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加粗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B、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此其近者祸及身,远者及其子孙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孟子曰:“今之事君者皆曰:‘我能为君辟土地,充府库。’——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富之, 是富桀也。‘我能为君约与国①,战必克。’——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君不乡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虽与之天下,不能一朝居也。” (《孟子·告子下》)
【注】①与国:盟国。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 ?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
| ?
<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
?
| ?
(1)当时的“良臣”常以具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 三方面的才能自诩。 (2)选段反映了孟子的什么思想?请结 合原文简要分析。(3分) 答:?????????????????????????????????????????????????????????????????????
3、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5题。 齐宣王时,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有兄弟二人,立其傍,吏问之。兄曰:“我杀之。”弟曰:“非兄也,乃我杀之。”期年,吏不能决,言之于相。相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曰:“今皆舍之,是纵有罪也;皆杀之,是诛无辜也。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试问其母,听其所欲杀活。”相受命,召其母问曰:“母之子杀人,兄弟欲相代死。吏不能决,言之于王。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其母泣而对曰:“杀其少者。”相受其言,因而问之曰:“夫少子者,人之所爱,今欲杀之,何也?”其母曰:“少者,妾之子也;长者,前妻之子也。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曰:‘善养视之。’妾曰:‘诺!’今既受人之托,许人以诺,岂可忘人之托而不信其诺耶?且杀兄活弟,是以私爱废公义也。背言忘信,是欺死者也。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予虽痛子,独谓行何!”泣下沾襟。相入,言之于王。王美其义,高其行,皆赦。不杀其子,而尊其母,号曰“义母”。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期年,吏不能决(???? ) (2)寡人度其母能知善恶(???? ) (3)其父疾且死之时属于妾日(???? ) (4)予虽痛子,独谓行何(???? ) 2.下列句中加粗的“之”字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 ) A.有人斗死于道,吏讯之 B.吏不能决,言之于相 C.母之子杀人 D.夫少子者,人之所爱 3.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王有仁惠,故问母何所欲杀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失言忘约,已诺不信,何以居于世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母亲选择“杀其少者”,她的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于这位母亲的选择,齐宣王“美其义”。从今天的观点看,你是否赞成她的选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题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下面的题。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甲曳兵而走/兵:武器。 B.养生丧死无憾/憾:遗憾。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夺:抢夺。 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发粮仓,赈济百姓。 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寡人之于国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B.①则移其民于河东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以五十步笑百步②以其无礼于晋 D.①材木不可胜用也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3.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惠王认为自己在治理国家方面已经费尽心力了。因为他在灾年能迁徙灾民,调运粮食,及时救荒。 B.孟子通过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使梁惠王认识到他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与邻国并没有区别。 C.孟子是反对诸侯间的无休无止的相互征战的,一句?“王好战,请以战喻”充分把这种思想表露了出来。 D.在使梁惠王明白了自己做法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了自己关于民本的终极理想,“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4.把文中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固”的意思与“蔺相如固止之”的“固”相同的是 [???? ] A.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B.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D.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