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中语文知识点复习《语言文字运用》考点强化练习(2017年练习版)(二)
2017-01-16 13:16:2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题文】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俯察品类之盛            ②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B 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②俯察品类之盛
C ①及其所之既倦            ②吾欲之南海
D ①请息交以绝游            ②晚有儿息


参考答案:【答案】
C


本题解析:【解析】
(A 中“察”分别是“观察”和“考察并推举”的意思;B 中“盛”分别是“热闹”和“繁多”的意思;D 中“息”分别是“止”和“子息”的意思)


本题难度:一般



2、语言运用题  请仿照下面《灰》这首小诗的格式,从“颜色”“钉子”“虹”中任选一个,写一首小诗。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灰       
诞生于火
却没有火的性格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一:颜色 形体美丽/但全凭光亮赋予
示例二:钉子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儒家思想是一种精神性的人文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儒家的天下情怀体现为《中庸》的“赞天地之化育”、程颐的“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强调尊重自然与社会。
①是学习、包容、对话的文明?????②和西方启蒙运动发展出的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完全不同?????③同时对自然科学有一种强烈的推崇?????④凡俗性的人文主义在世界观上强烈地排斥宗教?????⑤同时也是具有天下情怀的文明?????⑥而儒家所代表的人文主义提倡兼容并包

A.①③②④⑥⑤
B.②④③⑥①⑤
C.③④⑥⑤①②
D.⑤①②③④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要将横线的上下文和题中六句话内部的关系理清楚。文段讲的是儒家思想,首句先对儒家思想作一总体归纳,末句对儒家思想的体现进行总结。题中六句话,讲的是儒家思想同凡俗性的人文主义的不同,因此应以②排在首位,于是得出正确答案。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伺候cì装殓zhuāngliǎn 装帧zhuāngzhēn
B.卓见zhuójiàn 卓识zhuóshí灼见zhuójiàn
C.辎重zīzhòng租赁zūlìn 作坊zuòfang
D.作弄zuōnòng 作料zuóliào 作梗zuògěng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作坊zuōfang


本题难度:简单



5、填空题  把下列带序号的诗句组合成语意连贯的诗歌填在横线处。(只填序号)
  “西风错漏出半生轻叹,秋葭一夜就愁白了头。”上世纪30年代的作家陆蠡说得极富诗意。同样是获花,王室后裔吟来却满是凄凉:“____________。
①王孙芳草伤心声
②雪点芦花起白鸥
③散作江南处处秋
④片帆一叶画中游


参考答案:②④①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语言文字运用..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