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简答题(10分)
(1)《红楼梦》不同的版本中,凹晶馆联诗一回,黛玉的名句,一为“冷月葬花魂”,一为“冷月葬诗魂”。请从小说情节和主题两个方面,分别说明“葬花魂”与“葬诗魂”的依据。(6分)
(2)鲁迅《故乡》的结尾处,“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因为希望不过是“自己手制的偶像”。接着,“我”又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两个想法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了作家什么样的心态?(4分)
2、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2分)
A.美国一些人担心由于中国的崛起导致全球失衡,而提出“中美两国集团”概念。其实这是项庄舞剑,意在遏制中国的崛起。
B.许多文言句子如果仅照字面解释、翻译,可能会晦涩难懂,一旦使用意译的方法则涣然冰释,也符合了“信”“达”“雅”的要求。
C.上中学时,老师在一次谈话中鼓励丁学良有机会要到哈佛读几年书,没想到一语成谶,后来丁学良就成了新中国第一个去哈佛读社会学的博士。
D.她爸爸是乐队指挥,妈妈是歌唱家,平日耳闻目睹,多方接触,所以她爱好音乐。
3、单选题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海明威是20世纪上半期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也是当时“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老人与海》叙述了一个名叫桑地亚哥的老渔夫在海上同鲨鱼搏斗的故事。
B.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阶段,王勃、李白、韩愈、李商隐分别为这四个阶段的代表诗人之一。
C.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赋三类。司马迁的《史记》是史传文的典范,贾谊的《过秦论》是政论文的代表,杜牧的《阿房宫赋》是汉赋中的名篇。
D.《楚辞》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主义色彩和艺术感染力,它和《诗经》一起构成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
4、单选题 (2013·高考天津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学校开设的各种选修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音乐制作”等体验性强、新鲜有趣的课程。
B.一代又一代儒家学者以“返本开新”为宗旨,不断对《论语》进行创造性的诠释,由此形成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经学传统。
C.“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每年会有近5个月的时间执行深海资源勘察、环境勘探、海底生物研究等项工作。
D.关于《红楼梦》后40回的作者是谁这个问题,红学家历来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采用的是以高鹗续作这一说法为准。
5、语言运用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共10分。
日前,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自愿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一直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认为宁剩毋缺、宁多毋少才够档次,以为一掷千金、挥霍无度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追逐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告诫后人:“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小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的是(4分)
A.蹿(cuàn)红莘(shēn)莘学子奢靡(mí)宁(ní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