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美丽的传说 欧阳逸冰
|
???????? 中国木偶剧团近日为孩子们献上了珍贵的礼物——以古代神话“精卫填海”为蓝本,最新创作的剧目《精卫传奇》。
?????????《山海经》里,刻画主人公精卫(女娃)的文字只有寥寥数语:“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编导们睿智地抓住了原故事的三个节点,让大胆而瑰丽的想象充满了戏剧性,用现代人的目光和思索解读出崭新的、富于欣赏性的主人公与情节——?
?????????女娃为什么会“游於东海”?
?????????父亲神农(炎帝)在女娃和部落人群的久久盼望中,发现并带回了黄豆、大麦和黍米的种子,它们会被“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开拓出解决大家温饱的农耕之路。然而,红脸蟹等三个恶作剧的家伙拔掉了定海神针,惹出了大海泛滥,淹没陆地的危机。女娃为了保护粮食种子,“游於东海”,去寻找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堵住海眼,根绝后患。
?????????女娃为什么会“溺而不返”变成“精卫”鸟?
?????????女娃宁肯把自己变成一只精卫鸟,也要用五彩石堵住海眼,让父亲复生,让大海息波,让贵如生命的粮食种子得以在土壤里“种下去,长出来”……
?????????精卫为什么要“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於东海”?
?????????为了同胞安定的农耕生活,精卫(女娃)必须年年月月,永不停歇地飞返于海山之间,用五彩石制止大海的嚣张……
????????编导们睿智地将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而对这一深厚的蕴涵,编导们又举重若轻将其编织在女娃与神农(炎帝)的父女关系的主线之中,让伟大孕于亲情的眷顾,让崇高显于经年的劳作,将儿童戏剧特有的游戏性与历史神话的庄严内涵统一起来。
?????????《精卫传奇》意味深远地将神农所代表的先民们对农耕的发明与作为艺术形象的女娃(精卫)的命运紧密地结合起来,体现这一结合的歌词却又是那么轻松,浅近,亲和,甚至可以让小观众开口应和:“种下去/长出来/长出来/种下去/梦想可以相信/你给我梦想/给我希望的天堂……”而珍爱和保护农耕产生的情感,体现在剧中便是由性格阳光的女娃(精卫)与金豆儿(黄豆种子)、金芽儿(大麦种子)、金蛋儿(黍米种子)结为好友。甚至在冲突发生时,金豆儿挺身而出,戏弄了红脸蟹们,保护了女娃。在寻找五彩石的关键时刻,又是金豆儿抢在女娃的前面,变成了石头。女娃舍身变成精卫鸟,让父亲神农和金豆儿复生。这样,抽象的内心情感得以生动直观地显现在人物的戏剧关系中。有意思的是剧中的“丑角”设置:红脸蟹们的恶作剧使戏剧情势走向危机,而这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们感动于女娃的精诚,不但认错,还引领女娃走向了五彩石所在的五彩山,促使戏剧情节走向了最后高潮的情境。在儿童戏剧中,这些“丑角”惯常被视为“撒胡椒面”的调味品,而在这里,这些家伙们不仅是调味品,增强了小观众的观赏兴味和认同感,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品格,还是营造戏剧情势发展变化的巧妙助力。(《?光明日报?》?2011年08月)
1、关于传说“精卫填海”的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可能产生在沿海的部落。
B、由于那里大海经常吞没人的生命,女娃化鸟、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的斗争反映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C、小鸟与大海所进行的斗争在这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人们的理智上看来,小鸟的工作多么徒劳无益;但从感情上看来,沧海固然浩大,然而小鸟坚韧不拔的气概却比沧海还要远大。
D、小鸟填海终会有成功的一天,虽然悲壮,但永远令人赞美和同情。
2、下面不属于《精卫传奇》中编导添加的想象情节的一项是(?????)
A、女娃为了保护粮食种子,去寻找女娲补天留下的五彩石,而“游於东海”。
B、女娃宁肯把自己变成一只精卫鸟,也要用五彩石堵住海眼。
C、女娃变鸟让父亲复生,让大海息波,让贵如生命的粮食种子得以在土壤里“种下去,长出来”?。
D、从此精卫鸟永不停地飞返于海山之间,口衔木石以填平大海。
3、以下对文章理解和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精卫填海”这个神话传说里中华民族先民们的伟大创造与女娃身上所焕发出来的豪迈心志和不懈奋斗的精神融为一体。
B、《精卫传奇》中女娃与炎帝的父女关系是主线,所以它能将儿童戏剧特有的游戏性与历史神话的庄严内涵统一起来。
C、《精卫传奇》体现这一结合的歌词却轻松、浅近、亲和,甚至可以让小观众开口应和,符合儿童戏剧的特点。
D、小观众们认为《精卫传奇》里的“丑角”不仅是调味品,能增强小观众的观赏兴味和认同感,而且烘托了主人公的品格,还是营造戏剧情势发展变化的巧妙助力。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破解玛雅文明衰亡的秘密
玛雅人是中美洲的土著居民,曾经拥有与大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同样高度发达的文明。大约从公元300年起,玛雅文明进入了被称为古典期的鼎盛时期。公元800年起,古典期玛雅文明到达了它的顶峰,随后发生了不可思议的崩溃。在此后的100多年里,玛雅人先后放弃了他们的繁华城市,神庙和广场变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有关玛雅文明衰落的假说可谓众纷纭:有人认为,地震、瘟疫等天灾造成了玛雅人的急剧减少;也有人认为,战争或者农民起义让文明陷入了混乱。还有人提出了“生态危机”论,认为人口的严重膨胀、土地的过度开垦所带来的严重生态问题导致了文明的消亡。在这些假说中,气候巨变——具体说,就是大旱——导致了玛雅文明的衰落也是引人注目的假说之一。理查得森?吉尔或许是最早提这个假说的人。
2001年,一份直接证据终于出现了。霍德尔等挖出了尤卡坦半岛中央一个湖泊底部的沉积物作分析对象。使用氧的同位素和石膏(硫酸钙)作为指示气候变化的物质,发现这个地区大约每隔206年就会发生干旱。考察玛雅人的历史,就会发现在一些“世纪干旱”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衰退,例如停止建造纪念碑,城市被遗弃等等。这表明气候的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到玛雅文明的发展。在测量了另一块沉积物样品之后,霍德尔还发现,公元750年至800年,这个地区发生了7000年中最严重的干旱。随后杰拉尔德?豪格等人进一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气候变化如何促使玛雅文明衰落的图景。科学家发现,公元200年的一次干旱造成了前古典玛雅文明的一次衰退。然后,从公元9世纪(亦即玛雅文明的顶峰)开始,一场持续100多年的干旱主宰了加勒比海地区。
玛雅人的社会结构在干早面前显得十分脆弱。他们的农业——主要是种植玉米——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更详细的研究表明,在这干旱的100多年中,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发生了三次最严重的旱灾,持续时间分别为9年、3年和6年。这三次最严重旱灾的发生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玛雅人聚集的城市规模越大,对水资源的依赖也越大,于是大城市首先被玛雅人放弃了,随后是中小城市。持续100多年的干旱,加上公元810年、860年的大旱,把整个玛雅文明推向了危机的边缘,而公元910年的大旱则可能给玛雅文明以致命一击。
在某种意义上,气候变化可以看成是玛雅文明衰退的“主要因素”。玛雅人已经酿成的环境问题(如环境退化、土壤侵蚀等),使得过度繁衍的人口极易受到气候和干旱的威胁,气候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但正如一些考古学家所指出的,气候变化并不是造成玛雅文明衰落的惟一因素。在他们看来,玛雅文明的衰落或许更为复杂。
1.对第①自然段中“不可思议的崩溃”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发展到顶峰后,在短时间内马上崩溃了。
B.先放弃繁华的大城市,随后是中小城市。
C.昔日繁华的神庙和广场成了野兽出没的废墟。
D.玛雅文明衰落的真正原因至今仍是一个谜。
2.对玛雅文明衰落的原因众说纷纭,下列不属于其原因的一项是
A.自然灾害导致了人口的急剧减少,使玛雅文明衰落。
B.战争和农民起义导致了玛雅文明衰落。
C.人口严重膨胀,导致严重生态问题,使玛雅文明衰落。
D.脆弱的社会政治结构导致玛雅文明的衰落。
3.干旱导致玛雅文明衰落的观点引人注目,下列不属于其有力证据的一项是
A.科学家发现,一些“干旱世纪”来临时,玛雅文明就会发生一定程度的衰退。
B.玛雅人停止建造纪念碑,遗弃城市。
C.玛雅人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依赖水资源,而他们能够获得的水源却有限。
D.公元810年、860年和910年左右的三次严重干旱发生的时间,与玛雅人的主要城市被遗弃的时间相一致。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共22分)
瀑布灯
毕淑敏
灯,是人类向太阳偷学的本领。苍茫黑夜中,星座是天上的灯,寥寂旷野中,灯火是温暖的家。礼花是开在长空的灯,眼睛是镶嵌在脸上的灯。
不知何时,街上有了瀑布灯。嘈杂、紊乱、倦慵的街,便从愚胖的蛹儿变成了灵动的萤火虫,璀璨地飞翔起来。
你无法找出比瀑布更妥贴的词,来形容这种晶莹剔透的小灯。一盏灯就是一粒银色的水滴,它们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从高渺的天空倾泻而下,荡漾起如水的光波。庞大的灯群婚纱一般笼罩着巍峨的广厦,仿佛传说中的水晶宫。人在这光的栅栏下行走,便感到拢不住的欢快像野草一样从光的缝隙探出头来。
瀑布灯并不嫌贫爱富。小店的门脸、深巷的酒家,也可觅到它的踪影。因为小,便缺了磅礴,多了亲昵,柔曼的几藤,披散于屋脊之周,错错落落地亮着,仿佛一树金黄的杏子,仿佛塔檐下无风时的铜铃。
瀑布灯把夜勾勒得像童话中的古堡,白天它们是什么样子?太阳下,它们是否依旧美丽?这个疑问却许久没能找到答案。每日天光下在街上走,街上有许多瀑布灯,按说这不是什么难事情,但总是忘了寻找它们,有一天,下定决心要了这宿愿,便一路默念着瀑布灯的名字,仿佛小时候拎着瓶子,不停嘟囔着酱油和醋。
终于走到一座华美建筑前。入夜后它的光瀑之瑰丽,仿佛大自然中的黄果树。在最初的一刹那,我居然没有找到瀑布灯,好像它是聊斋中美丽的狐仙,白日里便销声匿迹了。待仔仔细细寻视后,我才找到昼间的瀑布灯。
真后悔这一番苦心的寻觅!
白日里的瀑布灯,是由一些灰色的线和黯淡的瓶形小泡组成。像枯黄萎顿筋脉毕露濒临凋零的一张黄叶,像缀了蚊蝇又遭风雨萧瑟颤抖的一幅蛛网……
好叫人失望的太阳下的瀑布灯!
于是,总想为瀑布灯写点什么。
可到底写点什么呢?
文章要讲究立意的,文章要讲究出奇的,文章要因小见大,文章要隽永深刻……
小小的瀑布灯,你将荷载怎样的微言大义,从如墨的夜空中降落?
写瀑布灯的谦逊吧。它是镶在夜间的珍珠,白日便收敛了光华,具有朴实而温和的品格……
不妥不妥。这个角度已写得太滥。
换一种思维换一个方向。
写瀑布灯的虚荣吧。它见不得阳光,昼伏夜出,好像某种猥琐的小动物。千万不要被它夜里的妖娆所迷惑,你想真正认识它,请到阳光下……
不妥更不妥。对于曾给我带来无数美妙遐想的瀑布灯,这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不公。
我凝视白纸,一只看不见的瀑布灯,也从那里凝望着我。
凝视使人疲倦,于是便渐渐淡忘。
然而一到夜晚,瀑布灯依然美轮美奂地闪烁着,让人们持久地惊叹这光的造化。一到白昼,它们就像候鸟一样地飞走了,无声无息。
突然有一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愚蠢:瀑布灯就是瀑布灯,为什么一定要在它小瓶子似的灯光里塞进太阳的思想?把一切都赋予意义,多么劳累!把正常的自然景象涂抹上强烈的人文色彩,在普通的事物中蕴藉进过多的哲理,把许多简单的东西搅拌成复杂,在清水中反复淘漉那并不存在的黄金……
这是一种思维的赘物。
瀑布灯不知道这些,也不理睬这些。它夜里睁着,白日熄着,眨着一只同人类不同作息时间的怪眼。
瀑布灯只是瀑布灯。夜晚美丽,白日黯然。美丽的时候,你可细细观赏;黯然的时候,你观赏那更美丽的街景就是了。
小题1: 在文中3-8段中,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述作者眼中的瀑布灯形象。(6分)
小题2: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⑴真后悔这一番苦心寻觅!
⑵我凝视白纸,一只看不见的瀑布灯,也从那里凝望着我。
小题3:作者在文中说“突然有一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自己的愚蠢”,她为什么这么说?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6分)
小题4:作者在文中指出“瀑布灯只是瀑布灯。夜晚美丽,白日黯然。”毋须赋予其高深的寓意,但自古以来,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就有通过赋予生活中平凡的事物以深厚的内涵,进而来表达自己内心丰富情感的传统。如果请你欣赏吟咏瀑布灯,你会为它赋予什么样的内涵或意义?(6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12分)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①一个道:“这条计好么?”②一个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③一个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 又④一个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⑤一个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⑥一个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⑦一个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⑧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⑨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小题1:横线上说的“这条计”是指什么计?它“好”在什么地方?(3分)
???????????????????????????????????????????????????????????????????????????????????????????????????????????????
小题2:文中画波浪线的“这件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3:文中画线①至⑨上的九处“一个”,分别指哪几个人?请分类归纳后,说说是凭什么判断出来的。从中可看出,《水浒》在写人方面有什么特点?(4分)
?????????????????????????????????????????????????????????????????????????????????????????????????????????
小题4:这段文字主要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从内容上看,这段描写对林冲性格发展起到什么作用?(4分)
????????????????????????????????????????????????????????????????????????????????????????????????????????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捕蝶者
筱敏 你备好捕蝶网,这种网轻、软、纤细而滑,不易损伤蝶翼及其鳞片。你把必备的工具缚在腰间:采集盒、三角纸袋、记录本、铅笔、剪刀、镊子,还有毒杀蝶类的广口瓶。你把呵护美丽的一切都想得极其周密,你是受过专业训练的。
你出发去捕蝶,你去往原野、山林、洲屿的幽寂处寻捕蝶中珍奇。蝶在你眼前飞舞。看那蛱蝶,多美!但比不上凤蝶:翅表斑斓七彩,通身闪耀灿烂的金属光泽,飞舞时异彩耀目,体态优雅,尾突飘逸,如飘带,似轻丝,当风起落,若仙若幻。
你的捕蝶网在操纵你了,神助一般的手感。迎头下网,追尾兜网,网网必有所获。手腕轻抖扭转纱网,封死网口,网中的精灵徒然挣扎,在你手中逃脱的可能已经是零。
隔着纱网,你清楚地看到你的猎物的处境,清楚地辨别出它们的价值。你一手轻提网底,小心翼翼取出那只眼蝶或蛱蝶,将它两翅朝后并拢,像它停在叶间歇息时的样子,然后用手指在其胸肌上轻轻一捏,非常之轻,然而必须是致命的,你要保持它外观的完整。你感觉到那里有不可挽回的破裂声,这声音除你与它之外,连片刻之间与它双飞双栖的情侣也不能听见。你用质地柔软光滑的三角纸袋把它装好。
然而有一些蝶你不这样处理,你不要那胸节间的破裂声,你要一个更完整的标本。于是,你并拢了它的双翼之后,轻轻往它的腹部注射一丁点儿酒精。它在你手中颤栗了一下,是挣扎吧?它很快就不动了,杀死一只大尾凤蝶只需要?0.5毫升酒精。
但若是命运垂青于你,竟然遇到太珍稀的,太宝贵的,颤栗的就应该是你了:一只刚刚出蛹的新蝶,双翅还是润湿的,鳞片鲜丽,纤尘未染,就在你的网里。你激动得几乎昏厥,眼窝潮热,倚着树干大口吸气。你果断地启用了你的毒瓶。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这造物的绝世精灵,连挣扎的瞬间也没有,它完美如初。
你曾经想过生与死的问题吗?从前有一位远方的诗人,悲恸于另一位诗之精灵被凌虐,他要与帝王谈谈生与死的问题,那就像被你捕获了的这蝶之精灵的伴侣,竟从逃亡之路返回来,停在你的环罗纱网之上,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你们能以什么方式交谈呢?
你想谈谈美,谈谈你全身心的珍爱,谈谈你的贡献和牺牲。这是你的宗教,你坚信这是世上惟一的宗教,决然的美和决然的虔诚。什么是生命的意义?成为一个珍稀标本名扬世界,?还是默默耗损掉美丽终老山林?
你隐身树丛等了许久,那只精灵的伴侣到底没有回来。
你想着毒瓶内的那只蝶,你急不可耐,取出一支细小的钢针,自蝶的胸背中央插入穿透,将它固定在凹槽内的软木条上。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谁会听到那破裂之声?
现在,趁它的翅膀还未僵硬,你用拨针轻轻将它们左右展开,使前翅的后缘与身体成直角,后翅前缘脉与前翅的后缘相称。那宽大透明的翅膜何等完美,翅膜内贯穿的纵脉以及横脉,惟上帝之手能创造出来。刚刚羽化成蝶,还没来得及振翅,还没有经风吹拂。鳞片呈砌瓦状密密排列在翅膜之上,洁净,流利,鲜亮,没有丝毫磨损。在你的展翅板上,你用拨针为它展翅,是它平生第一次的展翅,也是最后一次的展翅,这或许就叫做永恒吧?它娇艳的色泽之上,覆过一层银质的灰色,像是由外而内镀着溪涧的月光,也像是由内而外渗着绝世的悲伤。
你用拨针将蝶的触须拨正,左右对称摆在头的前方,轻轻把长纸带压覆过蝶翅的基部及外缘,远远用虫针固定好。这是一个绝好的标本。在你珍藏的标本盒里,它将走遍世界,赢得无尽的惊叹。它将永远栩栩如生。它价值连城。它属于你。
现在你掏出记录本,书写编号、采集地点、时间、海拔高度、采集人……蝴蝶名称那一栏你空着。空着!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这是蝶类专家最辉煌的时刻,你感觉自己如同帝王。那一栏空着,那意味着这绝世的精灵将以你的名字来命名。
那位远方的诗人来了,带一个很瘦很长的影子,现在他要与你谈谈生与死的问题。是生与死,而不是美、价值或声誉。
你们对峙良久。然后,各自俯身为自己掬一捧山涧溪水。
你一时有些恍惚,分不清那是诗的精灵还是蝶的精灵。然而有一个信念在你是明确的:
你是胜者。
这事实不再能改变。无论它是什么精灵,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有删节)
1.“它即刻就不动了,即刻。”句中连用两个“即刻”,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捕蝶者“痴迷于捕蝶事业”,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文章内容,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蝴蝶有没有心脏?你是专家,这你清楚。如果有,这一针正好就从它的心脏穿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午时的太阳穿过林木,在你周边溅起一道道光芒,像在布置一个祭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采用第二人称来写,请分析这样写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末尾说:“你已建立了伟业,它已失去了生命。”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评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