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 A.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体态、容貌)/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感到奇怪)
B.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举止轻佻)/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糊涂,不明事理)
C.那管世人诽谤(无中生有,说别人坏话)/众人忙都宽慰解释(宽解安慰)
D.我带了外甥女过去,倒也便宜(方便)/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行为放纵,不守规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长七尺,膂力绝众。应募安西,军中初用陌刀,而嗣业尤善,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高仙芝讨勃律,署嗣业及中郎将田珍为左右陌刀将。时吐蕃兵十万屯娑勒城,据山濒水,联木作郛,以扼王师。仙芝潜军夜济信图河,令曰:“及午破贼,不者皆死。”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授右威卫将军,号为“神通大将”。
初,仙芝特以计袭取石,其子出奔,以告大食,连兵攻四镇。仙芝率兵二万深入,为大食所败,残卒数千。事急,嗣业谋曰:“将军深履贼境,后援既绝,而大食乘胜,诸胡锐于斗,我与将军俱前死,尚谁报朝廷者?不如守白石岭以为后计。”仙芝曰:“吾方收合馀尽,明日复战。”嗣业曰:“事去矣,不可坐须菹醢。”即驰守白石,路既隘,步骑鱼贯而前。会拔汗那还兵,辎饷塞道不可骋,嗣业惧追及,手梃鏖击,人马毙仆者数十百,虏骇走,仙芝乃得还。表嗣业功,进右金吾大将军,留为疏勒镇使。初讨勃律也,通道葱领,有大石塞隘,以足蹶之,抵穹壑,识者以为至诚所感云。
天宝十二载,加骠骑大将军。入朝,赐酒玄宗前,醉起舞,帝宠之,赐彩百、金皿五十物、钱十万,曰:“为解酲具。”
安禄山反,肃宗追之,诏至,即引道,与诸将割臂盟曰:“所过郡县,秋毫不可犯。”至凤翔,上谒,帝喜曰:“今日卿至,贤于数万众。事之济否,固在卿辈。”乃诏与郭子仪、仆固怀恩掎角。常为先锋,贼值,类崩溃。广平王收长安,嗣业统前军,阵于香积祠北。贼酋李归仁拥精骑薄战,王师注矢逐之,走未及营,贼大出,掩追骑,还蹂王师,于是乱不能阵。嗣业谓子仪曰:“今日不蹈万死取一生,则军无类矣。”即袒持长刀,大呼出阵前,杀数十人,阵复整。步卒二千以陌刀、长柯斧堵进,所向无前。归仁匿兵营左,觇军势,王分回纥锐兵击其伏,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贼东走,遂平长安。
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中流矢,卧帐中,方愈,忽
闻金鼓声,知与贼战,大呼,创溃,血流数升卒。谥曰忠勇,赠武威郡王。
(《新唐书?列传第六十三?二李马路》) ?????????????????????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及午破贼,不者比死 不:通“否”,否则
B.鼓而驱至勃律,禽其主,平之 禽:捉住
C.将军深履贼境 履:踩,陷
D.事之济否,固在卿辈 济:渡河成功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表明李嗣业作战身先士卒的一组是(???)(3分)
① 每战必为先锋,所向摧北?
② 及午破贼,不者皆死 ???
③ 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
④ 嗣业出贼背合攻之,自日中至昃,斩首六万级
⑤ 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嗣业应征到安西军时,很擅长用陌刀,高仙芝在讨伐勃律的时候,任命他和中郎将田珍分别担任左右陌刀将。
B.高仙芝率兵深入到大食的境内,被敌军围困,后无援军,情况紧急,后因李嗣业奋力鏖战才得以脱险。
C.与安禄山作战时,王师由于中计,军队阵脚大乱,李嗣业袒持长刀,杀了几十个人,使军队得以恢复阵势,最终取得胜利。
D.李嗣业作战英勇,奋不顾身,带伤与敌人作战,后因伤口迸发,流血过多而死,皇上赐谥号忠勇。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嗣业提步士升山,颓石四面以击贼,又树大旗先走险,诸将从之。(5分)
(2)与子仪等围相州,诸将无功,独嗣业被坚数奋,为诸军冠。(5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C
本题解析:
小题1:济:成功
小题1:②是高仙芝的命令;④只表现李嗣业作战英勇,没有表现“身先士卒”
小题1:不是与安禄山,是与李归仁作战时
小题1:(1)“颓”意为“坠落,落下”,1分;后置状语“四面”提前,1分;“树”为动词,意为“竖起”,1分;句意通顺2分。(2)“被”意为“穿,披”,1分;“坚”意为“坚硬的东西”,指“铠甲”,1分;“冠”意为“第一”,1分;句意通顺2分。
李嗣业,京兆高陵人,身高七尺,体力超过常人。应募到安西,军队中刚开始用陌刀,嗣业对此特别擅长,每次作战一定是先锋,所战之处都能取得胜利。高仙芝讨勃律,安排李嗣业和中郎将田珍担任左右陌刀将。当时吐番兵有十万驻扎在娑勒城,靠山临水,把树木扎在一起作为城外围的大城,用来阻塞朝廷的军队。高仙芝将军队偷偷地在夜里渡过信图河,下令说:“到明天中午(一定要)攻破敌人,否则你们都将死。”李嗣业冲上士升山,从四面坠落石头来打击敌人,又竖起大旗抢先进攻敌人,走在危险的地方,各将都跟从他。击着鼓驱赶着敌人直到勃律,活捉了他们的首领,平定了那里。朝廷授予他右威卫将军,号称“神通大将”。
当初,高仙芝特意用计谋袭击攻取石,他的儿子逃了出去,把这事告诉了大食,大食联合各部落派兵攻取了四镇。高仙芝率领兵士二万人深入敌境,被大食打败,死伤士卒几千人,事情危急,李嗣业献计说:“将军深陷敌人境内,没有后援部队,而且大食乘胜势,各少数民族部落擅长打仗,我和将军都上前战死,还有谁来向朝廷报告呢?不如守住白石岭,以此作为以后的打算。”高仙芝说:“我刚收拢剩余的部队,明天再战。”李嗣业说:“大势已过去了,不可坐等变成肉酱。”立即就驰马去守白石岭,道路很狭窄,人马只能一个挨着一个地连接着前进。恰逢拔汗那回来的兵卒,随军物质堵塞了道路,军士不可纵马驰骋,嗣业担心追兵追到,手拿兵器奋力拼杀,人马被杀死击倒了有几十上百人,敌人吓得逃跑了,高仙芝才得以回来。向朝廷上表给李嗣业请功,进迁为右金吾大将军,留任疏勒镇使。当初讨伐勃律的时候,道路狭窄,有块大石头阻塞了路口,李嗣业用脚踢了一下,就变成了高深的大沟,知道的人认为是由于至诚之心感动了上天。
天宝十二年,加升为骠骑大将军,进入朝廷,唐玄宗赐酒给他,他醉后起舞,玄宗宠爱他,赏赐彩百、金皿五十件,钱十万,说:“给他作解酒的工具。”
安禄山^造**,唐肃宗率军追击他们,诏书到达嗣业处,李嗣业马上率领军队出发,和各位将领割破手腕发誓说:“所经过的郡县,一点都不许侵犯。”至凤翔,上前拜见皇上,皇上高兴地说:“现在你到了,比几万士兵都要好。事情能否成功,就看你们的了。”于是下诏书让他和郭子仪、仆固怀恩成掎角之势。嗣业常常作先锋官,敌人碰上了他,大都大败而归。广平王收复长安时,李嗣业统领前军,在香积祠北面与敌对阵。贼头目李归仁拥精锐部队与他们博击,王师用箭射击并追逐他们,还未到达敌营,敌人大队人马冲出,遮蔽了追击的部队,回转头来攻击朝廷的军队,这时候军队的阵脚大乱,嗣业对郭子仪说:“今天不拚死以博得活路,就会全军覆没了。”马上露出膀子,拿起长刀,大喊着冲出阵去,杀了几十个人,军队的阵势又恢复整齐,用二千士兵用陌刀、长柯斧在前面开路,所向披靡,勇往直前。李归仁躲在兵营左侧,察看军情,大王分回族精兵袭击他的伏兵,李嗣业从敌人背后出兵合围他们,从中午直战到太阳偏西,斩敌立万人。敌人向东边逃跑,于是平定了长安。
和郭子仪等围攻相州的时候,各位将领都没有功劳,只有李嗣业身披铠甲,多次奋战,为各将领之首。被流箭射中,睡在营帐之中,刚刚治愈,忽然听到金鼓大震,知道是与敌人作战,大喊一声,创口迸发,流血多达几升,死去。赐谥号忠勇,赠号武威郡王。
本题难度:一般
3、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以功授开府。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其妻子在金乡。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仲文执之,遂取金乡。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隋书·于仲文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拔:超越?
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突然?
D.毗罗恃众来薄官军——薄:轻视?
2.下列句子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迥怒其不同已,遣仪同宇文威攻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B.开城西门,溃围而遁。——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
C.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D.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夜闻汉军四面楚歌,项王乃大惊。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①②③????????
D.③④⑤?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D
2、D
3、D
4、(1)仲文被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察邻国之政
②填然鼓之
③王道之始也
④树之以桑
⑤未之有也
⑥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⑧申之以孝悌之义(前一个之)
A.①⑦/②/④⑨/③/⑤⑥
B.①③/②④/⑤/⑥⑨/⑦
C.①③/②/④⑥⑧/⑤/⑦
D.①③/②⑥⑧/④/⑤/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小题1: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与例句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以物喜
A.属余作文以记之
B.徒以有先生也
C.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D.以中有足乐者
小题2:下面各句中划线词语用法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去国怀乡
B.沙鸥翔集
C.春和景明
D.吾谁与归
小题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的中心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C.全文体现了范仲淹“以民为本”的思想,表现了他的博大胸襟。
D.文中写景并不是作者的目的,作者真正的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参考答案: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A
本题解析:
小题1:A中“以”是“来”的意思,其它都是“因为”的意思。
小题1:D中“与”不是古今异义,其它都是古今异义。
小题1:A中全文的中心句应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