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汇总《语言文字运用》试题巩固(2017年最新版)(九)
2017-01-16 13:14:48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其他题  文学文化常识填空(每空1分,共11分)
小题1:《古诗十九首》是五言抒情诗,最早著录于南朝梁代萧统的《??????》。
小题2:杜甫的诗有“?????”之誉,其风格用“?????”四字最能概括。
小题3:晚唐诗人中,????和杜牧齐名,称“小李杜”。
小题4:李清照,号?????,济南人。她的词风以?????为主。
小题5:元代的戏曲称作“杂剧”,而明代清代的戏曲称作“?????”。
小题6:“元曲四大家”是指?????、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小题7:徐志摩、闻一多等????派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以理性节制情感”。
小题8:“五岳”是我国著名的五座山,即泰山、华山、??????????、衡山。



2、单选题  【题文】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有艺术性,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只是偶一为之,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⑤③④①②.B.④③⑤①②     C. ④①⑤③②    D.⑤②①④③



3、单选题  下列熟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插杠子领头羊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B.财神爷留尾巴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C.掺沙子亮红牌成则为王,败则为寇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D.唱白脸露馅儿城门失火,殃及池渔日月经天,江河行地



4、语言运用题  读下面的漫画《树:这并不是胜利!》,完成下面的两道小题。?? (1)用不超过60字的文字,简要介绍漫画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漫画的标题,用一句话谈谈这一漫画的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2)江间波浪兼天涌,????????????????????????????????????????????????,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3)????????????????????????,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风急天高猿啸哀。?????????????????????????????????????????????????????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冰泉冷涩弦凝绝,????????????????????????????????????????????????????,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6)???????????????????????,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7)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8)????????????????????????,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荀子《劝学》)
(1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语言文字运..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