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四)
2017-01-15 20:48:1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抉择 信札 附庸风雅 不孚重望
B.辍学 腈纶 刮目相看 窥豹一班
C.好像 题词 防患未然 貌合神离
D.矜持 赋予 竭泽而鱼 恰如其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 A.?她刚从树林里远足而来,?于是,?我就问她,?观察到了什么?
B.要不是我惯于听到这样的回答(因为我很早就已确信有视觉的人看得很少),?我简直不会相信我的耳朵。
C.它们的热情、幼稚而顽皮的友谊,?使我获得了很大的安慰。?
D.有些景象令人愉快,?使人陶醉;但有些则是极其凄惨,?令人伤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混沌初开,人猿相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谓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语言的定型化产品。说到底,语文就是力量。
①可想而知,没有语文的世界将会是什么样子。
②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外化,智慧的物化,说在口头上的叫“语”,写在书面上的叫“文”。
③人生在世,靠语文进行学习、工作、生活,语文是人们须臾不可缺少的工具。
④人类有了语言,就标志着人类摆脱了愚昧、野蛮,进入文明、开化的时代。
⑤语文就是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言的外延就有多大。
⑥交际交流,表达情意,人们利用语文这个工具“接收”或“表达”自己的精神思想,创造发明,形成认识论、世界观,铸造宏伟的文学殿堂,推进世界向前发展。

A.④②③⑤①⑥
B.②④③⑤⑥①

C.②④⑤③①⑥
D.④②⑤③⑥①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清此段文字的逻辑顺序,语言—语文—语文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句子分别是④②—⑤—③⑥①,即可得出答案为D。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近几年来,我国领海不断被侵扰,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变化,中国海监局调整了
工作规划,加大了海上巡航密度和执法装备的质量。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由于绘画画面的有限性和绘画形象的固定性,对绘画表现更广大的生活空间、表现时间过程、表现心理活动和声音形象等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
D.这次活动的宗旨是以展现汉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为目的,并以此推动地方文化建设,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搭配不当,“加大……质量”动宾不搭配。C.主语残缺,介词结构“由于”引导句子,造成主语淹没,删掉“由于”。 D.结构混乱,“宗旨”和“以……为目的”杂糅,造成结构混乱。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是
①搜集材料,进行研究,解决某种问题,这才是它的目的。②像这样出于某种既定目的,有一定计划的阅读,就是专题阅读。③专题阅读是一种为了研究或解决某个专门问题而有计划进行的阅读。④这种阅读和一般的精读、略读、速读不同,它的目的通常不一定是去原原本本地了解读物的整个内容。⑤吕叔湘先生由于对报刊上太多的错别字十分不满,希望编辑校对人员的水平提高一些,避免错别字。⑥比如,高二有一篇课文《错字小议》。⑦他就围绕这个问题读一些报刊,搜集材料,分析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后写成此文。

A.③⑥⑤⑦②④①
B.⑥⑤③⑦④①②

C.⑤③⑦⑥④①②
D.④③⑥⑤⑦②①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A?本题考查排列句序的能力。⑦“他”只能指吕叔湘,“此文”指《错字小议》,因此,应该接在⑤后。⑤⑦显然是说明《错字小议》写作情况的,应该在⑥后。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④句首是“这种”,文中又用“它”,该句放在开头,代词所指不明。据此可以排除D项。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学类文本阅..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