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语文高频试题、高中语文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语言文字运用 识记字音: 形声字的分辨 多音字的分辨 习惯性误读字 辨识字形: 近义字的分辨 易混成语熟语 正确使用词语实词虚词: 近义实词辨析 近义虚词辨析 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成语的使用 其他熟语的使用 标点符号的使用 辨析并修改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扩展语段: 语句连贯排序 语言得体 仿写句式 选用变换句式 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 文言文阅读 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理解分析文言句段: 文言句式 词类活用 古今异义 一词多义 通假字 翻译 断句 概括分析 文言语段综合训练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 文学常识 古代诗歌鉴赏 语言风格类题目 诗歌常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分析综合 鉴赏评价 欣赏作品的形象 写作 序列训练: 立意准确 结构严谨 辩证分析 耀眼的亮点 常见题型 知识点 实用素材 作文升格

高考语文答题技巧《语言文字运用》在线测试(2017年最新版)(二)
2017-01-16 14:22:46 来源:91考试网 作者:www.91exam.org 【
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单选题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通过创业实现就业,切实有效地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团中央、全国学联日前在京准备启动一项大型社会公益活动。

82615980


B.在教育行政部门干预下,上海孟母堂刚刚停办,武汉的一所现代私塾——童学馆,45名四五岁的孩子们身穿汉服,峨冠博带,俨然重现古时杏坛场景。
C.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自从打出招聘王小丫“魅力搭档”广告后,应聘者达到4000多人,其中还包括30位博士生也去一显身手。

D.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步伐,除了要尽力争取国内外投资,建设好基础设施,努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之外,搞好节水农业,办好乡镇企业,也是使西部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一条重要的途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A项“日前”与“准备”矛盾。B项在“干预”前加“的”;去掉“们”。C项句式杂糅。


本题难度:一般



2、单选题  【题文】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已经成为过去。十年,从历史的角度看,那不过是吉光片羽,然而对亲历21世纪的我们而言,已经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
B、在全世界的关注下,奥巴马带着胜利的喜悦发表了就职演说,他谈到了很多华人关注的焦点议题,言辞激切,兴奋之至,手舞足蹈
C.令人惊诧的是,几乎每一起集资大案中,都有当地官员染指其中,坐收渔利,并能在最后清偿之前全身而退,各种蹊跷引人关注。
D.即使像《汉书》这样的中世纪王朝史的编纂楷模,也终究掩不住司马迁的光芒,中外学者关于《史记》及其作者的探讨,可谓更仆难数


参考答案:【答案】B


本题解析:【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来辨识,然后做出判断。A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不符合语境。C坐收渔利:比喻利用别人的矛盾而从中获利。不符合语境。D更仆难数: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数也数不过来。不符合语境。所以选B。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本题难度:一般



3、单选题  下列语句中,加线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向关心人民疾苦的段君毅,了解到老根据地红安、麻城人民的生活艰难拮据,他说:“我们不能得鱼忘筌啊!”
B.如今的美国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超前消费。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想以美国市场为依托重振日本经济,无异于与虎谋皮
C.篡改成语做广告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恶果,其始作俑者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D.一过春节,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偌大一个村庄只落得万人空巷,好不清冷。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万人空巷,形容某件事轰动一时,或者欢庆、庆祝等活动盛况空前。
点评: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考查成语一般采用选择辨析题型,要求直接辨析成语在句中运用恰当与否,没有提供可作比较的两者。这就对考生了解成语词义,掌握辨析方法,理解和把握语境的要求更高。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的能力。


本题难度:一般



4、单选题  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在社会中进行的,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点是他们的社会性。?????????????????????????????????????。可见,道德不是天生的,人类的道德观念是受到后天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社会舆论的影响而逐渐形成的。
①每个社会成员的行为,都要对他人及社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
②就是说,任何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总是以社会为前提。
③离开了社会,人们不仅无法从事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种活动,而且也无法取得赖于生存的生活资料。
④为了适当而自发地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产生了对道德的需要。
⑤在社会生活中,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与人之间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②④
C.②④③⑤①
D.②⑤①④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语段的上下文。题中,语段的上文讲的是“人的社会性”,下文讲的是由社会性得出的道德问题。因此可有思路一:①②③⑤都谈论“人与社会”, ④过渡到“道德”方面,故排除CD;又因为①④相接,故排除B。还可有思路二:⑤①④的连接最好,因而排除B、C;比较A和D,看③的位置在首还是在尾,横线前谈论“社会性”,横线后谈论“道德”,所以③在首位。


本题难度:简单



5、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静觎jì达huò毁家难shū拈轻怕重niān
B.油jì羞nǎn采xié敷衍责sāi纵横阖bǎi
C.齿qǔ探kuī凄chǎng疾忌医huì日完善zhēn
D.邻bí戏nüè伏quán一不振jué渭分明jīng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B油渍zì,敷衍塞责sè;C凄怆chuàng;D毗邻pí,戏谑xuè


本题难度:一般



Tags:高考 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 题库 知识点 汇总 高中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语文知识点总结《文言文阅读..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