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何真,东莞员冈人,八岁而孤,母夫人守志不夺。少英伟好书剑。至正间,岭南盗起,焚掠州郡,真集义兵保乡里,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盗场管勾。中原兵起,岭海骚动,弃官归乡里,慨然以生民为念。
岁乙未,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岁癸卯,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真闻之,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广人大悦。
时中原大乱,南北阻绝,真益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舟师取广东。时永忠在福州,先遣人以书谕真,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豪杰之士,乘时而起,或假元之号令,或自擅其兵威,暴征横敛,蚕食一方,生民涂炭,可谓极矣。今天子受天明命,肇造区夏,惟两广僻在遐荒,未沾圣化。予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恐足下未悟,辄先遣一介之使相告,惟足下留意焉。”遂航海趋广东。三月甲戍,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遣使奉表迎降。
初,汤和等平福建,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且遣人回报真。至是,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上赐诏褒之,曰:“天下分争,所谓豪杰有二:易乱为治者上也,保民达变,识所归者次也。负固偷安,荼毒生民,身死不悔,斯不足论矣。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不烦一旅之力,使兵不血刃,民庶安居,可谓识时达变者矣。”真叩头谢曰:“昔武王伐暴救民,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臣本蛮邦之人,迩者逢乱,不过结聚乡民,为保生之计,实无他志,今幸遇大明丽天,无幽不烛,臣愚岂敢上违天命。”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以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古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
(节选自《国初群雄事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邑民王成、陈仲玉构乱构:图谋
B.先遣人以书谕真谕:上对下的文告
C.何真籍所部郡县户口、兵马、钱粮籍:登记
D.征南将军廖永忠遣人送其使及表诣京师诣:前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真躬环甲胄,往擒仲玉以归慨然以生民为念
B.豪杰之士,乘时而起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
C.真请于行省举义兵除之真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
D.易乱为治者上也顷者,师临闽、越,卿即输诚来归
小题3: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何真“保民达变”的一组是(??)(3分)
①仕为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②练兵据险,保障一隅
③少英伟好书剑?????????????????????????????????④受命南征,顺者抚,逆者诛
⑤遣使由海道奉表于元,遇和兵,遂改其表请降???⑥率众复广州,号令明肃
A.①④⑥
B.②⑤⑥
C.③④⑥
D.①③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真年少不幸,八岁便死了父亲,母亲含辛茹苦抚育孤儿,始终没有改嫁。
B.何真曾率兵收复广州。他的队伍军纪严明,深得广州百姓欢迎。
C.何真原本率部降元,后因廖永忠信中的言辞咄咄逼人,何真不得已,改向明军投降。
D.明太祖褒奖了何真,对其在动乱时节组织武装保境安民的举动给予了充分肯定。
小题5: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南海三山民邵宗愚陷广州,守将何深死之,大肆焚掠(4分)
②今主上除乱以安天下,天命人归,四海景从。(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猜测出词义,即文言猜读法。B项解释不准确,由原文内容下句“曰:“元君失驭,天下土崩,”可知,此处“谕”不能按名词“上对下的文告”来理解。应译为动词“告诉”。所以选B。
小题2:
试题分析:此类文言虚词题,一般要结合具体语境,去判定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和意义。C.都是介词,译为“向”.A.前一个是连词,前后动作的连接,表顺承,可不译;后一个是介词,译为“把”。B项,前一个是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后一个是连词,表转折,译为“却”。D前一个是代询,译为“…的人”;后一个是音节助词,用在表时间的词语后补充音节,无实义。所以选C。
小题3:
试题分析:解答这类题的思路是,将所给例句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保民达变”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进行判断选择,答题时也可以用排除法,将明显含有不符合题干要求文句的选项直接排除,以节省答题时间。①说何真曾任官职;③是说何真的外貌和爱好。④说的是廖永忠。都不符合题意要求,故排除这三句。应为B。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何真不得以”不准确,对何真而言,只要是正统的政权即可,在这个前提下,投降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百姓安居、安宁.这也正是朱元璋最看重他的地方)正因为如此.所以何真是一个小小使者就可以改动降表,就可决定向谁投降。所以选C。
小题5:
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此题翻译时需要注意的关键词句有:(1)"陷”译为攻陷,“死之”理解成为动词用法“为之死”,“邵宗愚部”属于省略句。(2)“安”译为使…安定;“景从”译为“像影子那样跟随”或“如影随形”。
【参考译文】
何真,是东莞员冈人,八岁亡父,母亲守节不再嫁人。何真年少时就身材魁伟,喜好书法和剑术。至正年间,岭南强盗四起,在州郡放火抢劫,何真组织起义兵保卫乡里。后来官至河源务副使、淡水盐场管勾。中原地区元明交战,从岭南到南海都随之动荡不安,何真弃官回归乡里,他满腹感慨,心里只有老百姓。???
乙未年,乡民王成、陈仲玉作乱,何真请得行省同意,组织义兵剿灭了他扪。此役,何真亲自披挂上阵,把陈仲玉活捉回来。癸卯年,海南三山的邵宗愚攻陷了广州,广州守将何深战死,邵宗愚部在城里疯狂烧杀抢掠。何真听说后,率众收复了广州,他的军队军纪严明,广州民众非常高兴。
此时,中原局势一片混乱,南北变通断绝,何真更加努力地讲练士卒,他们占据关隘,保住了一方的安宁。
洪武元年戊申二月壬寅,大明太祖高皇帝任命廖永忠为征南将军,率水军直取广东,廖永忠到了福州了,事先派人送信给何真说:“元朝皇帝已经丧失了驾取政权的能力,天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趁势而起,有的假借元朝廷的号令指挥一方,有的干脆倚仗强大的军队,肆意妄为,他们横征暴敛,割剧称雄,百姓生灵涂炭,可以说是痛苦到了极点,如今大明皇帝受命于天,正在开创华夏大业,只有两广,遥远荒僻,从未蒙受圣明君主的教化,我奉命南征,归顺者会受到安抚,违逆者将处以极刑。怕先生您尚未省悟,先派个使者报个信,希望先生您注意。”于是从海路直取广东。三月甲戌,何真登记辖区各郡县的人口、兵马,钱粮的数目,派使者捧着降表迎接受降。
早先,在明将汤和等人平定福建的时候,何真就派使者从海路捧着降表准备向元朝廷投降,正好遇到汤和的军队,于是使者改动了降表,请求向明军投降,并且派人回去向何真汇报。此时,征南将军廖永忠派专人护送何真的使者带着降表到京城。皇上下诏褒奖他,诏书说:“天下动荡的时候,所谓的豪杰有两种人:变动乱为安定的属上等,保护百姓直到天下安定,并且知道应当归顺谁的属次一等。至于据险苟活,残害人民。死不悔改的,就不值—提了。当初,我大军兵临闽越之时,你就诚心归顺,没让我费鞍马之劳,没有流血牺牲,使民众得以安居,你真可谓是识时务者啊。”何真叩头谢恩,说:“当年周武王讨伐残暴,救民于水火,没有预约就前来会盟的诸侯有八百。现如今,皇上平息动乱以使天下安定,此举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天下百姓如影随形。臣本蛮荒之人。近来恰逢动乱,武聚集乡里,只为保命,并无其它意思。现在有幸生逢大明的朗乾坤,皇上的光辉无处不在;臣是再驽钝,又怎敢违背天意。”皇上说:“手握兵权而不祸害百姓的人,他的后人一定能够享受他的忠诚,朕欣赏你的忠诚,考虑到江西地邻广东,因此特授你江西行省参政一职,以表彰你扫顺的诚心,古语说:好名声,是用来承载美德的。你的好名声已经够大的了,还需努力提升品德,以利辅佐国家。”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A、公从之。??????????????
B、烛之武退秦师。
C、夫晋,何厌之有。??????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路问成人①。子曰:“若臧武仲②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③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④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论语??宪问第十四》)?
【注解】①成人:人格完备的完人。②臧武仲:鲁国大夫臧孙纥。③卞庄子:鲁国卞邑大夫。④要:通“约”,穷困。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拥有臧武仲的智慧,公绰的克制,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加以修饰,就可以算得上是个完人了。?
B、完人见到财物和利益,应当想到义的要求。完人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保全他人的性命。?
C、孔子认为,人即使是长期处于困境之中,也不应忘记平日里的诺言。能克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理想是一种可贵的品质。?
D、本选段谈的是人格完善的问题,指出完美的人不一定要面面俱到,一个有正确的义利观、生死观,有理想有毅力的人,同样称得上是个完美的人。?
2、孔子又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第十七》)结合上面选段的意思,用自己的话概括孔子“义”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B
2、孔子认为,君子以义作为最高尚的品德。人应该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共22分。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
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辟:征召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怿:喜悦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太后又以衡阳王故又自以功安社稷
B.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安都再三言之
C.明日,安都坐于御坐明日,于西省赐死
D.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何如作临川王时
小题3: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3分)(???)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小题5:断句和翻译。(10分)
(1)给阅读文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划分开即可)。(4分)
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
(2)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3分)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1:C
小题1:D
本题解析:
小题1:衔:怀恨。
小题1:A因为,介词/认为,动词;B代词,他的/代词,代“何如作临川王时?”这句话;C介词,在;D. 哪,哪里 /何如,固定结构,怎样
小题1:①写侯安都拥立世祖,表现其处事果断;③写侯安都部下行为,不能说明其骄矜;⑥写世祖计收侯安都。
小题1:考查对文段内容进行分析概括能力。A“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错;C.陈世祖忌恨侯安都不完全是因为“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D“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错。
小题1:(1)考查文言文断句。
(2)①“第”1分,“差次”1分,大意1分。②“宥”1分,“葬以士礼”状语后置译对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侯安都善长隶书,能弹琴,广泛阅读了各种经书,五言诗写得颇有名气。还善长骑射,被邑里视为雄豪之人。后被梁始兴内史萧子范征召来授予主簿一职。
侯景作乱。侯安都率兵随从陈霸先征战,在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平定侯景之乱中,都有战功,被授兰陵太守一职。高祖(陈霸先)密谋袭王僧辩,其余各位将领没人知道,只和侯安都商议。侯安都率军至石头城北,弃舟登岸,王僧辩仍没有察觉。于是活捉了王僧辩。
绍泰元年,高祖东征杜龛,派侯安都留守台城。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到了台城城楼的下面。侯安都下令关闭城门降下旗帜故意向敌人示弱,并下令城中:“擅自登上城墙看敌军的人斩。”到了傍晚,徐嗣徽等收兵回石头城。侯安都令士卒暗中打造御敌器具。天将亮时,徐嗣徽率骑兵又来了。侯安都率300勇士开东西边门出战,大败敌军,徐嗣徽于是逃回石头城,从此不敢进逼台城。侯安都因功被封为西江县公。
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侯安都说“现在四方还未平定,哪有时间考虑太长远,临川王对国家有大功,我们必须一起拥立他为王。今天这件事,谁不答应我就杀了谁。”便手按宝剑走上大殿,禀告太后,请太后拿出玉玺。陈世祖即位后,侯安都被升任司空。
自从平定王琳后,侯安都功勋越来越大,他认为自己对国家安定有大功,日渐骄傲,多次招聚文武之士,一起骑驭驰骋,有时令这些名士提笔作诗,他亲自评定其好坏高低,然后给予他们各种赏赐。文士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都是他的宾客,侯安都家里动辄聚集千余人。他部下的将帅多数都不遵法度。文帝生性严谨,心里十分怨恨他。但侯安都却不知悔改,反而日益骄横。一次陪文帝游玩饮酒,侯安都竟问文帝:“跟作临川王时相比怎么样?”文帝不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不得已对他说:“这虽然是天命,或许也是靠了您的力量。”宴会后,他又启奏文帝要借皇帝宴饮用的物品和彩船用,并请求将自己的妻妾接到御堂欢乐欢乐,文帝虽然答应了他的请求,但心里十分不高兴。第二天,侯安都坐在皇帝御座上,众宾客坐在群臣席位,把酒给他祝寿。当初,重云殿失火,侯安都擅自带将士披挂铠甲冲入殿内,文帝对此十分不满,从那时起,便暗中对侯安都有了戒备。周迪反叛的时候,朝中大臣都希望派侯安都讨伐他,但文帝却派吴明彻讨伐周迪,又多次派遣使者审问安都部下。安都心里惶恐不安。世祖担心他不受控制。第二年春天,文帝将侯安都召进嘉德殿,设下宴席,又将其部下将帅都集中于尚书朝堂,当场收捕了侯安都。第二天,文帝将侯安都赐死于西省。侯安都死时四十四岁。不久,文帝下诏,宽恕了侯安都的妻子儿女,并以安葬士人的礼节安葬了他。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插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①。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被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鹰等复发。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注]①输作左校,东汉政府对犯罪官员的惩罚,服劳役刑。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所交接——接:接待
B.每破走之——破:打败
C.膺表欲按其罪——按:查办
D.考死,妻子徙边——考:父亲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李膺有威慑力的一组是( )
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实为师友
②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
③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④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
⑤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
⑥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膺为官威严清明,所以升迁为青州刺史后.当地郡守县令听说消息,多弃官不做。
B.李膺担任护乌桓校尉,在对敌作战之时英勇善战,每每使敌人败退,敌人非常伯他。
C.李膺为官清廉,做度辽将军时在与鲜卑大战之后,将所掳掠的人口全都送还塞下。
D.张俭事发之后,李膺敢于担当,没有像乡人劝说的那样逃走,而是主动前往诏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毅乃慨然舀:“本谓膺赘,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C
3.C
4.(1)荀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