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溪居
柳宗元 < style="WIDTH: 424px; HEIGHT: 49px; WORD-BREAK: break-all" border="0" cellspacing="0" width="424" align="center">久为嵇组①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②榜:本指摇船用具。???
(1)诗中描写了一种怎样的生活?请简要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时说:“不怨而怨。”你如何理解诗人的“怨”与“不怨”?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诗中描写了诗人谪居僻野、晓来耕作、夜来行船、放歌楚天的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阅读题 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小题。(7分)
浣溪沙①
苏?轼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②渐漫漫。
雪沫乳花③浮年盏,蓼茸蒿笋试春盘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这首词。是苏轼贬谪苏州四年后再迁移汝州时写的。②清洛,冷安徽洛河。③雪沫乳花,-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古时烹茶,以乳白鲜白、泡沫细腻为上乘。④蓼茸:蓼菜的嫩芽。蒿笋,莴苣笋。春盘,唐代以来风俗,立春日用春饼、生菜等装盘,馈赠亲友,称春盘。
小题1:下列对本文词的赏析不正确一项是(???) (3分)
A.整体理解:词作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品茗、野餐的情味,充满春夭的氖息,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反映了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B.词的上片可以这样描述:冬尽春萌,早上,细雨斜风,乍暖还寒,山中淡烟疏柳雾朦胧,河边突然阳光明媚,豁然开朗;从洛涧流出的清浅河水,进入淮河后逐渐变得混黄迷漫,迤逦向前。
C.人物形象分析:词作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作者置身其中,物我两忘,这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
D.艺术形象分析:作者以“雪沫乳花”,状煎茶时上浮的白色泡沫,形象鲜明,这种将生活形象铸成艺术形象的手法.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2:简析“淡烟疏柳媚晴滩”中“媚”字的妙处。?(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C
小题2:作者用一“媚”字,把淡烟和
本题解析:
小题1:与唐代张志和所刻画的“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烟波钓叟”同为隐逸者形象。有误。本诗显示出词人高雅的审美意趣和旷达的人生态度。
小题2:此题考查练字,“媚”字写出了淡烟和疏柳在河滩上的妩媚神态,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声。
附诗歌赏析:
这首纪游词,是公元1084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在赴汝州(今河南汝县)任团练使途中,路经泗州(今安徽泗县)时,与泗州刘倩叔同游南山时所作。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以清茶野餐的风味。作品充满春天的气息,洋溢着生命
本题难度:简单
3、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登原州城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小题1: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分析。(5分)
小题2: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小题1:本联描绘的是一幅萧瑟的边塞风光图(1分)。临
本题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概括意境和手法分析的题目,概括意境现简要描述,然后概括特征,此题的设问有些含糊,应为写景时运用什么手法,写景的角度有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着眼点是视听结合,手法是动静结合,答题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小题2: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情感的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词语有“异乡”“独上”“惟有雁”“更无州”“冻不流”“贫官”“客”“离恨”
本题难度:一般
4、阅读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兴(其三)
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①抗疏②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注:①匡衡:字雅圭,汉朝人。②抗疏:指臣子对君命或廷议有所抑制,上疏进谏。
小题1:为了抒写诗人的心境,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各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说明。(4分)
小题2:有人说,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对此,你的看法如何?请表明观点并简洁地阐述理由。(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颈联用典,以匡衡、刘向自比,表达追慕前贤却不
本题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考点,能力层次为D,侧重“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颈联的手法是用典,借匡衡、刘向的典故,表达追慕前贤却不能如愿的苦闷。“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用了反衬与对比的手法。
小题1:对诗的首句中的“静”字不如改成“尽”字,只要能自圆其说,那个字也可,但是要简洁地阐述理由。
本题难度:一般
5、阅读题 【题文】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10分)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 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 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 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小题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3分)
【小题2】请分别从修辞和炼字角度赏析颈联。(4分)
【小题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参考答案:【答案】
【小题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
本题解析:【解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本题中,针对诗句“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有两个答题点要注意:一是标点符号“?”不能忽视,反问之意,赞美之情;二是野菊的形象,要提炼概括,中心语是“高洁”。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小题2】
试题分析:本题中,针对诗句“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从修辞、炼字等角度易于展开赏析。注意“碧”与“黄”既是色彩描写,又是用颜色代指野菊花。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