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辛卯秋,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
初,始皇尊宠蒙氏,信任之。蒙恬任在外将,蒙毅常居中参谋议,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赵高有罪,始皇使蒙毅治之;毅当高法应死。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赵高既雅得幸于胡亥,又怨蒙氏,乃说胡亥,请诈以始皇命诛扶苏而立胡亥为太子。胡亥然其计。乃见丞相斯曰:“君侯材能、谋虑、功高、无怨、长子信之,此五者皆孰与蒙恬?”斯曰:“不及也。”高曰:“然则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终不怀通侯之印归乡里,明矣!胡亥慈仁笃厚,可以为嗣,愿君审计而定之!”丞相斯以为然,乃相与谋,诈为受始皇诏,立胡亥为太子,更为书赐扶苏。数以不能辟地立功,士卒多耗,反数上书,直言诽谤,日夜怨望不得罢归为太子,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皆赐死,以兵属裨将王离。
扶苏发书,即自杀。蒙恬不肯死,使者以属吏,系诸阳周。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二世欲诛蒙恬兄弟。子婴谏曰:“赵王迁杀李牧而用颜聚,齐王建杀其故世忠臣而用后胜,卒皆亡国。蒙氏,秦之大臣谋士也,而陛下欲一旦弃去之。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二世弗听,遂杀蒙毅及内史恬。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帝也!”乃吞药自杀。
扬子①《法言》曰:或问:“蒙恬忠而被诛,忠奚可为也?”曰:“堑山,堙谷,起临洮,击辽水②,力不足而尸有余,忠不足相也。”
臣光③曰:始皇方毒天下而蒙恬为之使,恬不仁可知矣。然恬明于为人臣之义,虽无罪见诛,能守死不贰,斯亦足称之。(选自《资治通鉴?秦始皇三十七年》)
注:①扬子,即扬雄。②指修长城。③光,即司马光。
1、对下列句子中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君审计而定之——审计:仔细考虑
B、以兵属裨将王离——裨将:副将
C、扶苏发书——发书:打开诏书
D、诛杀忠臣而立无节行之人——节行:节制行为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B、始皇以高敏于事,赦之,复其官——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胡亥然其计——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
D、蒙恬忠而被诛——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胡亥、赵高、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直接原因的一项是
[???? ] < style="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650">①诸将相莫敢与之争 ②毅当高法应死? ③长子即位,必用蒙恬为丞相 ④将军恬不矫正,知其谋 ⑤其势足以倍畔 ⑥积功于秦三世矣
A、①②
B、②③
C、②⑥
D、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蒙家三代忠信,为秦建立功业,为此蒙氏兄弟深得始皇的尊宠和信任,蒙恬在外统兵三十余万镇守边关,蒙毅在内参与商议国事。
B、胡亥继位前慈仁笃厚,并能采纳赵高,李斯等人的正确意见;继位后却暴戾恣睢,拒绝子婴的善意劝谏,杀死蒙氏兄弟。
C、赵高心怀叵测,既诱引胡亥,又挑拨李斯,合谋陷害蒙氏兄弟,实属子婴所谓的“ 无节行之人”。
D、蒙恬自知必死却还奉守节义,于家不敢辱没祖先的教诲,可谓之“孝”;于君不忘先帝的恩德,可谓之“忠”。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蒙毅为始皇出祷山川,还至,乃系诸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内使群臣不相信而外使斗士之意离去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回答1~4题。
???????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侍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孔子闻而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 文公问箕郑曰:“救饿奈何?”对曰:“信。”公曰:“安信?”曰:“信名、信事、信义。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令返而御。吴子曰:“侍公而食。”故人至墓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
???????? 魏文候与①虞人期猎。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候,不听,曰:“不可。以风疾之?? 故而失信,吾不为也。“遂自驱车住,犯风而罢虞人。
???????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使人止之,曰:“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民皆罢。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 李悝警其②两和曰:“谨警!敌人旦暮且至击汝。”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两和懈怠,不信李悝。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此不信之患也。
???????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嗣公谓关市曰:“某时有客过而予汝金,因遣之。”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 【注】①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②两和: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与大夫期十日??? 期:约定
B.会天疾风?????????????? 会: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 犯:冒着
D.过而击之也?????????? 过:经过
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直接体现诚信的一组是(???? )
① 遂罢兵而去
② 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 人来,方与之食
④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 子欲捕彘杀之
⑥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 ①②⑤
B. ③④⑤
C. ①③⑥
D. ②④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 .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 .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 .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客商并接受了贿赂。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于慎行,字无螈,东阿人。年十七,举于乡。御史欲即鹿呜宴①冠之,以未奉父命辞。隆庆二年成进士。授编修。万历初,《穆宗实录》成,进修撰,充日讲官。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咸以史官得之,并数也。尝讲罢,帝出御府图画,令讲官分题。慎行不善书,诗成,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帝悦,尝大书“责难陈善”四字赐之,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以劾张居正被逮,僚友悉避匿,慎行独往视之。及居正夺情②,偕同官具疏谏。吕调阳阻之,不得上。居正闻而怒,他日谓慎行日:“子吾所厚,亦为此耶?”慎行从容对日:“正以公见厚故耳。”居正怫然。慎行寻以疾归。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宜推明主帷盖③恩,全大臣簪履之谊。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先是,嘉靖中孝烈后升榭④,祧⑤仁宗。万历改元,穆宗升褙,复祧宣宗。慎行谓非礼,作《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故事为据,其言辨而核。事虽不行,识者服其知礼。又言:“南昌、寿春等十六王,世次既远,宜别祭陵园,不宜拊享太庙。”亦寝不行。?
十八年正月,疏请旱建东宫,出阁讲读。及冬,又请。帝怒,再严旨诘责。慎行不为慑,明日复言:“册立臣部职掌,臣等不言,罪有所归。幸速决大计,放归田里。”帝益不悦,责以要君疑上、淆乱国本,及僚属皆夺俸。山东乡试,预传典试者名,已而果然。言者遂劾礼官,皆停俸。慎行引罪乞休。章累上,乃许。家居十余年,中外屡荐,率报寝。三十三年,始起掌詹事府。疏辞,复留不下。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再辞不允,乃就道。时慎行已得疾。及廷谢,拜起不如仪,上疏请罪。归卧于家,遂草遗疏,请帝亲大臣、录遗逸、补言官。数日卒,年六十三。
——《明史·于慎行传》
【注】①鹿鸣宴:乡试放榜次日,按例举行乡饮之礼,欢宴考官和中试举人。
②夺情:古礼,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家居守制,服满再行补职。张居正父亲病故,他不想遵制守丧,授意门生提出“夺情”。③帷盖:受恩乞恩之典。??④升拊: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 ⑤祧(tiāo):迁庙。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偕同官具疏谏疏:给皇帝的奏章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属:委托
C.亦寝不行寝:废止
D.年十七,举于乡举:举荐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于慎行“厚道”和“耿直”的一组是(3分)
A.慎行遗书,言居正母老,诸子覆巢之下,颠沛可伤。
居二年,廷推阁臣七人,首慎行。
B.属人书之,具以实对。
及居正夺情,偕同官具疏谏。
C.御史欲即鹿鸣宴冠之,以未奉父命辞。
十八年正月,疏请早建东官,出阁讲读。
D.词极恳挚,时论韪之。
再辞不允,乃就道。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慎行充当日讲官后,皇上曾经让日讲官分别在图画上赋诗题字,于慎行写成诗后,委托人书写,并把实情告诉了皇上。
B.于慎行为人正直坦荡,对因得罪张居正而被捕的刘台,他仍去探视。对张居正不合礼制的做法,不因为张居正对自己的厚爱而放弃原则。
C.万历十八年,于慎行上书建议早立太子,皇上两次降旨责备,于慎行以辞官归乡再次劝谏,万历皇上很不高兴,停了他的薪俸,于慎行引咎辞职。
D.直到万历年间,明朝的宗族祠庙祭祖礼制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于慎行熟悉历代典章制度,引古代有关的事例来论说,令有见识的人敬佩。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故事,率以翰林大僚直日讲,无及史官者。(5分)
(2)居正卒,起故官。时居正已败,侍郎丘橓往籍其家。(5分)
4、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9分)
申甫传
汪琬
申甫,云南人,任侠有口辨。为童子时,尝系鼠媐①于途,有道人过之,教甫为戏。遂命拾道旁瓦石,四布于地,投鼠其中,鼠数奔突不能出。已而诱狸至,狸欲取鼠,亦讫不能入,狸鼠相拒者良久。道人乃耳语甫曰:“此所谓八阵图也,童子亦欲学之乎?”甫时尚幼,不解其语,即应曰:“不愿也”。道人遂去。
明天启初,甫方为浮屠,往河南山东间,无所得。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道人濒行,授以一卷书,遽别去,不知所之。启视其书,皆古兵法,且言车站甚具。甫遂留山中,习之逾年,不复为浮屠学矣。
已而瘗②其书嵩山下,出游颍州,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刘翁,故颍州大侠也,门下食客数百人,皆好言兵,然无一人及甫者。刘翁资遣甫之京师。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愍帝即位,北兵自大安口入,遽薄京师,九门皆昼闭。于是庶吉士刘公之纶、金公声知事急,逐言甫于朝。愍帝召致便殿,劳以温旨,甫感泣,叩首殿墀下,呼曰:“臣不才,愿以死自效。”遂立授刘公为协理戎政兵部右侍郎,金公以御史为参军,而甫为京营副总兵,然实无兵予甫,听其召募。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③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方择日部署其众,未暇战也。当是时,权贵人俱不习兵,与刘公、金公数相左,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谋先委之当敌,日夜下兵符,促甫使战,而会武经略桂败殁与安定门外。满桂者,故大同总兵官,宿将知名者也,以赴援至京师,愍帝方倚重之。既败,京师震恐。甫不得已,痛哭,夜引其众缒城出,未至卢沟桥,众窜亡略尽。甫亲搏战,中飞矢数十,遂见杀。于是权贵人争咎甫,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及北兵引归,竟无理甫死者。距甫死数日,刘公复八路出师。趋遵化,独率麾下娘娘山,遇伏发,督将士殊死战,诸路援兵不至,亦死之。
(选自《尧峰文钞》卷三十四,有删改)
[注]?① 媐(xī):嬉戏。????② 瘗(yì):埋葬???③ 窭(jǜ):贫穷。
小题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道人濒行濒:急速
B.客州人刘翁廷传所客:寄居
C.又忌甫以白衣超用超:越级
D.遽薄京师薄:逼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而讥刘公、金公不知人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B.童子亦欲学之乎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C.金公以御史为参军 以资政殿学士行
D.听其召募 其皆出于此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甫小时候曾路遇一位道人,道人通过狸鼠的游戏向申甫展示了八阵图的神奇,并打算传授给他,但由于年幼无知申甫不愿意学习。
B.申甫学佛不成改学道人所传兵书,颍州大侠刘廷传的数百门客虽然喜欢谈论兵法,却都赶不上申甫,申甫因此得到了刘廷传的赏识。
C.申甫到京师后屡遭挫折,后得到刘之纶、金声等人的举荐,被皇帝召见后授予京营副总兵的官职,申甫非常感动,表示誓死为国效力。
D.在满桂兵败、朝廷遭遇危难之时,申甫亲自带兵上阵杀敌,身中数十箭。为国捐躯,最后却没有达到朝廷公正的待遇,令人叹惋。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越三日募卒稍集率皆市中窭人子不知操兵者而甫所授术又长于用车卒不能办
小题5: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入嵩山,复遇故童子时所见道人,乞其术,师事之。(4分)????????????????????????????????????????????????????????????????????????????????????
(2)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3分)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
|
??????? 侯安都,字成师,始兴曲江人也。工隶书,能鼓琴,涉猎书传,为五言诗,亦颇清靡,兼善骑射,为邑里雄豪。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
????????侯景之乱,安都引兵从高祖①。攻蔡路养,破李迁仕,克平侯景,力战有功,除兰陵太守。高祖谋袭王僧辩,诸将莫有知者,唯与安都定计。安都至石头北,弃舟登岸,僧辩弗之觉也。遂擒僧辩。绍泰元年,高祖东讨杜龛,安都留台居守。徐嗣徽引齐寇入据石头,游骑至于阙下。安都闭门偃旗帜,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看贼者斩。”及夕,贼收军还石头,安都夜令士卒密营御敌之具。将旦,贼骑又至,安都率甲士三百人,开东西掖门与战,大败之,贼乃退还石头,不敢复逼台城。以功封西江县公。
????????高祖崩,安都与群臣定议,冀奉世祖。太后又以衡阳王故,未肯下令,群臣犹豫不能决。安都曰:“今四方未定,何暇及远,临川王有功天下,须共立之。今日之事,后应者斩。”。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世祖即位,迁司空。
????????自王琳平后,安都勋庸转大,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数招聚文武之士,或射驭驰骋,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文士则褚玠、马枢等,武士则萧摩诃、裴子烈等,并为之宾客,斋内动至千人。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世祖性严察,深衔之。安都弗之改,日益骄横。尝陪乐游禊饮,乃白帝曰:“何如作临川王时?”帝不应。安都再三言之,帝曰:“此虽天命,抑亦明公之力。”宴讫,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明日,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初,重云殿灾,安都率将士带甲入殿,帝甚恶之。自是阴为之备,又周迪之反,朝望当使安都讨之,帝乃使吴明彻讨迪,又频遣台使案问安都部下,安都内不自安。世祖虑其不受制。明年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又集其部下将帅会于尚书朝堂,于坐收安都。明日,于西省赐死,时年四十四。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陈书·侯安都传》)
注:高祖①,即陈高祖陈霸先。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始兴内史萧子范辟为主簿?????????辟:征召
B.又自以功安社稷,渐用骄矜?????????矜:骄傲
C.世祖性严察,深衔之???????????????衔:包容
D.世祖虽许其请,甚不怿?????????????怿:喜悦
2.下列选项全都直接表现侯安都“骄矜”的一组是(??????)
①便按剑上殿,白太后出玺
②数招聚文武之士
③部下将帅,多不遵法度
④又启便借供帐水饰,将载妻妾于御堂欢会
⑤安都坐于御坐,宾客居群臣位,称觞上寿
⑥引安都宴于嘉德殿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⑥
D.②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徐嗣徽勾结北齐占据石头城,游骑至台城城楼之下。侯安都因为实力弱小而下令关闭城门。
B.陈高祖死后,侯安都与大臣们商议,希望奉立陈世祖。但太后因为衡阳王的缘故,不肯下命令,大臣们也犹犹豫豫不能做决断。
C.由于侯安都部下不遵法度,日益骄横,陈世祖对侯安都十分忌恨,最终把他下狱并赐死。
D.一次陪文帝饮酒,侯安都问文帝做皇帝的感觉如何。文帝开始没回答。侯安都便再三追问,文帝感激地说多亏了侯安都。
4、把阅读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命以诗赋,第其高下,以差次赏赐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寻有诏,宥其妻子家口,葬以士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