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古代诗歌鉴赏》考点特训(2017年冲刺版)(九)
2017-01-16 12:57:41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9分)
夜坐??????????
文天祥
淡烟枫叶路,细雨蓼花时。宿雁半江画,寒蛩①四壁诗。
少年成老大,吾道付逶迤。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
注解:①蛩,蟋蟀。
(1)请写出这首诗颔联中对仗的词语。 (2分)
“宿雁”和“寒蛩”对仗,“半江”与“四壁”对仗,“画”与“诗”对仗。(2分,三组全对得满分,漏一组扣1分)
(2)表达全诗主旨的诗句是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主旨句是“终有剑心在,闻鸡坐欲驰。”(1分)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3)诗歌的前四句写景绘色,请简要分析其运用的艺术手法。 (4分)
运用近景远景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描写景色,首联写近景,颔联写远景,把秋夜的景色描写的非常真切;(2分)还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半江秋水,清寒秋气是静景的描写,而宿雁成群与四壁的蟋蟀声是动景的描写,相映成趣,进一步描写秋夜的沉寂。(2分)



2、阅读题  《凤凰涅槃》中凤凰双双自焚前做了什么事情,将全诗推向高潮?写那些凡鸟有什么作用?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练习。(7分)
虞美人?寄公度
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小题1: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2分)
小题2: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越中览古
李 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苏台览古
李 白
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1)李白的这两首怀古之作,从体裁上看,都是_________诗,都抒发了_________的感慨。
(2)这两首诗都是览古之作,题材相近,但在今昔的对比上写法不同,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阅读《氓》,完成后面的问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1.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贿:财物
B.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沉溺
C.自我尔,三岁食贫——徂:往、到
D.女也不,士贰其行——爽:爽快
2.下列两组加粗的字,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乘彼垝垣,望复关
尔车来,以我贿迁
耽兮,不可说也
静言思,躬自悼矣
A.两个“以”相同,两个“之”相同
B.两个“以”不同,两个“之”相同
C.两个“以”相同,两个“之”不同
D.两个“以”不同,两个“之”不同
3.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她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着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醒悟过来,表示要坚决地同他一刀两断。
B.这首诗叙事很完整:首章写订婚,次章写结婚,第三章写被遗弃,第四章写受虐待,第五章写教训,第六章写决绝。
C.这首诗以“我”的口吻叙述,采用对比的写法。
D.本诗大体按照事件发展顺序,采取概括叙述与细节描写相结合,把恨与悔的感情熔铸于叙事、议论之中,较细腻地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并展现了她的坚强性格。
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既用桑叶由绿变黄,比喻女子的年老色衰,同时又引出下文女子的被遗弃,因此,从表现手法上看,这里运用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手法。
5.简要分析《氓》诗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
男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女主人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氓》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高考 语文 古代诗歌鉴赏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答题技巧《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