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5 21:12:54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改错题    有位学生考取了大学,给曾经对他很有帮助的老师发了条手机短信表示感谢。其中有不得体的地方,请改正。(找出并改正三处即可)
老师:你好!
  在高中阶段,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我能有今天,是你鼎力相助的结果。你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我将永远铭记你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你的希望。
你的学生 
刘勇
2008年9月20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你”改为“您”;
(2)“你能帮助我学习,深感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座落喝采继往不咎鬼鬼祟祟
B.肖像永诀趋之若鹜寥若晨星
C.渲染惦量按部就班沧海桑田
D.籍贯翔实无是生非带罪立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座一坐?采一彩?继一既;C.惦一掂;D.是一事?带—戴。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循路东行到一座小石桥边。向右折去,是一潭与未名湖相通的水。__________真觉得此时应有一只白鹤从水上掠过,好为那“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的诗句作出图解。
①水面不大,三面山坡,显得池水很深。
②潭水碧波荡漾,三面的山影倒映在细碎的波纹中。
③水边石草杂置,山坡上树木茂密。
④杂草和石头遍布于潭边,山坡上蓊蓊郁郁的。
⑤月光从树中照进幽塘,水中反射出冷冷的光。
⑥透过树的缝隙月光零落地洒在碧水上。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写风雨的名句。比如《荀子·劝学》中的“????????????????????????????;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和杜牧《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又如柳永《雨霖铃》中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和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到黄昏,点点滴滴”。


参考答案: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舞殿冷袖?风雨凄凄?骤雨初歇?梧桐更兼细


本题解析:无


本题难度:一般



5、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巴马在大选前18个月就开始接受特勤局保护,比之前任何总统候选人都早,部分原因就在于许多带有种族色彩的言论都是针对他引起的。
B.通过本届奥运会,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中国更多地了解了世界,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运动健儿们在光彩夺目的场馆里同场竞技,用他们的精湛技艺博得了我们的赞叹。
C.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D.只有坚持改善和保障民生,才能激发人民推动科学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拥护和支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项杂糅“原因……引起的”。B项成分残缺,去掉“通过”或“让”。D项语序当改为“保障和改善”。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