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六)
2017-01-15 21:05: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境与象的关系,全面而确切的表述应该是:境生于象而超乎象。
②这恐怕是每一个善于读诗,可以与之谈诗的人都会有的体验。
③意象是形成意境的材料,意境是意象组合之后的升华。
④意象好比细微的水珠,意境则是飘浮于天上的云。
⑤那飘忽的,变幻的、色彩斑斓的、千姿百态的云,它的魅力恰如诗的意境。
⑥云是由水珠凝集而成的,但水珠一旦凝集为云,则有了云的千姿百态。

A.①③④⑥⑤②
B.①③②④⑥⑤
C.③①②④⑥⑤
D.③①④⑥⑤②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①句是全段的话题,包含了“意境”与“意象”两个方面,且揭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③句紧承①句,前半句是对“境生于象”的说明,后半句是对“超乎象”的说明。④句承③句中的“意象……是材料”与“意境……是升华”用比喻使之形象化。⑥句承④句的比喻,⑤句承⑥句的“千姿百态”,⑥⑤两句同时回应①句揭示两者关系。②句是对前文的总结,“这”指代前面的内容。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或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但伴随着奇迹般的市场销量,这本书的学术性遭到了多方质疑,当时“十博士联名抵制于丹”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中华书局也遭“骂名”。
B.再回过头来看,美国的那只苹果令世界疯狂,是因为人家卖得不仅是手机,是科技,而是卖文化,卖生活方式,当然,我们也无须自高自大
C.何谓闲事?就是那些无关大局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尽量不要去听不要去管,人生在世时间如此短促,连正经的事情还做不完,想管也忙不过来。
D.有一年冬天,那株淡黄色茶花的花苞长得特别慢,我心里有些急,就给它多施了点肥,没多久,这株茶花就显出萎靡不振的样子,我赶快停了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机/候 躯/甲虫 下歌载舞
B.斗/色/斗士 偏强人意
C.板/型 卷/压戏 慰/声名狼
D.重脸/马脚 坊/茧自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强调的是人性的发现和回归,是人生经过轰轰烈烈的成功或者大起大落之后的盖棺定论,而成就、业绩反倒是第二位的了。
B.作为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节约社会资源的一个重要举措,教科书循环使用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C.如果你能听从老中医的劝告,增强自信心,抓住一切可以锻炼的机会,坚持锻炼,
不气馁,长此以往,你口吃的毛病一定经能得到矫治。
D.强调认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要自怨自艾,也不要急于求成,而
是要坚持把它作为推进改革、谋划发展的根本依据。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盖棺论定”,意为一个的功过是非只有到了生命终了才能做出结论。据句中“人性的发现和回归”应用“反璞归真”。C项“长此以往”意为“老是这样下去(多指不好的情况)”故错误,D项“自怨自艾”原指自己怨恨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后单有悔恨之意,此处宜用“妄自菲薄。”)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要辞职的消息在公司内部不胫而走,大家不禁对此议论纷纷。
B.园丁康居工程这一好消息传出之后,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
C.这篇文章不仅结构混乱,条理不清,而且文不加点,令人费解。
D.这六位老人,年纪最小的也已82岁,都是参加过抗战的老兵。如今,虽已是古稀之年,但他们都还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当年,感慨万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褒贬误用、望文生义、对象误用的角度考查成语的运用。B项,“弹冠相庆”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其他人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于贬义。后指坏人得意的样子。此处是褒贬误用。C项“文不加点”指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此处是望文生义。D项“古稀之年”指七十岁,此处是对象用错。
点评:对于成语或熟语题型,考查往往从以下几个方面设置考点: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