子代言“自然就是美”。
C.请孟郊和贾岛代言“精雕细琢出质量”。
D.请李清照和杨贵妃代言“巾帼不让须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杨贵妃代言“巾帼不让须眉”不妥。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按顺序排列下面的语句,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最大的三块湖面,如今称为东洞庭、南洞庭、西洞庭。
②八百里洞庭今已不复往昔的浩瀚。
③多年的泥沙堆积和围湖造田,那一大片辽阔无际的水面已破碎成星星点点。
④而西洞庭,则扼住洞庭入江的另一出口——荷池口,变得更像是河道,寂静无声,已经失去了大泽的气派。
⑤三湖中,最大的南洞庭,衔湘资沅澧四水汇流,拥沅芷澧兰万种风情,虽有着完全原生态的亚洲最大湿地、最大芦苇场和一望无际、大海般的宽广情怀,却仿佛养在深闺,使人未曾识得。
⑥东洞庭扼守城陵矶入江口,又得岳阳楼名楼名篇相助,再加上一个“白银盘中一青螺”的君山,早已蜚声海内外了。

A.②①③⑥④⑤
B.②③①⑥④⑤
C.⑥④⑤②③①
D.③②①⑤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5、语言运用题  
阅读下面材料,在下列空白处填入适当的句子
画家早年颠沛流离,吃尽了人世的苦头。但中年以后却事业成功,名声日隆。但画家并没有感到幸福与快乐。一天,画家得知100公里外的山上有一位老禅师,道行极高。便步行前往拜访。到了山腰,画家远远地看见山头有一个农夫正躬身锄地。在蓝灰色天幕的映衬下,农夫的身影像一块人形的墨迹蠕动着。越走越近,画家看清,是一位老农在清理自己的小菜地。画家问道:“老人家,知道某某禅师住在哪里吗?”老者说:“我就是。”画家大喜:“有眼不识泰山,刚才我在下面就看见你了,可惜显得太渺小了。”老者淡淡地答道:“??????
画家弟子们颇为不满,觉得这禅师身怀傲气,且有争斗之心。但画家却从此受到启发。后来,画家说过一句格言,弟子们传诵出来——???????????????????????????。


参考答案:你们在山脚时我就看见了,也是一样的渺小;当我变得高大的时候,


本题解析:本题实则考查选用句式及语言连贯得体等。由画家“可惜”句意就可推测出老者所说内容,同时,由“禅师身怀傲气”“有争斗之心”可推测出老者所说内容。
【标签】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