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也,为南土著姓。祖雍,吴丞相。父穆,宜都太守。荣机神朗悟,弱冠仕吴,为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平,与陆机兄弟同入洛,时人号为“三俊。”例拜为郎中,历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会赵王伦诛淮南王允,收允僚属付廷尉,皆欲诛之,荣平心处当,多所全宥。及伦篡位,伦子虔为大将军,以荣为长史。初,荣与同僚宴饮,见执炙者貌状不凡,有欲炙之色,荣割炙啖之。坐者问其故,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及伦败,荣被执,将诛,而执炙者为督率,遂救之,得免。
齐王冏召为大司马主簿。冏擅权骄恣,荣惧及祸,终日昏酣,不综府事,以情告友人长乐冯熊。熊谓冏长史葛旟曰:“以顾荣为主簿,所以甄拔才望,委以事机,不复计南北亲疏,欲平海内之心也。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旟曰:“荣江南望士,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熊曰:“可转为中书侍郎,荣不失清显,而府更收实才。”旟然之,白冏,以为中书侍郎。在职不复饮酒。人或问之曰:“何前醉而后醒邪?”荣惧罪,乃复更饮。与州里杨彦明书曰:“吾为齐王主簿,恆虑祸及,见刀与绳,每欲自杀,但人不知耳。”及旟诛,荣以讨葛旟功,封喜兴伯,转太子中庶子。
时南土之士未尽才用,荣又言:“陆士光贞正清贵,金玉其质;甘季思忠款尽诚,胆干殊快;殷庆元质略有明规,文武可施用;荣族兄公让明亮守节,困不易操;会稽杨彦明、谢行言皆服膺儒教,足为公望;贺生沈潜,青云之士;陶恭兄弟才干虽少,实事极佳。凡此诸人,皆南金也。”书奏,皆纳之。
六年,卒官。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依齐王功臣格。
由是赠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元。及帝为晋王,追封为公,开国,食邑。
荣素好琴,及卒,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因又恸哭,不吊丧主而去。子毗嗣,官至散骑侍郎。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伦败,荣被执,将诛执:逮捕
B.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殷:繁多
C.且居职日浅,不宜轻代易之易:掉换
D.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表:表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例拜为郎中不足为外人道也
B.以情告友人长乐冯属予作文以记之
C.且居职日浅且相如素贱人
D.家人常置琴于灵座当其欣于所遇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顾荣是吴国人,其祖父、父亲以及他自己一家三代都曾做吴国官员,后来他又入齐做官。
B.顾荣在审判淮南王司马允被俘的僚属时,能够公正地判罪,最终使得很多人得到赦免。
C.顾荣任大司马主簿时司马冏骄横会引来杀身之祸,便托冯熊转告葛旟,最终葛禀告冏。
D.顾荣认为当时南方的土人没有完全得到任用,于是向皇帝上书举荐人才,皇帝都采纳了。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恒纵酒酣暢,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5分)
??????????????????????????????????????????
(2)吴郡张翰哭之恸,既而上床鼓琴数曲,抚琴而叹曰:“顾彦先复能赏此不?”(5分)
????????????????????????????????????????????????????????????????????????????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C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可以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中具体语境(上下文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D项解释错误,从“帝临丧尽哀,欲表赠荣”在原文中的下句“依齐王功臣格”大意“依照齐王功臣的规格进行”可知,表:表彰。所以选D。
小题2:
试题分析: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C两个“且”均为副词,况且。A.第一个“为”动词,担任;第二个“为”介词,对、向;B.第一个“以”介词,将、把;第二个“以”连词,来;D.第一个“于”介词,在;第二个“于”介词,对。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托冯熊转告葛旟”的说法不准确,不能从原文找到依据。所以选C。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重点实词、虚词意义、特殊句式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恒、纵、惟、无如……何”、“恸、既而、鼓、复”。
参考译文:
顾荣,字彦先,吴国吴人,是南方土著姓氏。祖父顾雍,是吴丞相。父亲顾穆,任宜都太守。顾荣机敏颖悟,二十岁时仕吴,任黄门侍郎、太子辅义都尉。吴被平定后,顾荣与陆机兄弟共同进入洛阳,当时人们称之为“三俊”。按例任为郎中,历任尚书郎、太子中舍人、廷尉正。常放纵自己开怀畅饮,对友人张翰说:“惟酒可以忘忧,衹是对发病无可奈何。”????
适逢赵王司马伦诛杀淮南王司马允,捉了司马允的僚属交付给廷尉,众人都想杀了他们,顾荣公正地判罪,很多人得到赦免。到司马伦篡位后,司马伦之子司马虔任大将军,任用顾荣为长史。先前,顾荣与同僚宴饮,见到为他们烤肉的人面目举止不同凡人,并露出想尝一尝烤肉的神色,顾荣割下烤肉给他吃。同座的人间他为什么,顾荣说:??“哪有整天拿着却不知其味的道理!”司马伦失败后,顾荣被俘,即将被杀,而那个烤肉的人任督率,就救出顾荣,使他免于一死。???
齐王司马冈召顾荣为大司马主簿。司马间独揽大权骄横肆虐,顾荣担心祸难将殃及自己,终日酒醉,不理政事,把实情告诉了友人长乐冯熊。冯熊对司马同的长史葛旗说:“任顾荣为主簿,是为了甄别任用有才干有声望的人,把重要的事情委托给他,不再计较南北亲疏,这是要争取四海之内的人心。如今府大事繁,并非酒客之政。”葛旗说:“顾荣是江南有名望之士,再说任职的时El不长,不宜轻易替代他。”冯熊说:“可以转任他为中书侍郎,顾荣不失清高显贵,而宫府可以改用实干的人才。”葛旗同意了这个建议,报告了司马同,任顾荣为中书侍郎。顾荣在这个职任上不再饮酒。有人问他:“为什么先前醉酒而后来不喝酒呢?”顾荣惧怕因此得罪,于是又开始饮酒。他在写给同州人杨彦明的信中说:“我担任齐王主簿,常担心灾祸会殃及自己,见到刀和绳子,常想自杀,衹是别人不知道逭一点罢了。”司马同被杀后,顾荣因讨伐葛旗有功,封为嘉兴伯,转任太子中庶子。
当时南方之士未能人尽其才,顾荣又说:“陆士光清贞显贵,内心纯正;甘季思忠心耿耿,有胆有识;殷庆元胸怀谋略,文武双全;我的族兄全迈固守节操,困苦不移;会稽杨彦明、谢1这都遵行儒教,不负众望;贺生深沉不露,隐逸之士;应苤兄弟才干虽少,实绩极佳。凡此诸人,都是南方金玉。”上书呈报,全部被采纳。????
六年,题莹死于官任。五童亲临致哀,想对题茔有所表彰赠予,依照齐王功臣的规格进行。
由此而追赠顾荣侍中、骠骑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谧号元。到元帝为晋王后,追封顾荣为公,立邦国定食邑。???
顾荣平素喜欢抚琴,死后,家人常把琴放置在灵座前。吴郡张翰前来吊哭,然后上床弹了几曲琴,抚琴而叹道:“顾彦先还能欣赏到这些曲调吗?”接着又放声痛哭,没有向主持丧事的人表示哀悼就离去。顾荣子顾毗继承爵位,官至散骑侍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C.失其所与,不知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旧属灵州,汉末郡境为虏所侵,失土寄寓冯翊,置泥阳、富平二县,灵州废不立,故傅氏还属泥阳。晋武帝太康三年,复立灵州县,傅氏悉属灵州。弘之高祖晋司徒祗,后封灵州公,不欲封本县,故祗一门还复泥阳。曾祖畅,秘书丞,没胡,生子洪,晋穆帝永和中,胡乱得还。洪生韶,梁州刺史,散骑常侍。韶生弘之。
少倜傥有大志,为本州主簿,举秀才,不行。桓玄将篡,新野人庾仄起兵于南阳,袭雍州刺史冯该,该走。弘之时在江陵,与仄兄子彬谋杀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应仄。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义旗建,辅国将军道规以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卢循作乱,桓石绥自上洛甲口自号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自号梁州刺史,袭西城。时韶为梁州,遣弘之讨石绥等,并斩之。除太尉行参军。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高祖北伐,弘之与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军自武关入,伪上洛太守脱奔走。进据蓝田,招怀戎、晋。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率部落归化。弘之素善骑乘,高祖至长安,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往反二十里中,甚有姿制。羌胡聚观者数千人,并惊惋叹息。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进为桂阳公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除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瑰又抄掠渭南,弘之又于寡妇人渡破瑰,获贼三百,掠七千余口。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军败,陷没,佛佛逼令降,弘之不为屈。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时年四十二。
(选自《宋书》,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曾祖畅,秘书丞,没胡 没:陷身于……之中
B.以荆州刺史应仄应:策应
C.从征司马休之,署后部贼曹署:隶属
D.又义真东归,佛佛倾国追蹑追蹑:追击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傅弘之果敢、勇猛的一组是(3分)( )
①桓玄以弘之非造谋,又白衣无兵众,原不罪
②弘之于姚泓驰道内,缓服戏马,或驰或骤
③初上马,以马鞭柄策,挽致两股内,及下马,柄孔犹存
④于青泥大战,弘之身贯甲胄,气冠三军
⑤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弘之讨平之
⑥时天寒,裸弘之,弘之叫骂见杀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桓玄认为在这场阴谋刺杀中傅弘之并不是真正的主谋,既没有官职,也没有士兵跟从,于是就宽恕了他,没有处罪,只惩治了主谋庾彬而已。
B.时任梁州刺史的傅韶派遣自己的儿子傅弘之讨伐石绥等人,把他们一起斩首,傅弘之也因此被擢授为太尉行参军。
C.高祖北伐时,傅弘之同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路军队从武关攻入,伪上洛太守脱身逃跑;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自率领部落归顺。
D.晋军战败,傅弘之被俘,佛佛军强迫弘之投降,尽管天气寒气逼人,但还是脱光了他的衣服,傅弘之大声叫骂,最终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彬从弟宏知其谋,以告石康,石康收彬杀之,系弘之于狱。(5分)
(2)高祖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众三万袭长安,弘之又领步骑五千,于池阳大破之,杀伤甚众。(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归根到底就是
要能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推断重要实词的词义,同时最终也要落实到实词的推断上,因而掌握推断的技巧至关重要。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分析可知,C项,署:掌管。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从分析人物品质的角度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在读懂文言语段的
基础上,对考生所作的深化了的进一步分析能力的考查。高考设题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符合指令的信息。该考点采用的题型是定向考查,通常是给出多个句子,交叉排列编为四组,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现或说明文中人物在某一方面的品格特征、行为特点等的一组。在解答时,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文句的含意,再推敲各选项文句所表达的内容是否与题干文句契合。结合语境可知,①是说桓玄的做法;⑤只是陈述傅弘之平叛这件事;⑥是说傅弘之不屈不挠的品格。②③④均表现出傅弘之“果敢、勇猛”。
小题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分析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否准确、深刻、全面、客观或偏激、浮浅、片面、主观臆断等。得出的结论不是文章本来的,是在对文章的整体理解赏析基础上进行的主观的理解,突破了单纯的文字理解,进入高层次的要求,体现出“这一个”特点,更具有主观能动性、思辨能力、创造力等。可采用假设法与代入法,把句子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与选项所在相应段落进行比较。结合语境可知,A项,原文中桓玄宽恕了傅弘之没有治罪,但对庾彬文中并没有说惩治他,前文已说被桓石康杀掉,所以“只惩治了主谋庾彬而已”有误。
小题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文言特殊句式进行重点翻译,
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一般在直译的基础上,而后意译。整句翻译时,再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要求,做到文通句顺,表意准确。翻译时涉及到一词多义、重点虚词、词类活用及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等。注意两句关键字句的翻译:(1)句中重点词语为“其”“系”,注意“以告石康”是省略句,而“系弘之于狱”为状语后置句。(2)句重点词语为“袭”“领”“破”等。
【参考译文】
傅弘之,字仲度,北地泥阳人。傅氏祖籍隶属灵州,汉末郡境被少数民族侵占,失去国土寄寓到冯翊,设置泥阳与富平二县,灵州废弃不再设县,所以傅氏回来后归属于泥阳。晋武帝太康三年,重新设立灵州县,傅氏全部归属灵州。傅弘之的高祖晋司徒傅祗,后来被封为灵州公,不想封在本县,所以傅祗一家仍旧归属泥阳。曾祖傅畅,曾担任秘书丞,陷没于胡,生子傅洪,晋穆帝永和中,胡地大乱得以归回。傅洪生傅韶,担任梁州刺史,散骑常侍。傅韶生傅弘之。
少年时倜傥有远大志向,为本州主簿,被推举为秀才,未成行。桓玄将要篡权,新野人庾仄在南阳起兵,袭击了雍州刺史冯该,冯该逃跑。傅弘之当时在江陵,与庾仄哥哥的儿子庾彬谋划杀死荆州刺史桓石康,以荆州刺史之名来策应庾仄。庾彬的堂弟庾宏知道了他们的阴谋,把这事告诉了石康,石康拘捕了庾彬并杀了他,将傅弘之关进监牢。桓玄认为傅弘之不是主谋,没有官职没有士兵,就宽恕了他,没有处罪。
高祖起义时,辅国将军刘道规任傅弘之为参军、宁远将军、魏兴太守。卢循作乱时,桓石绥在上洛甲口起兵,自称荆州刺史,征阳令王天恩自称梁州刺史,袭击西城。当时傅韶正任梁州刺史,派遣傅弘之讨伐石绥等人,把他们一起斩首。弘之被擢授为太尉行参军。随同出征司马休之,掌管后部贼曹,后来仍为建威将军、顺阳太守。高祖北伐时,傅弘之同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七路军队从武关攻入,伪上洛太守脱身逃跑。晋军进据蓝田,招安戎人和晋人。晋人庞斌之、戴养,胡人康横等各自率领部落归顺。弘之一向精于骑术,高祖到长安时,弘之在姚泓修建的驰道上,穿着宽绰的官服以驰马为戏,有时快跑,有时慢跑,在来回二十里的路上,很有姿态。羌族、胡族围观的有数千人,都惊诧长叹。他刚上马的时候,将马鞭挽在鞭柄上,放在两腿间,等到下马,鞭柄的痕迹仍然存在。
傅弘之任职桂阳公刘义真雍州治中从事史,又被升迁为西戎司马、宁朔将军。略阳太守徐师高反叛,傅弘之率兵讨伐,平定了叛乱。高祖东归后,佛佛伪太子赫连瑰率三万人袭击长安,傅弘之又率领步兵骑兵五千人在池阳迎战,大败赫连瑰,杀死杀伤很多敌兵。赫连瑰又在渭南搜劫财物,傅弘之又在寡妇人渡打败他,俘获贼寇三百人,夺取七千多人。等到刘义真东归,佛佛尽全国之兵随后追击,在青泥大战,傅弘之身穿盔甲,勇气冠于全军。晋军战败,傅弘之被俘,佛佛军强迫弘之投降,傅弘之不向他们屈服。当时天气寒冷,佛佛军脱光傅弘之的衣服,傅弘之大声叫骂,被佛佛军杀害。时年四十二岁。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吾从而师之?????????????????????
B.古之学者必有师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D.小学而大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谷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刚直庄厉,初处郡学,士友皆严惮之。
宋以词赋取士,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谷与同郡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为赋,体裁务为典雅,每一篇出,士争学之,由是湘赋与闽、浙颉颃①。中年登进士第。调常德推官,知崇阳县,所至廉正有声。?
丁内艰,居家教授,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诸生经及朱氏《四书》,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夜灭烛始免巾帻,早作必冠而后出帷。行市中,市人见其举动有礼,相谓曰:“是必尹先生门人也。”诘之果然。?
晚入李庭芝制幕,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潭城受兵,帅臣李芾礼以为参谋,共画备御策。时城中壮士皆入卫临安,所余军仅四百五十人,老弱太半。芾纠率民丁,奖励以义,人殊死战,三月城不下。大军断绝险要,援兵不至,谷知城危,与妻子诀曰:“ 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召弟岳秀使出,以存尹氏祀,岳秀泣而许之死。乃积薪扃户②,朝服望阙拜已,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邻家救之,火炽不可前,但于烈焰中遥见谷正冠端笏危坐,阖门无少长皆死焉。芾闻之,命酒酹谷曰:“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务实,谷号也。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谷死,诸生数百人往哭之,城破,多感激死义者。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②扃户:闭户。
小题1: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士友皆严惮之惮:恐吓
B.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季:朝代之末
C.中年登进士第第:科第
D.丁内艰,居家教授丁:遭逢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宋以词赋取士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岳秀泣而许之死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城破,多感激死义者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D.阖门无少长皆死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明尹谷“性刚直庄厉”的一组是(3分) (?? )
①体裁务为典雅 ②居家教授,不改儒素 ③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 ④早作必冠而后出帷 ⑤谷知城危,与妻子诀 ⑥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尹谷性格刚直严厉,士友都很敬畏他;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在作赋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士人争相向他学习。
B.尹谷在家里教授学生,仍保持儒者的品德操行,严格要求学生,如果学生不谨慎修习,即使才思敏捷他也不教授他们。
C.潭州城被敌兵包围的时候,尹谷毅然与妻子诀别,为保存尹氏的祭祀之人,他叫弟弟尹岳秀逃出,自己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最终死于火海之中。
D.尹谷死后,潭州看重读书学习的“三学生”几百人去吊唁他,潭州城被攻破以后,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大义而死。
小题5: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
小题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3分)
②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A
小题1:B
本题解析:
小题1:惮:害怕
小题1:A 介词,凭借?? B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 辅助代词,……的人/助词,用于舒缓语气? D 语气词,不译/兼词,“于之”
小题1:①表现的是尹谷等人对词赋的要求很高;④是尹谷的学生的行为,不能直接表明尹谷“性刚直庄厉”。
小题1: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的是民丁,不是尹谷。
小题1:此题考查断句,要根据文意断句。共断9处,对三个给1分,漏断不扣,错断倒扣
小题1:①得分点:隆暑、端居、句意各1分②得分点:用、知、次、句意各1分
参考译文:
尹谷,字耕叟,是潭州长沙人。他的性格刚直严厉,最初在郡学时,同学朋友都很尊敬、害怕他。
宋朝凭借词赋录取士人,末年时,只有闽、浙的词赋名传天下,尹谷和同郡的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等人作赋,追求风格典雅,每作出一篇,士人们就争相向他们学习,从此湘的词赋和闽、浙的词赋不相上下。尹谷中年考中进士。他被调任常德推官,做崇阳知县,所到之处都能做到廉洁公正,留下了好的名声。
遭逢母亲去世,尹谷在家里教授学生,没有改变儒者的品德操行。太阳还没有升起,他就开始教授诸生经书以及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虽然有才思却不谨慎修习的士人他都摈弃不教。诸生盛夏季节也必须穿戴整齐,整天正襟危坐,晚上熄灭蜡烛后才解下头巾,早上起来一定要先戴好帽子然后才走出帷帐。走在集市上,集市上的人看到他们举止有礼,互相说:“这一定是尹先生的门徒。”询问他们,果然就是。
晚年他进入李庭芝的幕府,因为别人举荐被提拔担任衡州知州,需要住在家里。潭州城被敌兵包围,帅臣李芾对尹谷以礼相待,让他做自己的参谋,共同谋划防备抵御敌人的策略。当时城里的壮士都去守卫临安了,剩下的部队只有四百五十人,其中一大半是年老体弱的人。李芾集聚并率领壮士,用义来勉励他们,人们都拼死战斗,三个月敌人也没有把城攻下。敌军断绝了险要地段,援兵不能到达,尹谷知道潭州城危在旦夕,就和妻子儿女诀别,说:“我以一个寒微的儒生的身份蒙受国家的恩德,主管一方州土,论义当不屈,你们一定要跟随我去死啊。”叫来他的弟弟尹岳秀,让他逃出去,以便保存尹氏的祭祀之人,尹岳秀哭着答应他为国而死。尹谷就堆积木柴,锁上门窗,穿上朝服,朝着朝廷所在的方向跪拜之后,先取出所任官职的委任凭证,烧掉了它,然后跳入火中自杀。邻居来救他,火势猛烈不能靠近,只从猛烈的火焰中远远地看见尹谷头上戴着帽子,手里拿着笏,正襟危坐,全家无论年少年长的都死了。李芾听说后,派人拿酒来祭奠尹谷,说:“尹务实,真是一个男子汉,在我之前就义了。”务实是尹谷的号。
起初,潭州的读书人把读书学习看得很重,州里的学生每月考试得分高的,就升为湘西岳麓书院的学生,再得分高的,就升为岳麓精舍的学生,潭州人称之为“三学生”。发生战乱时,三学生聚居在州学,仍然不废弃学业。尹谷死后,诸生几百人前去吊唁他。城被攻破以后,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大义而死。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