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高频试题特训(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5 21:09:1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经历了许多挫折之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他们的公司也终于正式成立了,这下他可以安之若素了。
B.减负需要从现在做起。面对一个个鲜活的“涸辙之鲋”,作为教师应该先行动起来,把一个个鲜活的“鱼”放进水里。
C.面对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责无旁贷。
D.商场如战场,做企业同样需要戒骄戒躁,如履薄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安:安然,坦然;之: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涸辙之鲋: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涸:干。辙:车轮辗过的痕迹。鲋:鲫鱼。??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如履薄冰:意思是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本题难度:简单



2、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精神是源远流长的。一部中国精神的发展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传承、不断发展、不断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B.普里马齐雅参加了反对分裂车臣的民兵组织,在联邦部队的掩护下,已向格罗兹尼市中心挺进。
C.由于陈一鸣平时涉猎广泛,善思求新,所以在我校第一届综合素质大赛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D.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与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为促进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缺宾语,在句末加“的见证”B.产生歧义,在“在联邦部队的掩护下”前面加“他们”。C.关联词语位置错乱,“由于”放到“陈一鸣”后面。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3分) (    )
A.可怜体无比
B.叶叶相交通
C.共事二三年
D.进退无颜仪


参考答案:【答案】D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中古今异义字的理解能力。D古今同义,上前退后.A.古义:可爱;今义:同情;B.古义:交错在一起;今义:交通运输的总称;C.古义:在一起过日子;今义:一起做事。所以选D。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本题难度:一般



4、改错题  请找出下面一段话中用词不当的地方,并加以修改。
  听说贵公司近日在资金周转方面存在困难(a),如有需要(b),我们一定鼎力相助(c)。本企业能从各处弄得到钱(d),还有不少财务人才(e),如你们需要指点的话(f),我们将不吝赐教(g)。
修改:
(1)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c)我们一定鼎力相助——全力相助。
(d)本企业能从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嫉恨 诬蔑 驱逐 国家设施 唯物辨证
B、建树 领域 竟相 浅尝辄止 不可估量
C、摸索 逻缉 要素 极端民主 非同寻常
D、爱戴 忌恨 预见 毫不在意 永垂不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