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提分技巧《名句》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四)
2017-01-15 20:49:52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小题1: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小题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小题3:??????????????,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小题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小题5:韩愈是唐代__________的倡导者,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白居易是唐代_________??的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参考答案:
小题1:金就砺则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小题1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考点,能力层次为A,侧重“识记”能力的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



2、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骈死于槽枥之间。(韩愈《马说》)
(2)_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3)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4)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卫风》)
(5)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陟罚臧否 ??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其他题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参考答案:(1)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2)飘飘乎如遗世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其他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诗经·氓》)
(2)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________________,旌旗蔽空,________________,横槊赋诗。(苏轼《赤壁赋》)


参考答案:(1)言笑晏晏,信誓旦旦
(2)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对下列散文理解及相关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汪曾祺《葡萄月令》那简洁疏淡的语言、张弛有度的行文,让人仿佛触摸到葡萄灵动的生命。
B.茅盾在《森林中的绅士》中借写豪猪意在表达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过度的懒散悠闲最终必将导致种族灭绝的悲惨结局。作者提醒艰苦时代的人们不要像豪猪那样生活,否则也有绝种之忧。
C.现代散文的“小”与“大”中的“小”可理解为具体而平凡的人、事、物、景(如《合欢树》中的“合欢树”,如“我”的母亲),也可以是一处细节,或某个局部(如《都江堰》一文李冰手把长锸中流分水的瞬间造型),也可以是某一独特的表现角度(如《动人的北平》采用的平民化视角)。“大”可理解为通过这些小的题材、细节和独特的角度表现伟大的情感、深刻的思想或重大的意义。
D.散文的“形”与“神”是散文的基本元素。散文的“形”,主要指的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绪、主题、意蕴等,要上下千年,纵横万里;而散文的“神”,主要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要求选材和行文方式围绕中心。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名句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提分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