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20:48:3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4分)
(1)满地黄花堆积,??????????????????守着窗儿,?????????
???????????,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谈笑间,??????????。(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遥岑远目,???????????????????????。(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参考答案:(1)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

本题解析:4分。任选一小题。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共33篇,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历史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给后世散文和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B.《史记》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所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等五种体例。鲁迅评价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其思想核心是“仁”。
D.中学课本上有不少令人难忘的教师形象,有温柔、热情、公正、热爱学生的蔡云芝先生(魏巍《我的老师》),有方正。质朴、博学的寿镜吾先生(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刚毅、深沉的爱国者韩麦尔先生(歌德《最后一课》),有才华横溢、风趣幽默、稳健而潇洒的梁启超先生(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歌德应为都德。
点评:文学常识可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作为恢复该考点的第一年,想必不会太难,肯定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单元知识短文及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后以“重要”为标准,适当向课外拓展。 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面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刚刚说他是“今”是“现在”,他早已风驰电掣一般,已成“过去”了。
B.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大家都要求技术员去指导,所以技术员身价百倍。
C.一个人如果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是难以做出成绩的。
D.全校同学目不暇接地聆听着科学家精彩的学术报告。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目不暇接:指东西多,眼睛都看不过来。作谓语。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读书多年,与书相濡以沫,便觉得与书为友既是雅事,也是乐事。
B.漂亮而有个性的新车型越来越多,这对消费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他们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C.为了给心爱的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已经茕茕孑立地等了一个小时。
D.他很有才华,但恃才傲物,同事们都不喜欢他。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相濡以沫:比喻人在困境中互相救助。火中取栗:比喻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却白白吃苦,没有得到一点好处。茕茕孑立:形容孤孤单单,无依无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题文】下面各组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此天子之气也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他日汝当用之哀吾生之须臾
D.臣俱以表闻虽董之以严刑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D用,介词  A.表判断/句中语气停顿  B.表承接。译为“就”“便”/副词 表判断,“是”“就是”。 C.指示代词,这,此/助词,的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