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冬夜闲居
王人鉴
忽忽寒光早,闲居水上村。
病疏当世事,贫负故人恩。
黄叶深樵径,荒烟淡荜门。
凭谁论出处[1],裋褐[2]信乾坤。
注:[1] 出处:《易·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指出仕作官或居家隐居。
[2] 裋褐(shù hè):粗陋的衣服。
⑴诗的中间两联写了什么内容,在全诗起什么作用?(4分)
⑵诗的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⑴?因身体多病很少过问当今世上之事,家境贫穷有负故人的恩情。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恨(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隋感?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高洁(或“超越脱俗”“清高”);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古诗词鉴赏。(6分)
临江仙 送光州曾使君①
周紫芝
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回头双鬓已星星。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铁马红旗寒日暮,使君犹寄边城。只愁飞诏下青冥②。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
[注]①光州:今河南潢川,南宋时期是接近金国的边防重镇。②青冥:代指朝廷。飞诏下青冥:指皇帝下令征调回朝。
小题1:上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作答。(2分)
小题2:下片塑造了曾使君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作答。(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刚与朋友相见又要分别的伤感和依依不舍。(“记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开篇“记得武陵相见日,六年往事堪惊。”“记得”二字将词带入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武陵,今湖南常德市。“相见日”三字,虽极平常,但却包含着那次相聚中种种快乐的情事,极为明白而又十分含蓄。从那以后,他们阔别六年之久,两人都尝尽了天涯作客的况味。这一切,作者只用“往事堪惊”四字一笔抹过,简括地表现出辛酸沉痛,不堪回首的情绪。“回头双鬓已星星”,现见面,两人鬓发已经花白了。这句上片是关合前后的过渡句。正因为词人对他们的武陵相会有着美好的记忆,而对分别以来的生活感到很哀伤,所以,他非常希望刚刚重新见面的朋友能长期一起,以慰寂寞无聊之思,以尽友朋相得之欢。“谁知江上酒,还与故人倾”。哪知道又要这样匆匆作别呢?“谁知”、“还与”的搭配,表达了作者对这次分别事出意料,与愿望乖违,但又不得不送友人登程的伤离情绪。虽说词只写江上杯酒相倾的一个细节,实际上,他们尽情倾诉六年阔别的衷肠,以及眼前依依惜别的情怀,都涵括里面了。
小题2:
试题分析:下片是对曾使君到达光州边地后生活和心境的想象。过片二句,上句有情有景,境界雄阔悲壮。寒日的傍晚,一派萧瑟的边塞上,铁马奔驰,红旗飘扬,士气高昂,真是令人激奋的场面。使君不仅身其中,而且还是长官和塞主。一般诗人的笔下,久守边城,则不免要流露出思归的凄怆之情。而这首词则一反常调,别出新意。作者想象曾使君为豪壮的军队生活所激发,根本不想离开边地,反而担心皇帝下诏书,命令他回京,“只愁飞诏下青冥”,使他不能继续呆那里。他何以要留恋边地呢?词的最后两句作了剖露:“不应霜塞晚,横槊看诗成。”“不应”,不顾。“霜塞晚”,呼应上文“寒日暮”。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串解这几句云:“言只恐诏宣入朝,不顾使君边塞,正有横槊之诗兴也。”横槊赋诗,语出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云“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后来引用它赞扬人的文才武略。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早发竹下[注]??范成大
结束晨妆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迭迭山。
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竹下: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
(1)颔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赏析。(5分)
答:????????????????????????????????????????????????????????????????????????????????
????????????????????????????????????????????????????????????????????? __ _??????
(2)“碧穗炊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脱胎于王维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意境不同,请作简要分析。(5分)
答:????????????????????????????????????????????????????????????????????????????????
????????????????????????????????????????????????????????????????????? __ _??????
参考答案:(1) “冲”和“放”。诗人骑马穿行于轻薄之雾中,恍若冲开一
本题解析:一、无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试题。(5分)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小题1】从诗歌体裁上看,这是近体诗中的 ? 诗中主要意象是什么?(2分)
答:
【小题2】这首诗突出了意象的哪些特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①绝句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绝句一说为律诗之短截部分,因只有四句而得名,故而其平仄与押韵较之律诗大体上并无二致,仍为二四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但实际上,绝句成型还要在律诗之早,只是相对于唐时近体绝句平仄较为自由,所以将唐律成型之前的绝句称为“古绝句”,以示与近体绝句的区别。本诗根据内容中的“身”、“尘”、“春”可以判断是绝句;根据“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及“散作乾坤万里春。”可以判断是梅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