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知识点《文学类文本阅读》高频考点预测(2017年最新版)(六)
2017-01-16 13:23:40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25分)
韩先生
阿成
韩先生是中学教员,讲语文,送毕业班,不求升学率。备课了,一盒烟,一盒火柴,一杯茶。没有教学笔记,只是在语文书上写几句点评,或好,或某句是败笔。上课了,信马由缰。学生说,听韩老师的课,一会儿工夫,就下课了。
韩先生在家里,眼睛看不见活儿。韩先生的女人很欣赏这一点,男人嘛。
韩先生很赞同金圣叹的一句话:一是交友,一是清谈。
我认识韩先生,大约有二十余年。
记得韩先生的女人坐月子,没奶。韩先生把老爷子传给他的一件东西,翻出来了,是一只梨木做的,紫檀色的木匣子。盖底有字,是毛笔楷书——“永赐子孙”。匣子共有四个格。一个格内有四只茶碗,都是绷瓷镶金边儿的。每只独自一个形状:花瓣的、长方的、斗形的、八角的,等等,不重复。有趣儿的一点,每只茶碗,盛的水量一样多。南岗秋林附近,有一家古玩收购处。韩先生夹着木匣子,进去了,问:“这东西收吗?”管收古玩的,先把木匣的四周看了一遍,然后,抬眼看了韩先生一眼。抽出匣盖,读了读盖底上的字,又抬眼看了韩先生一眼。四个格子抽出来,看了一遍,又看了韩先生一眼。
先生说:“多少钱?”
秃顶说:“二十八元。”
韩先生说:“行。”
先生得了钱,换了二百多个红皮鸡蛋,一个猪肘子。女人的奶水,第二天,就下来了。
韩先生的旧学根底不错,得益于老爷子的学问。老爷子刚刚解放那一年,摔断了腿,坐在家里讲学。韩先生那时,年龄尚小。晚上躺在被窝里听家父给学生讲学。唐诗,《古文观止》,听过几遍,半懂不懂,记住了一些。后来,韩先生上了师专,班主任刘铁夫,期末给韩先生写的评语,就是四个字:“厚古薄今。”
韩先生的婚事,是病榻上的母亲最为牵怀的一件事。韩先生去一位朋友家串儿门,认识了这位朋友的小姨子。姑娘常去商业医院,帮助照顾韩先生的母亲。老母亲对韩先生说: “你跟这个姑娘好好处吧。”
韩先生就跟她处了。看了一场电影,叫《早春二月》。看过电影,都晚上十点多了,把姑娘送回家。韩先生又匆匆去了医院。韩先生对我说:“街上一个人也没有。”韩先生这一夜很愉快。心情也特别好,睡不着觉了。
韩先生结婚,看钱不够,把老爷子留下的一些石印,一些字帖,还有老爷子自己画的画儿,选一些像样的,卖掉了。结婚,双方都没通知单位。来了几个知近的好友,去女方家里,领出姑娘,给丈母娘规规矩矩行了个礼,说:“那我们就走了。”丈母娘说:“好好过日子。”?????????????
这家算成了。
韩先生讲求“滋润”二字。他希望文章也能是这样。我笑着说,这不可能。韩先生有些恼了。我说,穿衣戴帽各好一套。不能强求一致。韩先生说:“现在的作家们误入歧途了,也就是我有耐性,还能看下去。”
韩先生看文章,可谓入木三分。我向许多文学朋友(都是业余的作家,评论家)介绍韩先生。这些朋友们去过一次,再就不去了。说韩先生话说得太玄,人还牛性。嘻,受不了。我问他们韩先生都说了些什么?
他们说——
韩先生说:写小说,就是在生活里溜达溜达可遇而不可求嘛。
韩先生说:你还得练练怎么用笔说话,还是话没说好。
韩先生说:把话说糊涂容易,把话说明白难,这话,等你上点岁数就明白了。
韩先生说:风格流派不是后学来的,生就的骨头,造成的肉,顺其天性,方能得其发达。
韩先生说:评论家是想说生活是复杂的,而且是深刻的;小说家是想说生活是简单的,而且是有滋味的,细想起来,大家活得都不容易。
我听了,觉得韩先生毕竟是先生,迂起来也真是没个底呀。怎么能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学生去教呢?
后来,我去韩先生家里,韩先生还向我问起那几位。我说:“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韩先生想了想,笑了自己一回,说:“就是呢。”
韩先生已是五十岁了人了。再过个十年二十年的,或是三十年,就可能去世了,没他这个人了。人的一生,其实过得很快,彼此能聊上几句呢?这里写一写,也算对朋友的一点情分。
(文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题目用《韩先生》代替了《韩老师》,是因为“韩先生”身上的“先生”气超过了“老师”气,对待韩先生身上的“先生”气,作者是不赞成的。
B.“韩先生师专的班主任刘铁夫老师评价他‘厚古薄今’,韩先生不以为然。”句中“厚古薄今”含有暗示韩先生极喜欢古文,讨厌现代文的意思。
C.文中“风格流派不是后学来的。生就的骨头,造成的肉,顺其天性,方能得其发达”一句,是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作家们天生的秉性,生来就有的素质、品格等因素。
D.小说语言风格简洁干净。该详细的就长,如“晚上躺在被窝里听家父给学生讲学”,该简短就短,如“这家就算成了”,运用自如,叫人佩服。
E.作者塑造韩先生这一普通的市民形象,实质上也是在写一种生活状态,韩先生在生活观、人生观等方面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影响。
小题2:写老师不把笔墨多花在教书育人上,而是写其“当瓷器换钱”、“处对象”等日常俗事,有何好处?(6分)
小题3:韩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小题4:韩先生讲求的“滋润”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小题1:答D给 3分,答 E给2分,答B给1分;答A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
A项,对待韩先生身上的“先生”气,作者并没有不赞成的。B项,文中并没有说韩先生讨厌现代文。C项,这句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作用题目,在内容上看写的是韩先生日常生活中所作的事情,实际上通过这些事情的描写也是为了丰满韩先生的性格特征的,小说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的,情节是为了形象来服务的,因此是对韩先生性格特征的补充说明。
小题3:
试题分析:结合文本中与韩先生相关的事件进行分析概括,从文中的开篇开始梳理,韩先生上课备课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草木之情
韩少功
草木的心性其实各自不一: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桂花最守团队纪律,金黄或银白的花粒,说有,就全树都有,说无,就全树都无,变化只在瞬间,似有共同行动的准确时机和及时联系的局域网络,谁都不得擅自进退。
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它们享受了最肥沃的土壤,最敞亮的受阳区位,最频繁殷勤的喷药杀虫,还是爱长不长,倦容满面,玩世不恭,好吃懒做。硬要长的话,突然窜出一根长枝,挂上一两朵孤零零的花。就把你给打发掉。
阳转藤自然是最缺德的了。一棵乔木或一棵灌木的突然枯死,往往就是这种草藤围剿的恶果。它的叶子略近薯叶,看似忠厚,这就是它的虚伪。它对其他植物先攀附,后寄生,继之以绞杀,具有势利小人的全套手段。它放出的游走长藤是一条条不动声色的青色飞蛇,探头探脑,伺机而动,对辽阔田野充满着统治称霸的勃勃野心。幸好它终不成大器,否则它完全可能猛扑过来,把行人当作大号的肥美猎物。
我的柴刀每年都得数次与这种长蛇阵过招,以保护我的电话线不被它劫持和压垮。
当一棵树开花的时候,谁说它就不是在微笑——甚至在阳光颤动的一刻笑如成熟女郎,笑得如此灿烂。当一片红叶飘落在地的时候,谁说那不是一口哀怨的咯血?当瓜叶转为枯黄甚至枯黑的时候,难道你没有听到它们咳嗽或呻吟?有一些黄色的或紫色的小野花突然在院墙里满地开放,如同一些吵吵闹闹的来客,在目中无人地喧宾夺主。它们在随后的一两年里突然不见踪影,不知去了哪里,留下满园的静寂无声。我只能把这事看作是客人的愤然而去和断然绝交——但不知我在什么事上得罪了它们。
再说我们同时栽下的一些橘树吧。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它们同样地挖坑同样地修剪同样地追肥,但靠路边的三棵长得很快,眼看就要开花挂果。另有一株,身架子还没长满,也跟着早婚早育,眼看就要衔珠抱玉。但其他几株无精打.采,长来长去还是侏儒,还是呆头呆脑,甚至叶子一片片在蜷缩。有一位农妇曾对我说,你要对它们多讲讲话,你尤其不能分亲疏厚薄,要一碗水端平——你对它们没好脸色,它们就活得更没有劲头了。
这位农妇还警告,对瓜果的花蕾切不可指指点点,否则它们就会烂心。
我对这些建议半信半疑:几棵草木也有这等心思和如此耳目?
后来才知道,山里的草木似乎都有超强的侦测能力。据说油菜结籽的时候,主人切不可轻言赞美猪油和茶油,否则油菜就会气得空壳率大增。楠竹冒笋的时候,主人也切不可轻言破篾编席一类竹艺,否则竹笋一害怕,就会呆死过去,即使已经冒出泥土,也会黑心烂根。关键时刻,大家都得管住自己的臭嘴。?????????????????????????????????? (节选自《韩少功散文集》) ??
小题1:“牵牛花对光亮最敏感,每天早上速开速谢,只在朝霞过墙的那一刻爆出宝石蓝的礼花,相当于植物的鸡鸣,或者是色彩的早操”,句中“鸡鸣”、“早操”的含义是什么?(5分)
小题2: 本文可以划分为三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起自“比较而言,只有月季花最娇生惯养”,止于何处呢?该部分大意是什么?(6分)
小题3:(1)文中,作品写了农妇的话,告诫作者要管住自己的嘴。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对瓜果的花蕾切不可指指点点,否则它们就会烂心”,表达了农妇、农民对草木怎样的感情?(6分)
小题4: 作者韩少功曾经长期在农村生活和工作,他对农村是十分熟悉的。通观全文,作者为什么把文章标题写作“草木之情”呢?(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分别指提醒早上的时间和色彩在早上的展示。?<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 灵魂的呼唤(节选)
?????????????——访安妮故居车
吉心   迈步穿过洁净临河的小街,我轻轻地走进了那座三层小楼。推开虚掩的书架,钻过低矮的洞口,扶着窄窄的楼梯,缓缓地进入了安妮曾经避难两年之久的故居“密室”,走进了安妮姑娘催人泪下、激人奋进的故事之中。
  安妮·弗兰克姑娘是一个美丽的才女,但她短暂的一生并不幸运,很少幸福,她还没有来得及品味少女花季的童真烂漫的人生幸福,就早早地与苦难、不幸结下了不解之缘。
  是的,安妮也曾经有过几年幸福的童年生活,那还是她很小很小的时候。
  安妮1929年6月12日出生在德国法兰克福一个富有的犹太人家庭,父亲奥托·弗兰克手握一家公司总经理的重权,母亲门当户对,身居富家闺秀。此时,童真烂漫的安妮,朝夕幸福地荡漾在父母亲手筑起的爱河之中,当她年龄稍长,背上书包,跨进校门之后,迎接小安妮的依然是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宠爱,小安妮无忧无虑、无牵无挂地天天在欢笑中长大。但是,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童年的幸福并非是终生的幸福。就在安妮刚刚吹灭四支蜡烛,祝福生日的歌声刚刚落地不久,她,可怜的小安妮的命运开始迈入了不幸与苦难的人生旅程。这一年,祖国的上空平地卷起了一股震撼世界的黑色云团,狂人、恶人、罪人希特勒鬼使神差地登上了德国的政治舞台,随即罪恶的“排犹”浪潮席卷了全国上下。惊恐迷惘的小安妮偎依在犹太出身的父亲的身边,裹挟在逃亡潮流中,举家迁居到邻国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暂避凶险。
  可是,时局的进一步恶化,使小安妮一家仅仅过了几年平静的日子,就又一次面临新?的痛苦的生与死的抉择——荷兰沦陷,被德军占领,安妮一家被勒令立即出境。此时此刻欧洲已是炮火连天,战火弥漫。何处是安生之处,哪里有立身之地?
  走投无路的奥托·弗兰克毅然决定,不再逃亡,全家立即藏进自己营业楼上的附属建筑阁楼“密室”中,因为这里面对运河,地处偏僻,阁楼深藏,不易发现。可爱、可怜的13岁的小安妮就这样拉着父母那颤抖的双手,与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进了“密室”,开始了她刻骨铭心的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涯,开始踏入了她人生苦旅的最后驿站。
  走进了黑暗的阁楼,开始过上了担惊受怕的生活,听着窗外莺歌鸟语、水响风吟的奏鸣声,天真烂漫的小安妮多怀念往日那自由自在的生活啊,多珍惜昔日那童真好友的真情厚谊啊!
  小安妮想念逝去的生活,小安妮怀念生活中的朋友,但最令她无穷回味的还是自己刚刚度过的生日。
  小安妮13岁花季的生日还是在密室外度过的,那天是6月12日,星期五,时钟刚刚敲过六下,日思夜盼的小安妮就再也睡不着了,因为今天是她的人生又一个难以忘怀的生日。尽管荷兰沦陷,时局危急,但慈父爱母还是在命运难卜之际,张开了久违的笑脸,尽其所能为安妮举办了个简朴但又情深意长的?生日庆典。天真的小安妮在亲人送来的诸多生日礼物中,唯一珍爱的竟是后来伴她走完生命最后一息的粉红色格子布面的日记本。这难道是命运,还是巧合?一个月后,小安妮就带着这心爱的日记本和家人一块躲进了这座昏暗的密室。蜗居于密室的小安妮,为了防止被外人发现,为了保全八条活生生的生命,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发出任何声响,不能点灯照明,更不能玩耍交友,他们必须立即对外抹杀自己的存在。暗无天日的密室生活,日复一日的无尽的期盼,对正是活泼好动年龄的安妮来说,简直是一种难以忍受的人间地狱,压抑、寂寞、苦闷和深深的忧郁像瘟疫一样紧紧叮咬着安妮幼嫩的心灵。可是,坚毅懂事的小安妮,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对着生与死的考验,面对着难以预料的种种折磨,她没有陷入长辈们日深一日的长吁短叹和争执埋怨之中,而是勇敢坚强地捧出她心爱的日记本,饱蘸着少女纯洁滚烫的热血,夜以继日地挥笔写着自己的心声,自己的苦乐,自己的憧憬……
  多才多情的安妮,在屈居密室的近千个日日夜夜里,思索着人生的种种苦难和不幸,憧?憬着未来和希望。她用少女的双眼,审视人生,?审视自己,她以惊人的毅力和才华,记录着生命,记录着命运,呕心沥血写下了几十万字的日记,朴实无华地真实记录了她的孤独和恐惧,表达了她对生的追求和期盼,对未来的向往和祝福。这里记录的一句句、一行行、一篇篇是十几岁少女心灵深处的呼唤,是发自肺腑的呐喊,是血与泪的控诉!
  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为一名伟大的作家,用自己灵巧的笔触讴歌人类的光明、进步和幸福,鞭笞恶棍暴徒们的凶残和罪恶;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为一名著名的歌星,用自己甜美的歌喉驱散人间一切乌云浊气,让金色的阳光洒满人间大地;她多么渴望长大成人,做一个靓丽的新娘,与室友彼得相亲相爱,比翼双飞,同享人间之乐;她多么渴望早早结束这罪恶的战争,消灭民族歧视,世界和平共处,团结共进,做一个真正的堂堂正正的犹太人,当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儿女……
  她渴望早早走出密室,追寻逝去的自由,每到夜深人静之际,便迫不及待地爬起来偷偷收听广播,期盼着解放的盟军早早兵临城下;她渴望着快快长大,她曾在父亲的房门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笔痕,记录着她增长的高度。她在日记中写道:“我就像一只被折去翅膀的小鸟,在一片黑暗中飞翔,却碰在了囚禁她的笼子上。”
  但是呵,法西斯给予这位苦苦求生的可怜的小安妮的时间不多了,德寇已经高高地举起了滴血的屠刀。在安妮写完最后一则日记的八个月之后,在即将迎来二战胜利的曙光前夕,小安妮却悲惨地倒在德寇集中营的尸体中,永远,永远地告别了亲爱的父母,告别了日夜厮守的密室,告别了罪恶的世界。多可爱的姑娘,多可怜的孩子,你何罪之有,你何该如此命运?你没有害人,却被人害。你没有来得及享受人生的幸福欢乐,却遭受了人间一切劫难不幸,你没来得及实现自己的种种夙愿,就惨死在了罪人的魔掌中。你一定还有许多要诉说的话,但又能给谁说?你一定还有许多要做的事,但你又怎么去做呢?你还有许多要思索的问题,但思考了又将如何?安妮,亲爱的姑娘,你是一个遭受迫害的灵魂,你是一个被惊恐笼罩的女孩。
  安妮,可爱的姑娘,你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你用自己心灵撰写的《安妮日记》已经出版,终于实现了你密室中的深深夙愿。它已经在数十个国家的人民中阅读传诵,每年又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十万人在你的密室小屋参观礼拜。你响亮的名字代表了人性、人权、民主的觉醒。你的光辉形象,为乐观向上、不屈不挠的伟大精神,作出?了最恰当的注解。你的不朽著作,为和平进步发出了震撼人心的呼唤,成为了人类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安妮,你是一位可亲可爱的天才少女,你是一位用灵魂的笔与德寇搏杀的伟大战士。
  安妮,你不是曾在1944年4月5日的日记中这样写过吗——“我希望在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尽管你只生存了短短的16个刀风剑雨的岁月,但你是伟大的,不朽的。
  你如愿以偿,你没有死,你还活着,你继续活在我们的心中。
1.文中作者说“清晨的晴天不是全日的晴天”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可怜的13岁的小安妮就这样拉着父?母那颤抖的双手,与姐姐等八人偷偷地爬进了‘密室’,开始了她刻骨铭心的两年零八个月的‘黑人’生涯”中“黑人”二字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什么说安妮“是不幸的,但你又是幸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处用了拟人、对比、排比等手法,用抒情的笔调写出了对安妮的尊敬,很具感染力。
B.文章第1段作者通过“迈步穿过”“?轻轻走进”“推开”“钻过”“扶着”等动词,引领读者跟随着他走进了安妮故居,走进了安妮姑娘的故事中。
C.“你一定还有许多要诉说的话,但又能给谁说?你一定还有许多要做的事,但你又怎么去做呢?你还有许多要思索的问题,但思考了又将如何?”作者通过一长串的排比写出了对安妮苦难命运的同情以及对法西斯的痛恨。
D.文章先写安妮幸福的童年生活,目的在于和后文中安妮的悲惨命运形成鲜明对比,从而突出了法西斯的罪恶。


参考答案:1.形象地说明了“童年的幸福并非是终生的幸福”。
2.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
参加完一场气氛感人的民俗活动后脑袋里跳出一句话:诗心是爱自己,世俗心是爱社会。诗心对自我的敬重是它的本有之意,我此处强调的是,过于追求诗心的人多半自恋并自私,而世俗心并非只和冷漠有关。
诗心的核心诉求是纯美与自由,这两点都是大地上的稀有的元素,因此诗心一般是朝着虚空生长的,以摆脱地心引力和红尘的干扰。它的孕育过程具有粲然的审美效果,但是极致的诗心可能是通过血迹呈现的,一般是用自己的血——自古至今,这样的诗人和艺术家太多了,非艺术人群中因极致的诗心而自杀者数量更众。
因为逐渐洞察了诗心的诸多褊狭之处,我已不喜欢被人用诗意之类的词定义,哪怕以此类词汇评判我的作品,我也觉得这种标准过于肤浅和俗套了。
相反,在日常生存中,世俗心所包藏的人群中的温暖渐渐从偏见中浮现出。作为世俗心的文化载体,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风俗、伦理、道德表达的更多的是对群体形象与利益的尊重。
20多岁时只注意到风俗中市侩、庸俗的一面,而忽视了一个重要方面,一切风俗的本质意义在于: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对同类表达关怀和祝福。
我注意到一些被精英们视作芸芸众生的小人物,因为基因和成长环境的影响。他们一生的使命就是熟悉、适应、征服社会,不仅在自我价值实现上如此,经营亲情、爱情、友情时也秉持这个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们能做到不过于自私伤害他人利益,不过于世故伤害自己的形象,他们的世俗心同样令我感动。
我身边就有不少这样的亲戚和朋友,有的人,从未成年起就帮助父母挑起家庭重担,在规划人生时,不仅放弃了诗心,且完全割舍个人志趣,以自我牺牲换得弟弟妹妹的成长与成才。过去,很少去体味他们的言行细枝末节处的人性,当我也补上必要的世俗心后,开始意识到他们的舒服与美好。
这样的人也许有些乏味,甚至,缺乏一定的自我意识和尊严感。不过,我并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假想,他们的世俗心里要是添加些诗心就好了。有人类社会以的现实生活证明,做到这点的难度,不亚于要求那些以诗心自诩的人爱自己甚于爱大众。
这世上是否有那种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的人呢?当然会有,据我活到四十岁的观察,比例很小,因为这要得益于基因、家庭条件、教养、运气、个人修炼等各方面恰到好处的配合。这样的境界,类似于酒中绝品,一般酿酒师难以企及,只能远远地闻闻香气。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把这当做理想去探寻,虽然达不到,却可能无限接近。
(摘自2011年5月6日《人民日报》范晓波的《诗心与世俗心》,有删改)
小题1:下列不能支持“世俗心是爱社会”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风俗中有市侩、庸俗的一面,但一切风俗的本质意义在于:本着互帮互助的原则对同类表达关怀和祝福。
B.小人物一生的使命就是熟悉、适应、征服社会,不仅在自我价值实现上如此,经营亲情、爱情、友情时也秉持这个原则。
C.有的人,从未成年起就帮助父母挑起家庭重担,以自我牺牲换得弟弟妹妹的成长与成才。要做到这点其实也很难。
D.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要得益于基因、家庭条件、教养、运气、个人修炼等各方面恰到好处的配合。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诗心对自我的敬重是它的本有之意,过于追求诗心的人多半自恋并自私,而世俗心并非只和冷漠有关。
B.自古至今,诗人和艺术家都用自己的血呈现极致的诗心,非艺术人群中因极致的诗心而自杀者数量更众。
C.人们对世俗心存在一些偏见,其实,作为世俗心的文化载体,所表达的更多是对群体形象与利益的尊重。
D.把诗心的超拔、浪漫同世俗心的务实、宽厚冲兑得比例恰当是好的,但要做到难度很大,能做到这样的人比例很小。
小题3:概述本文的写作意图。(不超过50字)(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给世俗心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针对“诗心”和“世俗心”恰到好处的配合而言的,不能支持“世俗心是爱社会”。
小题2:
试题分析:观点绝对化,原意是说“极致的诗心可能是通过血迹呈现的,一般是用自己的血”。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要区分作者的写作意图与文章的中心。写作意图即作者的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文章中心是指文章的主题思想。二者相关,但不能等同。作者往往是通过写作一篇文章,来表达某个主题,进而通过这一主旨来反映作者的写作目的,如劝讽时俗,警示社会等。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心理学家发现,潜意识中看到的事物对大脑有着长久影响。由此,科学家认为,无需特别注意,人的大脑也在下意识地接受各种有用的信息。
  据《自然》杂志报道,在美国波士顿大学工作的日本科学家渡边及其同事在研究中发现,潜意识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们看移动的点的能力。当某个并不特别令人注意的事物不断地在眼前出现时,很可能会给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渡边的研究小组让被测试者看屏幕上的字母,这些字母周围有很多小点在不停地无规则移动,就如电视节目结束后屏幕上出现的雪花点一样。被测试者并不知道,有5%的点其实是朝着同一个方向运动。经过25天的潜意识训练之后,再次测试表明,相对于第一次观看,被测试者对于朝同一方向移动的点的辨别能力提高了20%。
  这一实验表明,在视觉处理过程中,人的大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物体某种特定的特征,比如动作或者颜色,能够使大脑细胞兴奋起来。研究小组认为,通过对潜意识的训练,大脑细胞有可能对某一特定方向的运动尤为敏感。
  在哈佛大学研究视觉功能的日本科学家中山对新发现解释说,我们不能对周围的一切都全神投入,事物不断地从眼前经过,大脑就不自觉地将它们的特征记录下来,这样的学习毫不费力但很有效。渡边也认为,周围环境中有一些不断发生的,但有着重大意义的信息,这种下意识的学习方式能帮助人们将这些信息结合起来并存储在记忆中。
  测试结果也表明,人的大脑无法筛选出那些无关紧要的信息。对于生活在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的人们来说,这确实令人担忧。
  但是,专家也警告说,目前尚无法确定这种无心之中的学习是否能使人类掌握更复杂的技能。可以肯定的是,不经过课程训练仅靠下意识,学生是学不好一门外语的。
1、对渡边研究小组进行的实验概括最正确的一项是 [???? ] A、让被测试者看屏幕上很多作无规则移动的字母,它的百分之五的点是朝同一方向运动的,经过25天的潜意识训练后,再一次进行测试。
B、让被测试者看屏幕上的字母,字母周围很多作无规则移动的小点,经过25天的潜意识训练后,再一次进行测试。
C、让被测试者看屏幕上很多作无规则移动但有百分之五朝同一方向运动的字母,经过25天的潜意识训练后,再一次进行测试。
D、让被测试者看屏幕上的字母,其周围很多作无规则移动的点,有百分之五的点朝同一方向运动,经过25天的潜意识训练后,再一次进行测试。
2、对测试结果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视觉处理过程中,人的大脑一直处于工作状态,物体的动作或者颜色能使大脑兴奋起来。
B、下意识的学习方式能帮助人们将周围环境中不断发生、有意识的信息结合起来并存储在记忆中。
C、通过对潜意识进行训练可能会使大脑细胞对某一特定方向的运动特别敏感。
D、在下意识中,大脑能自觉的把不断从眼前经过的事物的特征记录下来。
3、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人能在潜意识下接受各种信息,但无法筛选信息的有用作用。
B、通过潜意识训练有助于提高人们看移动的点的能力。
C、某个不特别的事物不断地在眼前出现,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D、能否通过潜意识学习掌握更复杂的技能,目前尚无定论。


参考答案:1、D
2、A
3、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正确使用词语..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