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翻译下列句子(8分)
小题1: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2分)
——————————————————————————————————————
——————————————————————————————————————
小题2:《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3分)
——————————————————————————————————————
——————————————————————————————————————
小题3: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3分)
——————————————————————————————————————
——————————————————————————————————————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1.从上述文字中,找出与《战国策》中的“苟无民,何以有君”思想相通的一句。
??????????????????????????????????????
2.有若希望哀公采取的措施是什么?请对此措施进行评析。
?????????????????????????????????????
3、阅读题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取诸怀抱——取:取得
B.趣舍万殊——趣:趋向,取向
C.感慨系之——系:附着
D.终期于尽——期:期限
2.下列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当其欣于所遇/亦将有感于斯文
B.亦足以畅叙幽情/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引以为流觞曲水
D.其致一也/列坐其次
3.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亦将有感于斯文
B.俯察品类之盛
C.感慨系之矣
D.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4.下列文言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当其欣于所遇
C.不能喻之于怀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5.下列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本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道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
4、单选题 分别选出下列各题中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竭尽诚意,那么即使象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象过路人一样。)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对于他们自己呢,却耻于让老师教他们。)
C.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手像裁缝一样举起,蟋蟀却又远远地跳开了。)
D.则秦国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那么秦国最大的欲望,六国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不在于战争。)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其先辽东襄平人。密趣解雄远,多策略,散家赀养客礼贤不爱藉。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密至,谋曰:“今天子远在辽左,若鼓而入蓟,直扼其喉,高丽抗其前,我乘其后,不旬月赍粮竭,举麾召之,众可尽取,然后传檄而南,天下定矣,上计也。关中四塞之地,彼留守卫文升,易人耳。若径行勿留,直保长安,据函、崤,东制诸夏,是隋亡襟带,我势万全,中计也。若因近趣便,先取东都,顿兵坚城下,不可以胜负决,下计也。”玄感曰:“公之下计,乃吾上策。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密计不行。玄感至东都,所战必克,自谓功在旦暮。既获内史舍人韦福嗣,遂任之,故谋不专密。福嗣耻见执,策议皆持两端。密揣其贰,谓玄感曰:“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请斩以徇。”不从。
时东郡贼翟让聚党万人,密因介其徒王伯当以策干让曰:“今主昏于上,人怨于下,锐兵尽之辽海,和亲绝于突厥,南巡流连,空弃关辅,此实刘、项挺兴之会。足下资豪桀,士马精勇,指罪诛暴,为天下先,杨氏不足亡也。”让由是加礼,遣说诸贼,至辄下。因为让计曰:“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
其亡无时。不如取荥阳,休兵馆谷,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让听之,遂破金堤关,徇荥阳诸县,皆下。荥阳太守杨庆、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合兵讨让,让素惮须陀,欲引去。密曰:“须陀健而无谋,且骤胜易骄,吾为公破之。”让不得已,阵而待。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伏发,与游军乘之,遂杀须陀。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适:恰好
B.顿兵坚城下顿:驻扎
C.此实刘、项挺兴之会会:时机,机会
D.须陀素轻让,引兵搏之,让少却少却:稍稍休息
小题2: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李密“趣解雄远、多策略”的一组是(3分)(???)
①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②公之下计,乃吾上策。
③福嗣穷,为我虏,志在观望。?????④公初举大事,奸人在侧,事必败。
⑤待士逸马肥,乃可与人争利。??????⑥密率骁勇常何等二十人为游骑,伏千兵莽间。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越国公杨素在路上碰见骑着黄牛,一边走一边读书的李密,赞叹他勤奋好学;与他交谈后,认为他见识过人,谋略出众。
B.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兵变,李密为他提出三条计策,但玄感认为李密所说的下计才是最佳策略。
C.翟让接受李密的建议,连续取得了多次胜利后,对李密礼遇有加。
D.李密不仅谋略过人,而且勇气可嘉,亲自带兵采用伏击的方式杀死河南讨捕大使张须陀。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今百官家属皆在洛,当先取之,以摇其心。且经城不拔,何以示武?(5分)
⑵今禀无见粮,难以持久,卒遇敌,其亡无时。(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