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田氏远房亲族)也,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莒、即墨:齐国的两座城市)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距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畔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史记·田单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
B.齐人未附/附:归附
C.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纵:排成纵队
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
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三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
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善于谋略,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让牛群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C
2.B
3.C
4.(1)齐国人怕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填空题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七月既望( )
(2)击空明兮泝流光( )
(3)渺渺兮予怀( )
(4)斗牛之间( )
(5)倚歌而和( )
(6)山川相缪( )
(7)酾酒临江( )
(8)正襟危坐( )
参考答案:(1 )阴历每月十五日
(2 )逆流而上
(3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韩观,字彦宾,虹人,高阳忠壮侯成子也。以舍人宿卫,忠谨为太祖所知,授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以征南左副将军从都督杨文讨龙州土官赵宗寿,宗寿伏罪。观生长兵间,有勇略。性鸷悍,诛罚无所假。下令如山,人莫敢犯。初,群蛮所在蜂起,剽郡县,杀守吏,势甚炽。将士畏观法,争死斗。观得贼必处以极刑。间纵一二,使归告诸蛮,诸蛮胆落。由是境内得安。
二十九年召还,进都督同知。明年复从杨文讨平吉州及五开叛苗,与顾成讨平水西诸蛮堡,还理左府事。建文元年练兵德州,御燕师无功。成祖即位,委任如故。命往江西练军城守,兼节制广东、福建、湖广三都司。
庐陵民啸聚山泽,帝不欲用兵,遣行人许子谟齎敕招谕,命观临抚之。观至,众皆复业,赐玺书褒劳。命佩征南将军印,镇广西,节制两广官军。帝知观嗜杀,赐玺书戒之日:“蛮民易叛难服,杀愈多愈不治。卿往镇,务绥怀之,毋专杀戮。”会群蛮复叛,帝遣员外郎李宗辅敕齎招之。观大陈兵示将发状,而遣使与宗辅俱。桂林蛮复业者六千家,惟思恩蛮未附。而庆远、柳、浔诸蛮方杀掠吏民,乃上章请讨。
永乐元年与指挥葛森等击斩理定诸县山贼千一百八十有奇,擒其酋五十余人,斩以徇。还所掠男女于民。荔波瑶震恐,乞为编户。帝属观抚之,八十余洞皆归附。明年,浔、桂、柳三府蛮作乱,已抚复叛,遣朱辉以偏师破之。蛮大惧。
寻从大兵发凭祥,抵坡垒关,以所部营关下,伐木治桥梁,给军食。
五年,观旋师抵柳州。贼望风遁匿。观请俟秋凉深入,且请济师。十月,诸军皆集,分道进剿。斩首万余级,擒万三千余人,群蛮复定。捷闻,帝嘉劳之。九年拜征夷副将军。明年复命转粟给张辅军。辅再出师定交阯,观皆主馈运,不为将,故功不著。
观在广西久,威震南中,蛮人惴惴奉命。继之者,自山云外,皆不能及。十二年九月卒,无子。??????(选自《明史》,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命观临抚之/临:前往,去?
B.观大陈兵示将发状/陈:列阵?
C.一百八十有奇/奇:零数???
D.寻从大兵发凭祥/寻:寻找??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以舍人宿卫,忠谨为太祖所知?/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
B.乃上章请讨/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还所掠男女于民?/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D.帝嘉劳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观原本只是一个在宫禁中值宿的警卫,太祖听说他忠诚敬慎就提拔他做了桂林右卫指挥佥事。?
B.韩观生性凶悍嗜杀,管理军队法令严明,任桂林右卫指挥佥事期间,平定蛮贼,境内得以太平。??
C.韩观在广西做了很久的官,当地的蛮人都很害怕他,不敢违命,接替他镇守广西的人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D.韩观侍奉过太祖、成祖两位皇帝,战功卓著,曾经和指挥葛森等在理定等地斩杀山贼一千一百八十多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观得贼必处以极刑。间纵一二,使归告诸蛮,诸蛮胆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蛮民易叛难服,杀愈多愈不治,卿往镇,务绥怀之,毋专杀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C
4.(1)韩观俘获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闻允常死,乃兴师伐越。越王勾践使死士挑战,三行①,至吴陈②,呼而自刭。吴师观之,越因袭击吴师,吴师败于檇李,射伤吴王阖庐。阖庐且死,告其子夫差曰:“必毋忘越。”
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范蠡谏曰:“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越王曰:“吾已决之矣。”遂兴师。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越王乃以余兵五千人保栖③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越王谓范蠡曰:“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蠡对曰:“卑辞厚礼以遗之,不许,而身与之市。”勾践曰:“诺。”乃令大夫种行成④于吴,膝行顿首曰:“君王亡臣勾践使陪臣种敢告执事:勾践请为臣,妻为妾。”吴王将许之。子胥言于吴王曰:“天以越赐吴,勿许也。”种还,以报勾践。勾践欲杀妻子,燔宝器,触战以死。种止勾践曰:“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于是勾践以美女宝器令种间献吴太宰嚭。嚭受,乃见大夫种于吴王。种顿首言曰:“愿大王赦勾践之罪,尽入其宝器。不幸不赦,勾践将尽杀其妻子,燔其宝器,悉五千人触战,必有当也。”嚭因说吴王曰:“越以服为臣,若将赦之,此国之利也。”吴王将许之。子胥进谏曰:“今不灭越,后必悔之。勾践贤君,种、蠡良臣,若反国,将为乱。”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女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
其后四年,越复伐吴,吴师败,越王乃葬吴王而诛太宰嚭。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三行:排成三行?②陈:通“阵” ③保栖:守卫居住?④行成:议和,求和。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悉发精兵击越悉:尽,全
B.卑辞厚礼以遗之遗:赠送
C.乃见大夫种于吴王见:接见
D.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吊:悼念死者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兴师伐越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B.女忘会稽之耻邪及其所之既倦
C.种还,以报勾践斧斤以时入山林
D.阖庐且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小题3:与例句中划线字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乃令大夫种行成于吴,膝行顿首曰
A.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B.贤贤易色
C.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D.孔雀东南飞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以不听子故至于此,为之奈何?(3分)
(2)夫吴太宰嚭贪,可诱以利,请间行言之。(3分)
(3)吴王弗听,卒赦越,罢兵而归 。(3分)
(4)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D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C项:见:引见。
点评:此题可用代入法。运用代入法时除了考虑上下文,还要考虑语法问题,哪一点不符也不正确。另外也可以调取自己积累的知识量来判断答案。因此文言文词语的积累也很重要。
小题2:
试题分析:A项:于是,就/却? B项:结构助词,的/动词?? C项:介词,把/连词,因为? D项均为“将近”
点评:文言虚词考查的范围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要求能既够辨别词性(用法),又能够理解其意义。因此需要学生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注意整理总结。本次所考虚词紧扣考纲要求。
小题3:
试题分析:例句和D项都是名词做状语。A项:使动,使…听到? B项:名词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C项:名词作动词,向南飞。
点评:词类活用主要考查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类词性的词类活用,作此类题型,要熟悉各类词的各种活用类型,其次还要不断总结活用规律。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1)“以”因为;“至于”到;“奈何”怎么样。(2)“诱以利”介词结构后置句式; “请”请允许我;“间”暗中,偷偷的。(3)“弗”不;“卒”终于;“罢兵”撤军。(4)“乃”于是;“置”放置,挂;“即”就。
点评:首先要确定得分点,然后字字落实,对于疑难字词要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在翻译句子之前,首先确定得分点,即重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通假字、特殊句式等,然后再翻译。本题难度不大。
附译文:
越王勾践元年,吴王阖庐听说允常逝世,就举兵讨伐越国。越王勾践派遣敢死的勇士向吴军挑战,勇士们排成三行,冲入吴军阵地,大呼着自刎身亡。吴兵看得目瞪口呆,越军趁机袭击了吴军,在檇李大败吴军,射伤吴王阖庐。阖庐在弥留之际告诫儿子夫差说:“千万不能忘记越国。”
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一箭之仇,便打算先发制人,在吴未发兵前去攻打吴。范蠡进谏说:“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背德,争先打是事情中最下等的。阴谋去做背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越王说:“我已经做出了决定。”于是举兵进军吴国。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越王只聚拢起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越王对范蠡说:“因为没听您的劝告才落到这个地步,那该怎么办呢?”范蠡回答说:“您对吴王要谦卑有礼派人给吴王送去优厚的礼物,如果他不答应,您就亲自前往事奉他,把自身也抵押给吴国。”勾践说:“好吧!”于是派大夫种去向吴求和,种跪在地上边向前行边叩头说:“君王的亡国臣民句践让我大胆的告诉您的办事人员:勾践请您允许他做您的奴仆,允许他的妻子做您的侍妾。”吴王将要答应种。子胥对吴王说:“天帝把越国赏赐给吴国,不要答应他。”种回越后,将情况告诉了句践。句践想杀死妻子儿女,焚烧宝器,亲赴疆场拼一死战。种阻止句践说:“吴国的太宰嚭十分贪婪,我们可以用重财诱惑他,请您允许我暗中去吴通融他。”于是勾践便让种给太宰嚭献上美女珠宝玉器。嚭欣然接受,于是就把大夫种引见给吴王。种叩头说:“希望大王能赦免句践的罪过,我们越国将把世传的宝器全部送给您。万一不能侥幸得到赦免,勾践将把妻子儿女全部杀死,烧毁宝器,率领他的五千名士兵与您决一死战,您也将付出相当的代价。”太宰嚭借机劝说吴王:“越王已经服服贴贴地当了臣子,如果赦免了他,将对我国有利。”吴王又要答应种。子胥又进谏说:“今天不灭亡越国,必定后悔莫及。句践是贤明的君主,大夫种、范蠡都是贤能的大臣,如果句践能够返回越国,必将作乱。”吴王不听子胥的谏言,终于赦免 越王 ,撤军回国。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 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这以后四年,越国又攻打吴国。吴国打败,越王于是埋葬吴王诛杀了太宰嚭。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1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2,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
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1未遑(huáng):没有闲暇。2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句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属:连缀,写)
B.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秀才:才学优异)
C.乃短贾生曰。(短:说坏话)
D.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 (适:到……去)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廷尉乃言贾生年少;今君乃亡赵走燕。
B.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相如因持璧却立。
C.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填然鼓之
D.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受到皇上的重用,奉命制定出许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诽谤他年轻学浅,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鬼神形成的情状,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第Ⅱ卷(共120分)
完成下列各题。(共36分)
小题4:文言翻译、断句。(共10分)
1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4分)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4分)
3请用“/”线给下列文言语段断句。(2分)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选自《颜氏家训》)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B
本题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D 项“适”指用贬官。
点评:对于实词的理解,要注意联系原文相关内容,可用代入法,在理顺文章大意的时候就将这道实词题解决。每次遇到带点的实词,就将选项中的实词的含义代入,看是否通顺,这样以来,文章看完了,实词题也就解决了。
小题2:试题分析:A.说/却 ;B.就/趁机 ;D.凭借/来。
点评:这种题型是考虚词题最常见的题型,相对而言也比较简单,只要能将各个句子看懂,分辨出这几个常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就行了。
小题3:试题分析:B项中“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忌妒”错。
点评:这类题是对文言文整体阅读能力的考查,涵盖广泛,要求考生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题目所给选项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
小题4:试题分析:(1)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故”、“学事”、“征”各1分,句意1分。
(2)这个句子中判断句式1分,“爱”、“傅”、“故”各1分。(3)根据句意和关键词进行判断对两处1分,四处2分。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我们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翻译句子时应注意找准得分点,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这些都很容易被设置为得分点。
附译文: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如他到衙门任职,特别器重他。孝文皇帝即位之初,听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为全国第一,而且旧时和李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吴公担任廷尉。吴廷尉就向孝文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年轻有才,很精通诸子百家的书。孝文皇帝就征召贾谊,让他担任博士之职。当时贾谊二十岁,在同僚中年纪最轻。每次皇帝下令让臣子们讨论问题,各位老先生们都无法应对回话,而贾谊就替他们一一应答,人人都觉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各位老先生们都认为贾生很有才能,自己比不上他。孝文帝也非常喜欢他,破格提拔,贾谊一年之内就升任到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汉朝从建立到孝文帝时已二十多年了,国家安定团结,正是应该修正历法、变易服色、制订法令制度、确立官职名称、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孝文皇帝刚刚即位,多谦让而无暇变法改制。但后来各项法律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就任等,这些主张都是贾谊提议的。于是皇帝就和大臣们商议让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婴、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诽谤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揽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皇帝也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就派他去担任长沙王太傅。
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担任长沙王太傅有三年。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孝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文帝因为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到半夜时分,孝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时移动座席向前靠拢。听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超过他了,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过了不久,孝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是孝文帝的小儿子,最受孝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因此才让贾谊当他的老师。
孝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马市。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就要从此兴起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孝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梁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