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巩固(2017年最新版)(八)
2017-01-16 13:03:17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文言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译: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象去推断它的有无 ,可以吗?
B.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译:贵族家的狗猪吃人的食物却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告官。
D.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译:浅陋的人竟然用斧子敲打山石的方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缘由,自认为得到了它命名的真相。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涂有饿莩而不知发:道路上有饿死的人却不知道开仓赈济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乃”字与例句中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今少卿教以推贤进士

A.有所不得已也
B.今其智反不能及

C来源:www.91exam.org.家祭无忘告
D.欲引节,斯不亦远乎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A项,是,表判断;B项,竟然,副词,表转折;C项,你的,代词,连词,表顺承;D项,才。本题考查一词多义,“乃”作为高考18个虚词之一,除了题中的4个义项外,还有下列解释,①副词,就。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②副词,甚至。如: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此六种解释基本上涵盖了“乃”在高中阶段的义项。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今王鼓乐于此
B.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C.今王田猎于此
D.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4、单选题  文言文词类活用考查: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外连衡而诸侯:斗,动词,使动用法,“使……争斗”。
B.填然之:鼓,名词活用作动词,“击鼓”。
C.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同时有介词和代词的意义用法,“从这里”。
D.诸侯恐惧,会盟而谋秦:弱。形容词活动做动词,削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焉,兼词,没有活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红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今年的全明星周末对于姚明这样已经二进宫的球星来说,已经少了许多的新鲜和刺激。
B.让梨推枣是广为传颂的谦让美德的表现;假如只有一个梨子的时候,孩子们难道不应该让给妈妈吗?
C.他很疼爱自己的妻子,妻子也关心他,夫妻二人相濡以沫,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D.小王对计算机十分精通,无论什么毛病,到了他手里,他三下五除二,马上搞定。


参考答案:
D


本题解析:
  二进宫:第二次进监狱或被关押。"让梨推枣",用指兄弟关系友爱,不用于母子关系。相濡以沫:必须在困境中。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