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考点预测(2017年押题版)(二)
2017-01-16 13:13:29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门虽设常关   ② 举世誉之不加劝
B.① 登东皋舒啸   ② 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C.① 背泰山     ② 徐公不君之美也
D.① 既自以心形役  ② 有鸟焉,其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都是连词表转折;B.来/用;C.像/如;D.作为/是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A.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B.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C.自云先帝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参考答案:
C


本题解析:
(兼词,于之。其他几项均为句末语气词)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虢叔死
B.死日,然后是非
君何患以其华山之阳名之也

C.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则好游者不能尽也
供养无主,辞不赴命???????????????孰能讥之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善遇之人之力而敝之
B.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度我至军中,公
C.丹不忍己之私其无礼于晋
D.拔剑撞破之秦王还柱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文言虚词“因”的用法规类:于是,就。依照,根据。依据,凭借。趁着,趁此。通过,经由。因为等。“乃”作虚词时,主要作副词和连词之用,“才、竟然、于是、就”; 作代词时,可翻译为“你、你的。”文言虚词"以"的用法::"用"、"拿"、"以"、"把"、"按照"、"根据"、"凭借"、"因为"、"由于"等;而:用作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因果、修饰和假设等多种关系。分析可知:A趁机/依靠,B于是/才,C因为,D承接/修饰。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更多的时候,我看到旅客和安检员之间会发生一些??,比如有的旅客多带了液态物品,安检员一脸严肃,遇到不太讲理的旅客就有可能发生言语冲突。
②网络游戏虚拟货币交易服务企业要建立违法交易责任追缴制度和技术措施,严格??交易信息的真伪,禁止违法交易。?
③朱文兴《异域情怀》画集最近举行了首发式,这本画集是朱先生用十年时间,??二十多个国家后潜心创作的成果。?
A.误解甄别周游
B.曲解鉴别漫游
C.误解鉴别漫游
D.曲解甄别周游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误解”意思是不正确的理解;“曲解”意思是故意地错误解释客观事实或别人的愿意。“甄别”意思是审查辨别事物的优劣、真伪;“鉴别”的意思是辨别真伪好坏。“周游”意思是到各地游历;“漫游”的意思是随意地游玩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